APP下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启示

2017-05-30彭枚芳

职教通讯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

摘 要:德国“双元制”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的职教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出德国“双元制”的架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将实用性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等一些较为可行的新举措,以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商务英语;德国“双元制”;广东

作者简介:彭枚芳,女,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翻译、英语教学与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5-0007-04

德国经济在世界第二次大战后迅猛发展,成为欧洲的引擎,“双元制”是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在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我国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着生源下降、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供不应求等问题,因此,深入分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国“双元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通过对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德国“双元制”的研究主要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并取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雷正光在《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中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概况特点及培训过程作了详细的描述和介绍;[1]张熙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主要从职业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合作与管理、职业指导及对“双元制”的思考等方面对德国“双元制”进行了阐述。[2]目前,从理论分析和探讨来看,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学者对德国“双元制”教育的历史沿革进行研究的成果不多,常立学认为,“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历史形成的,可上溯到中古时期的手工业行会中的职业培训” [3],但并未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学者对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现状困境、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的成果比较多,不同的学者各有侧重。周丽华从对企业的过分依赖等五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石伟平将“双元制”的成功归为特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4]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德国“双元制”的研究是相当重视,在20世纪70 年代就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克里斯多弗·多费尔提在《德国双元制:一种不同的视角》中集中论述了关于“双元制”存在的两个困惑,认为学徒通过职工脱产学习获得的普通教育是零散的、不系统的。[5]彼查德·罗莎琳德的《德国双元制:教育的乌托邦》主要分析了“双元制”的优劣势所在,认为优势主要在于其有法保障,且双元制培训有企业为依托,劣势在于各种有影响的利益集团常有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教育哲学,从而导致相互之间极为紧张的关系。[6]威尔逊·大卫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量的复制却常常失败》中,明确指出许多国家采用德国“双元制”模式,但却未获得如期成果。[7]洛兹,克里斯廷·海尔格《德国双元制:正规的政策、理论和实践及合法化。美国能从学徒模式中学到什么》一文当中,重点分析了“双元制”的组织结构等三个问题,并对美国借鉴“双元制”进行了简要的可行性分析。[8]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于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于我国高职院校中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笔者就德国的“双元制”对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加以研究,以求对广东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德国“双元制”的概述

(一)基本概念

“双元制”在德语中为“Dual system”,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各类职业学校为其中的“一元”,各行业的企业为另“一元”,二者紧密合作,保证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9]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之下的学生参加校、企两个部分的学习与培训,既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相关职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普通文化知识,又到企业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外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学生拥有两个身份:在企业是学徒身份,接受培训师或师傅的培训;在职业学校是学生身份,接受老師的教学。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核心元素是两套教学计划,即在职业学校的教师有以理论为出发点,实践为理论服务的教学计划;在培训企业培训师或师傅有以实践为出发点,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培训规则。总的学习年限为2年至3年半,其中,60%的时间在企业,40%的时间在学校。简单来说,“双元制”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把在学校当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在企业中所接受的实践技能锻炼实现紧密的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体系架构

目前,德国在文化教育方面州政府具备教育立法以及行政管理的最高权限,按照联邦德国《基本法》的相关规定,学校教育是从属于各州的立法与管理权限的,通常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育管理都是由对应的各州政府负责。职业学校的培训计划一般都是由州教育部长委托学校发展研究所来制定,再由州教育部长来决定实施与否。企业的培训条例是由联邦教育科学部委托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来制定,经由联邦教育科学部长批准之后,经由州经济部长签字确认,才能够最终得到颁布实施。在整个“双元制”系统中,学校与企业这“二元”的衔接,主要都是依靠各州的文化部长委员会来实施的。目前,德国一共有 350 多个得到国家认定的培训职业,每个职业都具备全国统一的、规范的职业培训条例可供遵循。

(三)主要特点及优势

德国“双元制”让职业学校与企业精密结合,职业学校与企业双向互动,最显著的特征是把理论与实践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了完美结合。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德国“双元制”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1.德国的职业教育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德国实行依法治教,颁布了许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已有成熟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计划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学校和企业是法律规定的合作伙伴,共同培养学生,使其达到最佳效果。1969 年,颁布实施的《职业教育法》将企业纳入职业培训范畴,规定企业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前提之下,可以拥有职业培训的权利,可以自己组织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之后,1981 年,德国又颁布实施了《职业教育促进法》,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的计划、统计以及报告情况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德国还在规范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办学条件、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更加完善的相关政策。

2.教学任务由企业和职业学校共同完成。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则是在企业完成,企业提供最先进的设备供学生学习使用,并付给学生一定的报酬。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及技能水平的考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学校负责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企业则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给予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也要是以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企业为他们提供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师傅指导,学生实操过程中能意识到实践技能的重要性,从而相当重视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生的培训考试一完成,便能很快上岗并胜任工作。

3.校企合作紧密。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之下的学生,通常中学毕业后还需要自选一家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和企业签订一个培训合同,获取一个培训名额,之后能到职业学校登记入学。在企业的培训期间,企业需要发放一定的劳动报酬给学生,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双元制”教学中企业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负责实习培训,而学校主要起辅助作用,主要承担相应的理论教学。此外,“双元制”教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制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培养模式等。同时,企业的投资还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也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照顾,以此来鼓励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此外,国家还拨款,与州政府和工商联合会等部门联合设立“跨企业培训中心”,支持中小企业和特殊行业的职教培训。这样,企业便能与学校积极合作,致力于培养以实践性、应用型为主的人才。

4.高要求的师资选拔。在德國“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得到学校教师和企业培训师的大力支持。教师和培训师是“双元制”职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保障。德国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只有具备非常优越的条件才可任教。按德国《职业教育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企业中的培训师傅资格,必须是师傅学校毕业生,至少有5年以上的生产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必须经过教育学、教学法的进修,通过师傅考试,年龄在24岁以上。对于理论教师而言,获得大学入学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在与所学专业相同行业的企业至少实习一年。德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既可对学生的实践课程加以指导,又能通过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机会。 [10]可以看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遴选机制十分苛刻,为职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5.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企业中参与实践操作,进一步达到了理论联系实践的职业教育目的。该职业教育模式主要以实践技能为主,以学历教育为辅,学生通常以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和实践操作要领为主,绝大多数的学习地点在企业车间。这种培养方式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可直接投身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三、德国“双元制”对广东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启示

(一)实时完善课程体系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技能测试和理论考试才能毕业。例如,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类课程,课程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口语、写作和听力上。因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写作能力和听力水平应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以广东企业岗位需求和核心技能为依据,将课程与培养目标和岗位核心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配合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设置公共基础课模块、职业基础课模块、职业方向课模块、职业技能实训模块和职业选修课模块,使学生既能提高英语水平,又能具备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商务英语专业要想快速发展,只有根据形势发展灵活设置专业课程,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才能应对社会发展需求。

(二)加大“双师型”团队的建设

在广东高职教育模式中,职业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企业师傅的实践培训对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很关键。因此,建立与完善对广东高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培养的体制和模式,将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1.制定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培养机制。现在,如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大部分教师是属于英语教育等语言类教师,加上大部分英语教师是普通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上岗任教,很少有在企业工作锻炼的经历。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特别是对具体岗位操作技能掌握不够,知识相对陈旧。教师掌握的知识也只是局限于英语或其他外语,这种单纯的语言技能对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的企业商务岗位来说实用性并不大。因此,商务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英语方面的专业资格证及商贸方面的专业资格外,还应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传授水平。培养“双师素质”、“双师型”的专职教师,是创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学校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机制,如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博士带新进教师制度、年龄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定期选送青年教师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培训以及行业协会培训等,整体上提高专任教师双师教学水平,最终服务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2.建立企业师傅或管理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双师”团队。可以建立一套“引进来”制度,特聘外贸企业等的外贸业务管理人员或销售人员等作为学生实习实训课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指导老师,通过他们的实践经验的传授,提高学生乃至专任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职业能力素养和核心技能。此外,通过这些企业师傅或管理人员的引领,既可以加深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还能拓展教师的实践场地,更能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一定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培养,还能促进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校企合作力度

企业是主要的用人单位,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因此,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紧密合作,采取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针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商务运作能力、商务交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要想培养出与市场需求同步的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教学必须与相关企业的实践锻炼相结合。如广东某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与上岛咖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每年该专业的专职教师都会带学生去企业参加认知实习和为期3周的广交会实习。通过这样的合作,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大大加强。让学生顺利地走进企业,是每所职业院校的目标。因此,在培养高职专业人才时,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才能明确培养目标。企业应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学校也应围绕企业需求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可以借鉴“双元制”,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自主培训,并到企业进行实习,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而英语作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地被掌握,从而实现其价值。

综上所述,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强调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我国高职专业发展已经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专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关键,只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团队建设,才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雷正光.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初探[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2.

[2] 张熙.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概览[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0.

[3] 常立學.德国的职业教育[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77-80.

[4] 高丽,石伟平.德国“双元制”的反思及发展趋势[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4):41-45.

[5] Christopher Dougherty. The German Dual System:A Heretical View [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7(2):195-199.

[6] Pritchard,Rosalind. The German Dual System:Educational Utopia [J].Comparative Education, 1992(2):13-18.

[7] Wilson,David N. The German‘Dual systemof Occupational Training:A Much-Replicated but Oft-Failed Transfer [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02(1):53-73.

[8] Lotze,Christine Helga. The German dual system:Formal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and legitimation. W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 learn from an apprenticeship model in context [J]. Education + Training,2005(4):301-303.

[9] 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6):80-82.

[10] 祝钰,王瑾.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5):128-129 .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