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治疗干燥性鼻炎临床经验
2017-04-04指导
郝 蕊,周 凌(指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老中医经验
周凌治疗干燥性鼻炎临床经验
郝 蕊1,周 凌(指导)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周凌教授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现将其治疗干燥性鼻炎经验总结如下。
1 辨证论治
干燥性鼻炎属中医“鼻槁”、“鼻燥”范畴,《灵枢寒·热论篇》谓“皮寒热者,毛发焦,鼻槁腊”。周凌教授提出滋阴润燥,清热散邪治疗此病。《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七》谓:“夫鼻干无涕者,由脏腑壅滞,内有积热,攻于上焦之所致也。凡肺气通于鼻,主于涕。若其脏夹于风热,则津液不通,皮毛枯燥,两颊时赤,头痛鼻干,故令无涕也。”《万氏秘斋片玉心书·卷五》中也有“鼻干者,心脾有热,上蒸于肺,故津液枯竭而结”的论述。周凌教授认为实邪犯肺是其常见病因,且多以燥邪为主。其病位在鼻,多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相关。《灵枢·本神》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医学入门·卷四》云“凡鼻涕、鼻渊、鼽久甚不愈者,非心血亏则肾水少,养血则血,升则火自降,补肾则水升而火自清”。《东垣试效方·卷五》曰“若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生化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使营运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矣”。此病常表现为虚实夹杂,且多以肺肾阴虚兼燥邪犯肺多见。肺为五脏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肺不但易受邪侵,而且不耐寒热,恶燥喜润。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脏腑功能失调,或久病伤阴,肺阴不足,津液输布失常,鼻窍失于濡养,甚则肺虚及肾,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鼻窍致鼻干、黏膜萎缩而为病。鼻为肺之窍,久处气候干燥、多尘、高温的环境,燥热之邪伤肺,循经上灼鼻窍,耗伤津液,鼻窍失养,则发病。故当以滋阴润燥,清热散邪为主,佐以化痰、祛瘀。药用熟地黄20g,生地黄20g,麦冬20g,天冬20g,桑叶15g,黄芪15g,石斛20g,百合15g,玄参20g,牡丹皮15g,赤芍15g,黄芩15g,桔梗15g,石膏15g,浙贝母15g。方中熟地黄、生地黄并用,滋肾壮水,且生地兼能凉血止血。麦冬、天冬合用养阴润肺,清热生津,麦冬尤宜治阴虚肺热之鼻燥咽干。石斛、百合甘寒,协二冬滋阴清热。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兼利咽喉。桑叶、石膏清宣肺经邪热。黄芩主入肺经,善清泻上焦肺火,兼能凉血止血。桔梗开宣肺气,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赤芍、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黄芪补中益气。浙贝母长于清热化痰。诸药合用,虚火自清、阴血渐充、燥热得散、阴阳调和,则痰浊、瘀血自除。
2 病案举例
李某,男,32岁,于2016年4月25日初诊。鼻内干燥较甚伴鼻出血1年余。曾于2015年12月初当地医院就诊,西医诊断为干燥性性鼻炎。经滴鼻剂及口服维生素片,并且辅助鼻腔冲洗,起初症状稍有缓解,然病情反复发作,较之前更重。鼻镜检查见鼻黏膜干燥、略显萎缩,鼻腔宽大,鼻腔内大量结痂覆盖,咽部黏膜干燥、轻度充血,有黄色痂皮附着,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中医诊断为鼻槁。证属肺肾阴虚,燥邪犯肺证。用经验方加减,原方去百合,加路路通、辛夷宣通鼻窍,山豆根、射干利咽清热。药用熟地黄20g,生地黄20g,麦冬20g,天冬20g,桑叶15g,黄芪15g,石斛20g,玄参20g,牡丹皮15g,赤芍15g,黄芩15g,桔梗15g,石膏15g,浙贝母15g,路路通15g,辛夷15g,山豆根15g,射干15g。10剂,每日1剂,水煎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2次。二诊(2016年5月5日),鼻腔干燥缓解,鼻塞减轻,仍伴有鼻出血、嗅觉减退。鼻镜检查见鼻黏膜干燥、糜烂,鼻腔内可见少量结痂,咽黏膜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饮食睡眠良好,大便偏干。原方去山豆根、射干,加白及15g,桃仁10g,火麻仁10g,再服14剂。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2次。三诊(2016年5月19日),自觉鼻腔干燥明显好转,无鼻塞,偶见少量鼻痂脱出,时带血丝,无咽干不适。鼻镜检查示鼻黏膜干燥,无糜烂,咽黏膜淡红,舌淡红苔薄,脉缓弱。近日纳差腹胀,倦怠乏力,二便调。原方加白术15g,茯苓15g,炒麦芽15g,再服10剂。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每日1次。四诊(2016年5月30日),自觉鼻腔无干燥不适,通气良好,嗅觉尚可。鼻镜检查见鼻黏膜淡红,表面光滑,触之柔软。病程日久,为巩固疗效,前方去白及、桃仁、火麻仁,加甘草10g,再服10剂。随访3个月,病未复发。
3 总 结
干燥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由于气候寒冷、干燥,也是东北地区的多发病。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内干燥,或伴灼热疼痛,易鼻出血、鼻塞,甚则嗅觉减退或丧失,严重者见鼻气腥臭,随病程的延长,可有头痛、头昏。其病变部位在鼻,亦可累及口咽部,伴口燥咽干、干咳少痰。鼻镜检查示鼻黏膜干燥、鼻腔宽大、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内大量脓痂充塞,黄色或黄绿色并有恶臭[1]。中药在治疗及预防萎缩性鼻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2]。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59.
[2] 何岩.中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研究概况[J].西部中医药,2014,27(12):150-152.
R249.7
B
1004-2814(2017)03-0296-02
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