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某三甲医院新员工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评价

2017-04-07赵晓侠

人力资源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岗前培训效果评价医院

赵晓侠

摘要:目的:通过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探索提高医院岗前培训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优化岗前培训提供科学、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对2016年入职并参加岗前培训的新员工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了解岗前培训的效果。结果:从实用性来看,“医技分会场——心肺复苏术”的实用性最强,“医技分会场——药事管理及法律法规”的实用性最差。从授课质量来看,“医技分会场——心肺复苏术”的授课质量最高,“医疗分会场——病历质量管理”的授课质量最差。课程设置、管理服务、培训形式、学员纪律的满意度较高;而时间安排、场地安排的满意度较低。结论:根据问卷反馈,对培训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岗前培训服务水平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岗前培训的质量。

关键词:医院 岗前培训 效果评价

新员工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评价是评价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指標。新员工通过岗前培训,在充分认识医院的制度和文化、自己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进行综合评价。《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及国际医院管理(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标准也提出,医院通过对岗前培训的质量效果评价,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和“计划(Han)、实施(Do)、检查(Cbeck)、处理(Action)”的工作流程,持续改进岗前培训工作,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完成角色转变。

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新员工的岗前培训质量效果进行调查,探索提高医院岗前培训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优化岗前培训工作流程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调查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入职并岗前培训的新员工。参加本次岗前培训人数共计389人,共回收问卷377份,回收率为96.9%。其中,医疗、医技、护理和行政后勤人员分别为131(34.7%)、83(22.0%)、153(40.6%)、10(2.7%)人;专科及以下、本科、硕士、15+级以上人员分别为33(8.8%)、169(44.8%)、113(30.0%)、62(16.4%)人。

2.调查内容

本研究在参考其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的实用性评价。主要是对岗前培训的课程进行实用性评价,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实用、2=不实用、3=一般、4=实用、5=非常实用。课程主要包括医院总体情况介绍,医院文化、规章制度的介绍,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安全保卫知识教育,医疗和药事管理的法律法规,院内感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教育,病例质量管理等。

(2)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岗前培训的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分为5个等级,1=差、2=合格、3=一般、4=良好、5=优秀。

(3)培训的组织管理评价。主要是对课程设置、时间安排、培训形式、管理服务、场地安排、学员纪律等方面的满意度评价,分为5个等级,1=非常不满意、2=不满意、3=一般、4=满意、5=非常满意。

3.调查方法和统计学方法

本调查采用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SPSS19.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相关指标的得分和百分率。

二、结果

1.课程的实用性评价

从实用性来看,“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的实用性最强,“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药事管理及法律法规”的实用性最差。

“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致欢迎词、医院情况介绍”、“保健部服务范围”、“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

爱岗敬业”、“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人事管理制度介绍”、“工会介绍”、“医保政策简介”的得分较高,平均得分均在4.8分以上;而“团委书记经验分享”、“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分会场的课程实用性得分普遍较低,均在4.7分以下。见表1。

2.教师的授课质量评价

从授课质量来看,排名前五名的课程分别是“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心肺复苏术”“致欢迎词、医院情况介绍”、“医技行政后勤分会场

爱岗敬业”、“工会介绍”、“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排名后五位的课程分别是“播放廉政教育警示片”,医疗分会场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教育”、“药事管理及法律法规”、“医疗权限和法律法规”、“病历质量管理”。见表1。

3.培训的组织管理评价

新员工对此次组织管理的总体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高达98.7%。其中,课程设置、管理服务、培训形式、学员纪律的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98.1%、98.1%、97.3%、96.8‰而时间安排、场地安排的满意度较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94.7%、95.0%。

4.其他

48.0%(18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3-4天,27.6%(104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一周;79.8%(30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集中一次完成;87.8%(331人)的新员工认为“开展素质拓展类岗前培训”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

三、讨论

1.培训课时与组织管理

调查结果显示48.0%(181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3-4天,27.6%(104人)的新员工“希望岗前培训的时间”为一周。从组织管理的满意调查上看,培训时间安排的满意度也较其他条目略低。我院岗前培训为时两天,第一天在主会场进行培训,第二天则在分会场进行分组培训,时间安排紧凑。根据大家反馈,适当延长培训天数,增加课间休息时间。同时新员工对培训的场地安排满意度也略低,这主要是场地空间小所致,在后续岗前培训时,可充分考虑场地限制,有计划的分批次培训,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2.培训课程

培训教师是培训课程实用性和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甄选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培训教师来提高岗前培训的质量。根据课程的实用性和授课质量评价结果,对得分较低的课程,如廉政教育、经验分享、竞争压力和心理对应策略等课程进行替换,或要求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分会场实用性评价较高的课程,如“心肺复苏术”和“爱岗敬业”,可纳入主会场课堂上进行讲授;对分会场得分较低的课程则要求内容针对性要强。同时按新员工的建议可增加临床和科研大咖的讲座和新员工演讲环节;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增加破冰和现场提问环节,提高授课质量。

3.培训形式

岗前培训是新员工完成角色转变、职业体验、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培训仅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同时传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已不能满足新员工职业发展的需求,应更加重视员工间的团队建设和医院文化建设。87.8%的新员工认为“开展素质拓展类岗前培训”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因此在后续的岗前培训不断改革创新,尝试开展素质拓展等培训方式,丰富岗前培训类型。同时可组织新员工系列活动,如“新员工活动周(或月)”;始业教育专题讲座;图书馆系列讲座等;借鉴其他医院的方式,如组织新生见面会、迎新舞会及青年联谊会等活动等,使新员工更快的融入到医院当中。

四、总结

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对岗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建立评估的长效机制,不断发现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新员工岗前培训体系。

猜你喜欢

岗前培训效果评价医院
综合类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优化模式实践
12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中美初任警察岗前培训比较研究
肝脏射频消融术应用全面细致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高校新教师入职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医院病案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萌萌兔医院
严把本科教学关增强青年教师教学队伍建设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