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功能与自觉

2016-06-23鲁力

理论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鲁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活动,具有文化属性。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蕴含着文化理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被文化塑造过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文化的产物。从文化的视角看,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三大功能,即文化继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路向自觉,坚持和谐与包容的文化理念自觉,坚持独立与自信的文化立场自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属性;文化功能;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6-0082-04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文明社会中,社会集体用社会文化成果对其成员的思想和精神施加影响,其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接受群体的文化规范,尤其是思想、道德、心理、价值等精神性的规范。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学术界提出了众多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意识形态论”“政治价值观再生产论”“价值引导论”“超越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灌输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思想掌握群众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传播性)、 “二重本质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二重性)、“多重本质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多重性)、“相对本质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相对性)等。[1]96-105这些观点都有得有失,难以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实际上,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从文化的视角来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深化对其本质的理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生活方式。从时间上看,文化具有绵延性与持续性;从空间上看,文化具有广延性与伸展性。每个人都从属于一定的文化,任何文化也都必须有一定的人群作为其载体。“文化规范着个人人生,指导着个人人生,而有其超越于每一个个体人生之外之上的客观存在。”[2]5德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是文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具有极强的文化属性。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蕴含着文化理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们精神素质的发展。精神素质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面,精神素质的发展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起着枢纽作用。不同的文化对精神素质的要求不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受到其母体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其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不同的。不同文化蕴含不同的人文理想。文化就是人化,文化的不同就是人的不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会以本民族的文化来规范本民族的成员。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对人的设计上,理想的人是具有仁、义、礼、智、信的人,是集体的人,个人从属于集体,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彰显个人的价值。而西方文化是一种智性文化,对人的设计上,理想的人是理智、勇敢、节制、正义的人,是个体的人,集体是为个人而存在,集体不过是个人的集合体,只有个人才有最高的意义。中西文化的差异必然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培养人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西方人则注重培养人们为自己的精神。中国古典舞蹈大多是集体舞,众多人紧密配合如同一个人,西方舞蹈则以个人独舞为主,即使是集体舞蹈也是为了突出少数个别领舞者,这就反映了中西文化差异。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例如,日本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宽广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3]187新加坡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本民族及文化传统的认同,其次是树立亚洲人的观念,最后是培养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新加坡人。[3]189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这些公民有能力“保存发扬美国宪政式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和原则”。[3]191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包括宗教和传统教育、理性和自治教育、品行教育、公民教育。不难看出,这些各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现了不同文化对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不同要求,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承的文化内涵也各不相同。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被文化塑造过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处于一定文化环境之下的人。没有人是一个纯粹的自然人,所有的人都逃不脱是一个文化的人。从出生起,文化就塑造着出于其中的每一个人。“文化譬如一大流,各个个人则只如此大流中一滴水。”[1]5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而言,其存在都是一个文化的存在,都受到一定文化的塑造和陶冶,也就必然具有文化性。主体的思维、知识结构、认知模式等都具有文化性。本尼迪克指出,没有人可以挣脱文化的束缚以纯自然的眼光来看世界,“他看到的这个世界正是由一套明确的风俗、制度和思维方式改造过的世界。”[4]2不仅他周围的环境是文化的产物,即使是他本人的思维模式也是某种文化的产物。文化塑造着个人,个人对文化虽然也有影响,但是好比河流与水珠的关系。从出生起,文化就塑造着个人的经验与行为。譬如,中国人从小就懂得过春节、过端午节、中秋节,而西方人从小是过圣诞节、万圣节。当一个人能够使用语言了,他就已经成为一个特定文化的小创造物。特定的文化模式就是他的生活模式,文化的信念就是他的信念。没有人可以摆脱文化的规范。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相对而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法兰西民族的精神是自由,美利坚民族的精神是务实,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爱国。民族精神影响着文化的精神。法国文化中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美国文化中实用主义盛行,中国文化则强调和谐。而文化精神又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建构。美国人崇尚自由的个人主义文化,决定了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独立判断和自主选择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英国的绅士文化,则决定了英国不会把培养美国文化要求的独立的公民放在首位,而是把培养绅士品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任何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是由特定文化精神所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符合本民族的文化需要、文化心理、文化模式才能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产生较好的影响。如果脱离本民族的文化实际,随便移植他国的文化内容来进行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肯定是不会成功的。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文化的产物。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目标决定方法的选择;同时,目标的实现依赖方法,方法和目标是不可分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手段都具有文化性,都是文化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文化性差异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差异。从历时性来看,西方中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对神的服从,对原罪的忏悔,这样的目标就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很大的野蛮性,灌输、训诫、体罚被广泛采用。到了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性的公民,主张人人平等,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便文明起来,道德讨论、案例研究、价值澄清等现代德育方法被采用。从共时性来看,同时代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手段的差异。当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常常有说理教育、理论灌输、榜样示范等。而当前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则注重关怀教育、价值澄清、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演变。在古代中国,尊师重教,师徒如父子。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文化环境下,老师体罚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体罚被看成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所谓“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今天的文化环境则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更应该像朋友关系,而不是像过去认为的上下级关系,所以体罚这一教育方法被废除了。

丹尼尔·贝尔指出:“文化已成为我们文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其能量超越了技术推动力本身。”[5]33文化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显示出其深厚的力量,科技可以改变世界,但是无法变革文化,科技可以制造出新的厨具,但是改变不了人们的口味。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其文化底蕴在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构建有意义的价值世界,确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人类活动方式的凝结,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前提、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的对象。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是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靠教育来传播、保存、创新。没有教育,人类世世代代积累的文化就不可能保存下来,也不可能推向前进。正因为人类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将过去取得的文化成果传递给未来的世代,所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类越来越脱离自然状态而显示出其人之为人的本性。教育不仅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也属于文化的制度层面。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文化成果在新的一代人中间得到传承发扬。与知识性的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承发扬人类在精神领域的文明成果,用精神文化成果来陶冶下一代人,使他们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传承功能。教育的任务就是系统地将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人,教育也就是文化积累和传播的过程。“学校教育的诞生,加快了人类文化积累的进程,因为它不仅通过语言传达清晰明白的意义,交流思想和感情,传授系统化了的知识和经验,使文化在一代代绵续中保存下来,而且还可借助于文字,将文字刻之于书简,印之于丝帛、纸张,使文化跨时代地积累和保存。”[6]15人类的文化是以一种社会遗传的方式,通过教育往下传播。教育使文化的传承有系统性、稳定性、持续性,保证了文化的延续性,否则文化的传播往往容易中断。发达的文化体系往往拥有发达的教育系统,在中华民族这一点尤为突出,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中国的教育系统也自先秦开始,夏代就有称为序的学校。重视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传承的是文化系统里面的精神部分如伦理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把过去留下的文化里面的精彩部分加以传递,让新的一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教育把文化成果传给下一代人,但是这种传递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全部传递给下一代人。教育总是把文化成果中精华的部分,有选择性地传递给下一代。一方面,这是因为前代人创造的文化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不得不进行一番去粗取精、粗伪存真的选择;另一方面,人类文化的成果太丰富了,即使是优秀的文化成果,随着一代代的积累,其数量也是巨大的,每一代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只能选择那些优秀成果中的精华部分,优中选优的进行传递。这也就是为什么教育内容永远是最经典的内容,教科书被认为是真理的代表。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和重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如此,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先进的文化理想选择那些符合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人。在选择传递的文化对象时也就是对文化进行选择,将先进文化保存下来,而将那些落后的文化淘汰。思想政治教育“选择何种价值观进行传递,直接决定了社会与人存在和发展的方向”。[7]52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伦理道德、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先进文化为主要传递内容,逐渐淘汰了三纲五常、读书做官等落后文化。注重创造新文化、扬弃旧文化,在这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文化创造功能。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人类的这个创造物反过来塑造人。文化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从出生起,人就处在这个第二自然的包围之下。“每一代人对他们自己的文化都有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的过程。每一代人不仅学习自己的文化,而且重新结构自己的文化。”[8]73每一代人不可能原封不动地只是继承前人的文化,在继承的过程中都会加上自己的新东西,这也就是一种文化创造的过程。教育过程既是一个文化传播、积累、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孔子以六艺教学生,六艺在孔子以前就存在,但是经过孔子的整理用来教育,也就更加凸显其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进行文化的再生产再创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和不自觉的历史过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对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最有利的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本身就是一个有意识的文化选择与重新创造的过程。要想让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这是一个对已有文化继承与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文化价值观的再生产过程,把已有的先进文化传播到那些尚未掌握这种文化的人手中,让自然人变成文化人、社会人,这也是一种创造。通过创造具有先进文化的人可以进一步推进文化的创新。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有切实的了解,知道其由来,也了解其发展大势,既不复古守旧,也不全盘西化,坚定地走自己的文化创新发展之路。当今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注重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路向自觉,坚持和谐与包容的文化理念自觉,坚持独立与自信的文化立场自觉。

1.文化路向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文化重建的时代背景。文化的重建或者说文化路向的重新选择是当今中国的一个大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危机深化的必然选择。这样一种文化重建就是主导性文化模式的转型,也就是建立适应现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模式。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模式是否可以照抄照搬呢?有人认为西方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文化的转型就是转换到西方工业文明条件下的理性文化模式。笔者认为不能简单地这样看。历史已经证明,西化论是站不住脚的。一味以西方为师,否定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只能是历史的灾难。文化路向的重新选择不是尽弃历史文化传统从头开始,因为历史文化传统不是想扔就扔的,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前提。历史文化传统是文化重建的基础,只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文化的重建。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路向的选择起着引导性作用。

回首过去才能展望未来,只有追溯我们走过的路,明白我们来自何方,才能回答我们去往何处。传统文化里包含着的正是我们曾经走过的路。20世纪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委屈,中西之间的遭遇战曾让自信满满的中国人变得严重不自信,唯西人马首是瞻,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采取了激进的否定态度,传统文化资源丧失殆尽,直到21世纪才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最突出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回到传统文化就是回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我。“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就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路向更加明晰,这就是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文化路向,抵制西化倾向,坚持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来哺育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新一代的中国人。

2.文化理念自觉:和谐与包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文化多元化的客观环境。文化多元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我们不可能回到保守封闭的过去。面对文化多元化这一实际,人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对策。大致来说,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反对文化多元化,这是极端种族主义者和文化优越论者惯有的立场,他们认为不同的文化其优劣不同,因而不能平等相待,低等文化应该服从高等文化的领导,甚至应该消灭,他们坚持高等文化主宰世界的一元文化立场。第二种是承认文化多元化,认为文化多元化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大趋势,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通约的,由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之间的斗争和冲突将给人类带来麻烦。比较典型的是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第三种是拥抱文化多元化,认为文化多元化是历史的进步,有助于思想交流和国际之间的相互理解,文化有差异也就有互补,有隔阂也就是有沟通,主张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

对于文化多元化诅咒、谩骂都无济于事,过于担忧也没有必要,最好的态度是主动拥抱变化,沟通交流,共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和谐包容的理念对于文化多元化挑战起着减震器的作用。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的关系。在传统文化看来,正因为有多元并存,才有一元主导的必要性,否则所有人的思想都整齐划一就失去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正如马克思所说,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我们又怎么能要求思想只有一种颜色呢?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并不是一个或然选项,而是一个并列选项,多种文化共荣共存,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是人类之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不亚于生物多样性、不亚于生态环境保护。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它能够有力地包容和同化外来文化,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导之下,各种文化可以和谐相处,并且各种文化的长处可以被我们消化吸收。

3.文化立场自觉:独立与自信。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对文化殖民主义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独立与自信的文化立场自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消除文化殖民主义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压力。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一个自信的民族,会看到自己的优点,也会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同样也会正确地看待其他民族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会发现中华民族曾经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不可忽视。中华民族既然能够面对游牧民族和异域文化的冲击,几千年绵延不绝,那么肯定也能面对未来的挑战。有了文化自信,我们就不会匍匐在文化帝国主义面前。我们会认识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平等的,各有千秋,可以优劣互补。我们就不会被文化殖民主义所同化,而是以自信的心态来面对西方文化。其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建立立足点。文化殖民主义对我们的侵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此机会加快学习西方文化的长处,在学习中创造新文化,在学习中超越西方。但是,我们首先必须有我们的立足点,这样才能立定脚跟。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文化立足点。只有继承好传统文化,才能融合中西。否则就如同没有根基的浮萍,任凭欧风美雨的吹打。再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针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西方推广,影响西方人的思想,让他们接受和谐的理念和思想,逐步改变其文化殖民主义立场。

参考文献:

[1]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2]钱穆.文化学大义[M].九州出版社,2011.

[3]苏振芳.思想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何锡章,黄欢,译.华夏出版社,1987.

[5]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严蓓雯,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6]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戚万学.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8]辛格尔顿.应用人类学[M].蒋琦,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