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解决策略

2017-04-07张靖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

张靖

摘 要:小学数学的抽象性和乏味性比较突出,比其他学科不容易理解和掌握,而且绝大多数的题目都需要计算。同时,小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容易被外界事物影响,经常马虎出错。而且,这种现象在解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因此,为了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0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0.034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解题错误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小学生对于问题不够重视,同时,教师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这使得学生在一些简单问题的计算上经常出现错误,并且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解题能力差、心理影响等等。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正确看待学生的解题错误,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策略,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

一、小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

(一)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有相应的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学生在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相关的定理、概念等内容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因为概念模糊导致了解题出现错误。

例如,在学习“数的概念”这一课的时候,有两道判断题:“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分数大小不变( )”。这两道题都是错误的,但是小学生对于相应的概念没有足够的了解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导致解题错误。

(二)解题能力差,缺乏解题技巧

小学阶段是相对比较初级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有着鲜明的性格特征,比如好奇心重、活泼好动、自制能力不强等等。对于自身解题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使得解题能力差、解题技巧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小學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开始接触相关的数学概念、定式等内容,理解和认知的水平都非常低,所以,小学生认为,解题的难度非常大。影响小学生解题能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解题技巧的缺乏。

例如,“小水看一本总页数为300页的童话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0.25,第二天看了全书的0.5,还剩下多少页是小水没有看的?”这道题目中有分数和小数之间转换的知识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等内容,同时,这还是一道需要进行比价深入理解的题目。小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没有对相关的解题技巧进行很好的应用,避免不了错误的产生。这种类型的题目在解题的时候首要要做的就是将图书总页数视为单位 “1”,将其作为主体,求它的几分之几,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很大,需要比较高的解题技巧。

(三)理解能力不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解题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而且普遍的问题就是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存在问题,对一些文字叙述较多的判断题、选择题等审题不够透彻,理不出头绪,尤其是纯文字的数学应用题。久而久之,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厌烦、恐惧的心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学生出现不认真思考等状况。

例如,“一个正方体玻璃容器的棱长是3分米,将4升水倒入到容器中,然后将一块石头放入其中,对容器内的水深进行测量得出12厘米,求解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单位换算、不规则容积计算等,这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相对较大,当他们看到这道题之后,很难找到解题的入口。

(四)学习态度不认真

由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原因,使得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学生不善于与教师的互动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厌烦和恐惧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在解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对于数学学习的敷衍态度主要体现在解题时注意力不集中,解题容易出现思维定式。

例如,在计算“505+260=( )”这道题时,学生要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在列竖式的过程中,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将505写成550,这就会导致计算出错。

二、提高小学生解题正确率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解题能力与技巧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小学生数学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起解题的自信心,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要将其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抽象概念的直观化、生动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观察。可以分阶段对学生的概念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测试。

例如,在学习“整数”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例,比如某件商品的价格是5元,这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存在感非常强的一些数学规律融入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于数学规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掌握。

(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理解能力差,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状况之下,教师要将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完善,进行创新性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对于学生解题速度的加快很有帮助。

(三)尊重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保持敷衍的态度,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在这样的题目中“找规律1,4,9,16,( )”,部分学生因为对于平方知识的掌握存在问题,所以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要有耐心、有信心,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答案并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三、结语

小学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错误,导致错误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能力低下、缺乏解题技巧、心理因素等等。教师在面对这些错误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采取有效的策略,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的提高、技巧的完善等做到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7):103.

[2] 李聪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法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86.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处理好四对关系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科研项目申报书撰写中的“难点”解决策略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