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探讨
2017-05-05周叔霖
周叔霖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减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4-0098-02
静脉血流速度滞缓,静脉壁受到损伤及静脉血液呈现高凝状态会形成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容易诱发此病,常发于患者卧床制动期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病状恢复,治疗不当还可能发生肺栓塞或是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对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均符合 《骨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包括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57岁,平均(39±18)岁;损伤到入院时间0.5~2.7 h,受伤原因主要有车祸伤28例,高空坠落伤7例及砸伤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59岁,平均(39.5±19.5)岁;损伤到入院时间0.4~3 h,受伤原因主要有车祸伤26例,坠落伤8例及砸伤6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主要内容是对手术切口进行清理、按时对患者进行换药处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预见性中医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①对患者及家属普及下肢骨折的治疗及预后知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使患者能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②对患者进行穴位按摩,采用揉、推、点按的方式对患者水泉、地机、足三里、委中、等穴位进行按摩,使用拇指按压到稍微感觉酸痛的力度即可。③术后对患者实施功能性锻炼的护理干预,例如抬高患者患肢等,能下床后积极下床活动。④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⑤控制管理患者饮食,避免患者使用刺激性食物对血管壁造成刺激,以富含纤维、活血化瘀的清淡饮食为主,禁止患者吸烟喝酒。⑥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告诉医生。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出院时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下肢骨折在骨科骨折中是比较常见的,多因车祸、砸伤、高空坠落等造成,在治疗时因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容易引起术后并发症,若不能尽早的预防,及时的发现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丧失[3]。深静脉血栓是指深静脉内血液非正常地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有静脉壁受到损伤、血流流速缓慢和高凝3种。血栓形成后除了少部分局限于发生的部位或能自行消融,其他大部分都会扩散到肢体各个深静脉主干,若诊断和处理不当,容易并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4]。在下肢骨折手术后,因下肢需比较长的时间制动,加上患者的凝血功能亢进等原因,十分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此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5]。
本研究通过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在骨折早期对患者进行饮食调配及穴位按摩,以达到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目的,水泉穴是肾气所聚之处,足三里穴是胃气聚合之地,委中穴集上下运行之血液等,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能够调理胃气、机體经络,散热降温,治疗下肢麻痹,补气益血,活血化瘀等作用,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此外还可进行穴位艾灸,通过艾火的局部刺激能使刺激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充血,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了平滑肌的痉挛,从而加强局部皮肤代谢能力,利于血肿、炎症等病理消散,达到预防静脉血栓的目的。
除了对穴位按摩及饮食调配护理,还须对患者进行一些必要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下肢骨折治疗及预防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能得到患者更好的配合,提高护理质量;部分下肢骨折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症状,从而引起血管舒展收缩功能的失调,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能有效消除患者的这种不良心理症状,增加患者信心,以便保持较好心态接受治疗;在患者术后协助其进行功能性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循环,防止因长期卧床造成血流缓慢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指导患者注意正确摆放体位和翻身,以避免患肢过度的内旋或外展使骨折情况加重;术后对患者受伤部位密切观察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处理,避免问题扩大造成不良后果;这一系列针对性的护理内容能根据多方面的因素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并让患者体会到最佳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治疗及康复,提升了康复效果。进行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常去病房查看,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告诉患者手术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了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预见性的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情况,而且从其满意度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中医护理干预更让患者认可,同时中医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无论是各种周到的护理服务还是较好的预防效果都得到患者的认可。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有着显著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更容易得到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明香.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7(36):115-118,125.
[2]李峰,冯建书,聂喜增,等.骨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66.
[3]万志红.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4,21(39):173-173.
[4]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2-103.
[5]黄菊,谢立红,祁方遒,等.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