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2016-10-17朱琳
朱琳
"【摘要】 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 80例严重创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整体急救护理和专科技术急救护理,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创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创伤控制平均时间(7.6±1.2)d, 长于观察组的(3.1±0.9)d(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3.6±2.5)d, 长于观察组的(6.4±1.1)d(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100%(40/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与治疗并采用整体性、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 并缩短患者创伤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急诊急救;护理干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80
严重创伤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当前随着现代社会、建筑业与现代交通业的快速发展, 砸伤、撞伤等意外严重创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严重创伤具有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等特点, 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救治, 极易造成死亡。因此, 对严重创伤患者采取及时的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急救护理干预是救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急诊急救接受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共80例, 其中男51例, 女29例, 年龄13~75岁, 平均年龄(36.8±13.3)岁, 入院时创伤时间1~6 h, 平均时间(3.1±1.4)h。创伤原因包括:砸伤21例, 交通事故20例, 爆炸8例, 斗殴12例, 高空坠落10例, 其他原因9例。创伤部位包括:颅脑创伤28例, 四肢创伤39例, 胸腹创伤1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0例。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流程和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整体急救护理和专科技术急救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2. 1 病情评估 由于严重创伤患者病情进展快, 病情变化迅速, 因此患者被送入急诊室后, 护理人员在询问病史的同时要及时做好病情评估, 判断患者的伤情, 并协助医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方法。对于开放性创伤的患者, 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采取相应的包扎、止血与固定方法[2]。
1. 2. 2 采用急救“绿色通道” 对于胸部严重受伤, 出现开放式气胸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迅速封闭伤口。对于脏器脱出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使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包裹脱出脏器, 禁止将脏器在无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纳入腹腔, 避免出现并发性感染。
1. 2. 3 保持呼吸畅通 由于严重创伤患者往往伴随昏迷或呼吸障碍, 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护理道处理, 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 及时对患者给氧, 避免患者由于缺氧导致脑组织或其他组织出现损伤, 对于颅脑损伤严重的患者, 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舌后坠[3], 对于严重休克或呼吸骤停的患者, 要及时开放气道, 采取气管插管的方式保持呼吸道畅通。
1. 2. 4 建立静脉通路 通常严重创伤患者损伤部位多, 合并多发伤或重症休克, 因此要快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 保证血液、药液能够顺利输入, 以免患者大出血补偿不及时, 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 静脉通路, 保持静脉畅通有效方式, 避免患者由于局部组织缺血造成微循环持续缺血缺氧, 防止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1. 2. 5 全面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在患者运输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 及时检测患者体温、脉搏与呼吸, 观察患者四肢活动、语言表达和意识情况, 每隔5~10 min检测并记录, 以便于医生及时救治。初步抢救结束后, 护理人员要监测患者尿量、意识、瞳孔等各项生命体征, 若出现心率、心律、血压及氧饱和度变化要及时处理。对于复合型、多发性创伤的患者更需要进行严格监测与观察, 避免留下不可逆的创伤后遗症。
1. 2. 6 做好抢救记录 对患者的各项抢救措施需要在6 h内将抢救记录补充完整, 抢救记录要求准确、有效和完善, 严禁任何的作假、伪造与涂改。
1. 2. 7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严重创伤的特殊性, 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注意患者情绪与心理状态上的变化, 对患者进行关心与安抚, 同时加强护患沟通, 稳定患者家属的情绪, 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理解, 满足临床护理需求。抢救结束后, 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允许患者与家属见面, 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从而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创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可以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类, 显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顺利, 救治结束后患者意识恢复并可以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后续相关工作。有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相对顺利, 救治结束后患者意识恢复较好, 可以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后续相关工作。无效标准为患者救治过程不顺利, 无法配合护理人员开展相关后续工作。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结束后, 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满分100分, ≥80分为非常满意, 60~80分为基本满意, <60分为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