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土家族端公的仪式实践及其文化功能

2017-05-30李虎荣蓉

三峡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土家族

李虎 荣蓉

摘 要:土家族是民族文化极为丰富,端公所代表的巫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土家族端公的生成有特定的“师徒传承”机制。端公常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宗教仪式实现其驱鬼辟邪、医治伤病的目标,展示其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媒介、心理慰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文化功能。

关键词:土家族;端公;仪式实践;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A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6-0005-05

2012年7月笔者与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一同赴重庆市HC土家族乡开展为期半个月的田野调查。调查期间,调研组成员通过深度访谈、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对HC土家族乡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记录。本文关于HC土家族相关资料均为本次调查所得。

重庆市HC土家族乡地处巫山县南部,距离巫山县城66公里。2012年7月12日调研组一行经过长久的山路颠簸,拨开大山深处的缭绕云雾,终于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巫山县HC土家族乡。全乡平均海拔1430米左右,东临官渡,南接湖北建始县,西达巫山粮仓庙宇镇,北与铜鼓镇相连。辖区面积11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极高,风景绮丽,气候湿润,夏无酷暑。2014年全乡总人口为7418人,其中土家族人口3865人,占总人口的52.10%。因HC土家族乡与湖北建始县毗邻,故两地土家族关系密切,加之其与巫山县城距离较远,地理位置偏僻,故保留了一定的土家族传统文化。下文将基于调查期间收集到的数位端公的访谈资料,分析当地土家族端公的生成、仪式实践及其文化功能。

一、土家族端公的生成

端公是土家族主持敬神驱鬼仪式的职业巫师,又称为“土老师”或“土老司”,[1]122土家语称为“梯玛”,意为敬神之人。“梯”是“敬”的意思,“玛”与“卡”同义,是指“人”或“人们”的意思,梯玛是男巫,不是女神。[2]端公是人神之间的中介,是沟通阴阳二界、现实人文社会世界与虚拟的鬼神世界的使者。他代表人文社会世界表达人们的企盼和要求,代表鬼神世界传达神意。[3]

土家族端公的技艺延续和传承,主要依赖于“师徒传承”。按照端公坛内规矩,掌坛师有授徒传艺的义务和职责,生前无徒承艺者,死后将成为“游师”,永世不能超生。这一规矩,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端公文化的延续,是端公坛门得以数十代延绵的重要原因。掌坛师授徒一般有“家传”和“外传”两种形式,前者指传给自己的后代,后者即将技艺传与外人。[4]HC土家族乡的端公传承有一定差异性,当地的端公师承有阴坛和阳坛之分。与之相关,端公师父分为阴师和阳师。阴师指死去的端公在生前未招收徒弟,死后一心想将技艺传承,在阴间寻找徒弟并将其魂魄附于阳世之人身上,才有民间常说的有人大病一场或经历某些不寻常之事后,突然拥有某种超自然力量或驾驭超自然力量的能力。阳师则指端公在世时为徒弟立坛,通过师徒间口耳相授的方式传授技艺。端公传艺时有一定的规矩,如“六耳不传决”,即师父在传授技艺时不允许第三人在场,即使同门亦须遵守,由此常出现同门师兄弟所学本领有异的状况。高炉村70余岁的端公L称,其与大坪村的H师出同门,但二人施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徒弟经过数年的学习,待各项法事仪程、技艺学成后,经师父许可即可出师,成为端公。举行出师仪式当日,徒弟需备好一套完整的寿衣送给师父,以示一辈子孝敬师父,乃至为其养老送终。

二、土家族端公的仪式实践

端公作为沟通人神之间的桥梁,往往通过特定的实践仪式,以体现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及民众内心的诉求。HC土家族乡端公的仪式实践主要体现在医治伤病和驱鬼辟邪等方面。

(一)治病

一般而言,端公不仅精通巫道之术,而且掌握一定的传统中医知识。当有患者求助时,端公根据病症,通过一定的仪式查找病因,以寻求治病方式,或画符驱邪赶走病魔,或提供中草药治疗。80岁高龄的端公D自14岁开始拜师学艺,曾师从多位道巫兼修的师父。学成出师后,D不仅开坛做法事,而且治病救人,并治愈过不少前来求医的村人。据D所述,他有位远房亲戚叫M,身体一直疼痛发痒,数次赴医院治疗,均无起色,且症状时好时坏。后来,M求助于D。D经过打卦占卜等一系列仪式,最终断定M被前世所造下的孽债的冤魂讨债而附体。治愈病症,需要施行一种特殊疗法——“观花”。“观花”通过各种仪式与冤魂沟通,了解其诉求;再将冤魂需要的物品用纸扎好焚烧,即“还愿”。“还愿”结束后,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经过D的治疗,M身上的病症彻底痊愈,此后再未有无端疼痛发痒症状。另一位端公L称,前来求医者大都相信自己或被鬼神附身,或沾染不干净之物。端公通过诊治寻找病因,若确实因邪气所致,可画符驱逐,并配以一定的草药辅助治疗。可见,端公的治疗方案往往是巫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

(二)打卦

卦是象征自然现象和人事变化的一套符号,古代人常用来占卜。以阳爻、阴爻相配合,每卦三爻,组成八卦(即经卦),象征天地间八种基本事物及其阴阳刚柔性。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相互组合重叠,组合六十四卦(即别卦),象征事物之间的矛盾联系。《易经》记录“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

在巫师施行仪式的过程中,卦的使用非常广泛且普遍,如“报阴”和“预卜”等。报阴,是指一些死因不明或死于非命的人阴魂不散,其家人需请端公到死者坟上打卦,即在坟头绕三圈,同时念诵经文或咒语,再打卦,然后通過卦象传递出的某种信息,推测结论。预卜则一般使用在阳世人身上,如在过去人们行大事或出远门前都会请端公打卦,以此占卜判断凶吉。根据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做出推论,基本的卦象有阴卦、阳卦、顺卦和“猪头卦”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阴、阳、顺卦本身并无善恶、好坏之意,其寓意取决于求卦者对所占卜之事的意愿与卦象是否吻合。例如有人出门前想算一卦看看此次出行是否顺利,端公在打卦前会询问求卦者的意愿,若求卦者认为是顺卦,且卦象确为顺卦,说明利于出行,反之则同理。此外,在帮助他人驱鬼时也会用到卦,端公依据卦象判断此人于何处遇到何种鬼魂,以便“对症下药”,驱鬼辟邪。

(三)驱鬼

自古以来,鬼神观念在很多社会都广泛存在,而驱鬼则是巫师的重要职能。人们相信人都是有灵魂的,也正是因为灵魂,人才得以思考,而人死后灵魂即脱离肉体。有些灵魂找不到肉体的归宿,才会扰乱活人的世界,给阳世之人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被鬼神附体后人的灵魂就极有可能被带走,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需要端公做法或画符驱鬼,将人的灵魂带回阳世,保其不死。由于鬼的种类很多,因此端公须针对每种鬼施行正确的词令和符,才可有效制鬼。据端公Z先生介绍,鬼神的种类繁多,常见的鬼有冷坛常兵鬼、吊颈抹喉鬼、服药凶死鬼、产难吊颈鬼、刀伤寒气鬼、蛇咬虎伤鬼等,都属恶鬼之列,会在一定时期内危害人们甚至伤及性命。不同的鬼有不同的降服之法,这要求端公必须熟记每一条驱鬼辟邪的词令。

一般而言,端公施法驱鬼的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开坛。端公通过说词和唱圣歌等方式敬请祖师下凡帮助做法,由于师承不同端公使用的词令往往有差异。访谈过程中,Z先生介绍一段平时较为常用的词令:

一到东方请龙王;二到南方请观音;三到西方请弥勒;四到北方请五尊;五到中央请杨氏大将军;六到灵山请圣母;七到茅山请师祖;八到观中请二郎;三十三天请三清;华王洞中请老君;金阙殿上请玉皇;南海岸上请观音。

第二步:用符。用符主要包括两方面——“持符练将”和“清水安灶退兵”,前者指将符烧予被鬼神附体者,以求其好转;后者即烧符给请来的各路神灵以达敬供之意。

第三步:招魂。招魂是整个法事的核心环节。招魂时端公头戴五扶冠,手持司刀等法器,口中默念招魂文书,唱招魂圣歌,询问当事人的魂魄是否愿意回来,并开始打卦。打卦时必须完整打出阳卦、顺卦、阴卦三个卦,其中阳卦指上原唐将军,代表头上三魂;顺卦指中原郭将军,代表腰中三魂;阴卦指下原周将军,代表脚下三魂。只有将三卦打齐,才能召集人的三魂,达到招魂的最终目的。三卦打齐后还需为被招魂者穿上写有其生辰八字的衣服,同时端公示意主人抓一只鸡来投魂,这只鸡被称为招魂鸡。而后需取鸡血点在符上,并将画好的符带在被招魂者身上,再把招魂鸡盖在床头,叫主人家中的亲戚前来接魂。接魂的过程中接魂者需一路走一路喊,为所招的魂魄指引道路。接魂的亲戚以患者生母最为合适,其余亲戚无亲近之分。除了招魂鸡外,叫魂米也不可缺少。叫魂米需在施法后挨床而放,三天后方可食用。

第四步:请灯。“请灯”仪式的目的原本意在求财运或其他行事的运气,但在这场法事中是指为被招魂者寻找“病源”,端公通过“请灯”仪式询问患者到底罹患何种疾病,是否沾染上他人身上不干净之物,以此来寻找灾祸的来源。

第五步:送神。送神由“收兵马”、“谢师”和“送师”三部分组成。收兵马,即在法事结束时将此场法事请来的兵马聚集。谢师,是指法事结束后端公须感谢仪式中请来帮忙的祖师或各路神仙,通常需烧香燃纸等以示谢意。“送师”,又称送神,一般端公需吟唱或默念送神词令,同时将整场法事中没烧完的纸和香等放在筛子内焚烧,并根据卦象得知某位神仙从何方来,以便送对位置。至此,整场法事才算结束。

在现实中,人们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亦常找端公帮忙,但端公有时可不亲自到当事人的处所,而在自家施法,后告知解决之策。在调查中听到这样一则故事:

很多年前,邻村有一户人家新建房屋,乔迁新禧,一家人都很高兴,迫不及待地享受新房带来的舒适。不久后怪事发生了,房屋的主人有一天种地回来发现院子和堂屋里满地都是蛇,根本没有立足之地,且无论如何驱赶,蛇群都不肯离去。主人萬般无奈,猜想自己可能沾染了神灵的东西,便找端公求助。端公像预感到有事发生一样在家等待房屋主人的到来,在听了大概情况并问及主人生辰后,掐指一算说“回去烧点纸,向地上撒水饭,并且把这道符掺在水饭里,那些蛇便会离开。”房屋主人回家后遵照端公的吩咐行事,此后家中再无蛇之踪影,且从此家宅兴旺,幸福平安。

(四)画符

在民间巫术信仰体系中,人们坚信鬼神作祟是造成灾祸的主要原因,除魔消灾时,符是必不可少的。与道教不同的是巫术中符纸的颜色为白色,而道教多为黄色。画符也是端公经常用到的技能。当村人遇到天灾人祸或霉运上身、诸事不顺时,会怀疑是因为自己的言行触犯了天神或灵魂,因此常向端公求助,端公的“符”是较为常见的解决之策。端公“画符”的仪式过程大致包含以下程序:

1.烧香、请神。在画符纸前需先燃三柱清香,并将纸和笔在焚香产生的烟雾上环绕三圈,同时配合一定的动作和手势,在口中默念:请祖师、天神下界帮忙。据说,这样所画的符更为灵验。

2.画符。端公用手中的笔在纸上画出有寓意代表的图案和文字,并且询问求符者的姓名,在画符过程中默念相应的口诀,其大意是请天神、菩萨以及祖师保佑求符者的平安、健康,让各路牛鬼蛇神避而远之。在画完后,还需在符的上、中、下三处盖印,上方代表天界,中间代表阳世,下方代表阴间。以此祈求当事人在三界都不被鬼神侵犯,以保平安。

3.送神。与做法事的最后流程大体相同,即在画符结束后端公需配合相关的敕令(指帝王发布的命令或法令等)和动作(比如举起左手,并跺三下右脚),口中念念有词,端公在画符时请来的神一般都是小神,但依旧需要在仪式即将结束时交待是谁来求的符,是哪个天神何时下界来给予帮助的,最后将神送归原位。

在符画好后将其折成三角形,再用新的红布包裹,让当事人藏在身上,并嘱咐不能沾水,以此达到驱凶、避邪、保平安之功效。

三、土家族端公宗教仪式的文化功能

端公作为整个巫术仪式的执行者和巫文化的传递者,具有极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在昔日的HC土家族乡,一切跟巫术有关的实践仪式均由端公执行,都要围绕端公这一文化主体开展。因此,端公的宗教仪式有特定的价值和社会文化功能。

(一)文化传播的媒介功能

土家族的巫文化独具特色,它主要以“端公”作为传播的媒介以及文化承担的主体,以歌舞体现的个体巫祀活动为传播途径进行传递。[5]53端公是土家族诸多民间歌舞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比如土家族摆手舞便是由祭祀舞蹈发展而来,《摆手歌》则是歌唱土家族先民对宇宙形成、人类起源的认识与奇特想象的记载[1]127。由于特殊的职业地位,要求端公在某种程度上须通晓本民族的历史、天文、地理、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因此端公往往是特定区域内的文化持有者、操演者和传承人。具体而言,端公主要从两方面展开文化传播:一方面是通过师徒传承纵向传播,即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书籍或口头文学,如施法时的唱词、叙事长诗、口诀等通过师徒教授的形式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以端公仪式展演为核心进行横向传播,使当地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和民族的文化。[6]

(二)心理慰藉功能

在土家族地区,端公的实践活动存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起土建屋、红白喜事、身体不适时。在这些事情中,端公及其宗教实践的心理慰藉功能都能够得以表现。家住高炉村的一个商户W家2011年新建一间铺面,动工时专门请端公主持仪式,房屋建成后又由端公画符驱邪,以祈求房屋坚固永久,居住者平安、健康。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并无任何依据和实际意义,却能从心理上解决居住者的一些问题,为其提供某种心理上的暗示和依靠。上文中提到的端公治病救人案例,也可以解释为端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实践为患者提供了正面的心理引导和暗示,再加上药物治疗,最终助推病情的好转。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功能

巫师的大部分仪式活动都需要当地民众的参与,所以每一次的仪式实践也可以看作一项规模不同的集会。仪式是一个确认的时间、地点、器具、规章、程序以及一个特定的人群网络的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public space)。[7]仪式赋予感情神圣统一的表现形式,从而修正、补充和加强了社会稳固所依赖的情感体系。[8]184在土家族社会的诸多仪式实践中,如祭祀、治病、驱邪、嫁娶等,端公都是主持者与执行者,是创造集体记忆的关键一环,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主要影响者。就“治病”仪式而言,人类学家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巫与医是分不开的,在部落社会中,‘病被看作社会的事情,是某种反社会的因素——如魔鬼和妖婆——从社会的外部渗透到社会中具体的人的灵魂和身体中造成的混乱。所以,在部落社会中,医治疾病要跳大神,人们围着病人敲锣打鼓,平时不一定在一起的人这时团聚起来,因而这种医疗方式通常可以构成一种叫做‘社会剧场的场景,是社会克服危机度过时刻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9]95可见,端公主持的仪式可以提高社区和族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0]

四、结语

巫师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端公作为土家族巫文化的传播载体,是土家族社会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端公作为特定区域内的文化持有者、操演者和传承人,以自身的师徒传承机制保障着端公文化的延续,同时推动着诸多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端公作为人与超自然世界之间的沟通桥梁,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仪式完成。这些仪式主要体现在治病、打卦、驱鬼和画符等具体事项上。端公的仪式实踐不仅解决了特定区域内的土家族民众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同时具备着文化传播媒介、心理慰籍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等功能。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也对重庆HC土家族乡的端公及其文化传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端公被当成“骗子”,其施行的仪式被视为封建迷信,令行禁止,倍受打压。这使得至今诸多土家族端公在开展宗教活动时非常谨慎,甚至秘密进行,其对田野调查者的到访亦非常戒备,乃至三缄其口。田野调查期间,调研组虽克服种种困难,收集到不少端公及其文化的资料,但仍有诸多层面的缺憾。因此,有关HC土家族乡的端公及其文化研究仍有诸多可以提升和完善的空间。

注 释:

[1] 向柏松:《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1年。

[2] 叶德书:《土家语“梯玛”语义溯源——与〈“梯玛”探幽〉一文作者商榷》,《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 刘伦文:《土家族梯玛“玩菩萨”仪式及其社会功能——以双坪村卡落坪梯玛班子为例》,《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4] 龚德全:《端公的度职:通往“人神”之路》,《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5] 曹毅:《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安静:《西南少数民族的巫师及功能浅析》,《传承》,2012年第4期。

[7]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研究评述》,《民族研究》,2002第2期。

[8]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潘蛟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9] 王铭铭:《人类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 李虎:《仪式展演·集体记忆·他者表述——基于一个客家村落“会期”仪式之思考》,《民俗研究》,2011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作新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土家族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56个民族56枝花土家族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CUBA新赛制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推动及其发展
文化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功能与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