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平一前庭平衡能力训练实验研究

2017-05-30梁云裕

体育风尚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

梁云裕

摘要: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将所接收到的感觉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加以组织、比较和贮存;也是将目前的和过去的感觉信息加以统合,使个体能有效地选择并组织适当的动作。我们在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中,进行走平衡木、平衡板、翻滚、垫上运动、儿童踏板车的游戏时,发现有部分总是控制不了身体,身体因失去平衡而不能完成动作;在重复几次的练习中,还同样出现。这种因失平衡的现象不止在某一个班部分同学中发生,所任教班的部分同学中也同样出现。为什么会出现平衡失调?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后,发现平衡失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部分,在少年儿童时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感觉统合,发现得越早训练效果越好。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我们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平衡感觉的调查,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感觉统合;前庭平衡

我们先对感统理论、感统失调及感统训练进行理论研究,掌握该理论的核心和发展前沿;其中以邓星华、谭华主篇的《新编体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首次提出将感统训练纳入体育教学内容为指引,把小学低年阶级应以提升小学生的感统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目前治疗感统失调的内容、手段与方法等通过课堂化改造并引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把感觉统合训练内容移植到体育课堂中进行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佛山地区有关体育教研员2人、省一级学校(小学)体育科组长8人为问卷反馈对象,以南海区3间中心小学2016-2017学年度246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3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通过互联网及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CNKI)查阅了大量资料。

2.调查法

分二批次向专家发放问卷,将统计参数输入SPSS程序,对问卷进行表面效度和重测信度检验。

问卷调查,调研学生前庭平衡能力现状,对前庭平衡的认知及采取不同行为方式的情况。并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进行实验前后的调查。所有数据在统计软件SPSS程序上进行统计分析处理,数据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展示。

二、研究的情况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

1.问卷信度、效度检测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求,设计了前庭平衡能力的问卷,由体育教研员、体育科组长等人员进行意见反馈追踪,以求证问卷的效度与信度。

2.问卷信度判别

表2,专家组对前庭平衡现状结构等问题认可度情况统计;

表1,12位专家组成员中,副高级职称的8人,点66.7%;中级职称的4人,占33.3%;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十年以上教龄)的一线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表面效度为0.92>0.75。

运用信度重复检验法,向专家组成员发放问卷二轮次,一共收回问卷24份。输入SPSS程序系统求证,a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3,可以认定为表中的一致性较为稳定,信度较高,具有现实的操作意义。

(二)实验前一年级学生平衡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

1. 2016年10月通过调查问卷对一年级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平衡感觉能力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给家长的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6份,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为123份,收回率为98.4%。问卷的问题涉及旋转运动,平衡运动,跳跃运动,姿势反应性运动四个维度的相关平衡感觉的内容。结果发现,旋转运动平衡感严重失调,实验班为24.4%;经常失调的占35.8%;对照班严重失调为23.6%,经常失调的占38.2%。实验组与对照组经常与严重失调的人数基本相当。

2.在对学生进行平衡感的调查,实验组有时候失调的人数为9人,占7.3%;常常如此的人数为4人,占3.3%;对照组有时候失调的人数为12人,占9.8%;常常如此的人数为5人,占4.1%;实验组与照组的人数也基本相当。

3.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同学进行跳跃运动平衡感进行调查,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的,实验组有时候发生的19人,占15.4%;常常如此的2人;对照组有时候发生的17人,占13.8%;常常如此的1人。站立的平稳性还是比较好的,不能有效控制身份的人数比旋转运动失调的人数要少很多。

4.对学生进行姿势反应性运动的调查,实验组的同学爬上爬下,跑进跑出,有时候不听劝阻的38人,占30.9%;常常与总是如此的14人,占11.4%。对照组有时候不听劝阻的37人,占30.1%;常常与总是如此的13人,占10.6%。

(三)实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前的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调查的样本中,出现不同程度平衡感觉失调的人数为49人。平衡感是人类行动的基础,而前庭器官是大脑中的重要器官,控制人的重力(地球引力)感和平衡感。人对重力的感受、判断身体与环境的关系、控制身体的平衡,方向感、距离感的正确掌握,以及翻、爬、坐、站、跑等行动都与前庭器官有重要的关系。

2.基于平衡感与前庭器官的密切关系,前庭感觉又是综合判断头部位置和身体变化的综合性感觉,有助于人的头、眼、四肢和身体相互协调做出一系列动作。我们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期间,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平衡感觉进行实证研究。实验组在每周四节的体育课中,利用每周的二节体育以各种运动的训练来刺激平衡能力的发展。

(1)旋转运动:旋转木桶、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2)摇晃运动:采取腹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体位的吊床游戏。

(3)平衡运动:走平衡木、平衡板、头顶毽球走等游戏。

(4)跳躍运动:翻滚、垫上运动等。

(5)姿势反应性运动:儿童踏板车、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

3.对照组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教师用书中的内容进行开展教学,基本上不安排平衡类内容的专项项目内容。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组的同学经过24周共48节体育课的平衡运动训练,我们再次发放同一调查问卷给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经过统计,我们惊奇的发现,给予前庭器官以各种不同程度刺激的实验组同学,调节姿势反应正常化的同学明显增加,还有助于其他感觉的统合。

2.经过平衡运动游戏实验,对陌生地方的电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很少是这样的人数在增加,有时候与常常如此的人数在减少,减少的人数比对照组的人数要多。

3.通过跳跃运动的游戏练习或训练,实验组看到了桌子、旁人、柱子、门墙有时候碰撞的人数从19人减少到10人,很少碰撞的人数增加了7人;对照组的各类人数与之前没有多大变化。平衡运动的刺激对同学们的姿势反应性还是起到很好的下面作用的。

4.学生姿势反应性运动,我们主要通过儿童踏板车、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引入到体育课中,20节课为一个周期,再对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实验组的同学爬上爬下,跑进跑出经常或有时候不听劝阻的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

三、结论与建议

(一)对学生进行感觉统合越早越好

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少年儿童越早训练或纠正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到了13岁以后会自然消失,但对于产生影响已经无法挽回的。

(二)感觉统合训练要综合进行

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包括六大方面: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视觉感不良,听觉感不良,动作协调不良,本体感失调,触角过分敏感;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兼顾以上六方面的内容综合训练;训练的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训练时间约1小时,一星期不少于2次。训练内容还可以包括感觉统合训练与特殊脑力训练二大部分。

(三)定期进行测验

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一个周期20次的训练后,要及时进行测验,鉴定效果。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训练内容的调整。训练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学生体育课、下课后或节假日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萍,高宏伟.家庭中的感觉统合训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1.

[2]杨霞,叶蓉.儿童感觉统合[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1.

(作者單位: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小塘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浅析“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浅析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