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寨沟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初探

2017-04-03杨代芬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九寨沟县种薯马铃薯

杨代芬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农业水务局,四川 九寨沟 623400)

九寨沟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初探

杨代芬

(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农业水务局,四川 九寨沟 623400)

马铃薯是九寨沟县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县农地面积的1/3。本文根据九寨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九寨沟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瓶颈,提出加快九寨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提升和优化马铃薯产业的对策及建议。

九寨沟县;马铃薯;产业;对策

九寨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全县实有耕地面积0.387万hm2。九寨沟县气候、位置和土壤条件特殊,而马铃薯具有喜冷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生产潜力大等特点。这使得马铃薯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和农民增收渠道之一,近几年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在0.12万hm2以上。受气候条件影响,九寨沟县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颇具生产优势。近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势态良好,马铃薯产业将成为九寨沟县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为尽快将九寨沟县马铃薯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马铃薯产业化,本文就九寨沟当前马铃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

1 九寨沟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1.1 坚持五大原则,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近几年来,九寨沟县立足资源优势,把马铃薯作为稳定全县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政府和农业部门按照坚持发展引导,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坚持市场引导,组建中介销售网络;坚持科技引导,建立技术推广网络;坚持政策引导;坚持项目经费专款专用等五大原则来发展马铃薯产业。同时,各级政府通过组织、领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使马铃薯产业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效益为核心,以质量求发展,以规模占领市场,合理调整品种结构,适度扩大种植规模,积极支持加工企业。九寨沟县通过引进与选育马铃薯新品种(目前筛选出费马瑞它、种薯2号、坝薯10号等适宜种植的马铃薯主栽品种),不断建立和完善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与质量监督体系、加工和营销体系,全面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1.2 生产面积逐步增长,效益显著

近年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的马铃薯产业”的指导思想,使马铃薯由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转变,目前马铃薯已成为九寨沟县经济价值高、效益好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呈不断扩大之势,产量稳中有升。近年来九寨沟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及产量的基本情况如下:2010年种植面积达0.12万hm2左右,单产830kg/667m2,总产3033.1t。2011年种植面积0.12万hm2左右,单产840kg/667m2,总产3092t。2012年种植面积0.13万hm2左右,单产815kg/667m2,总产3066t。

1.3 以企业为依托,形成产业一体化

全县以九寨沟岷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马铃薯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优质种薯基地为抓手,突破薄弱环节、落实保障措施,加快马铃薯种薯基地(在全县建立一级生产种基地333.3hm2,)、加工企业、市场体系建设,现已初步建成玉瓦乡玉瓦桥村为主的千亩连片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涉及11个乡镇35个村,面积达333.3hm2。九寨沟县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导、企业参与;依托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产业配套、省马铃薯提升行动、灾后农业恢复重建等项目支撑,解决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和产品加工,促进马铃薯迅速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产销矛盾逐步解决的优势产业格局。

2 九寨沟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优势

2.1 市场前景广阔

四川是马铃薯消费大省,四川城乡居民素有食用马铃薯的习惯。然而我国马铃薯精淀粉大部分依赖进口。四川需求的马铃薯淀粉、炸条、全粉及其它产品等目前绝大多数也由外省供给,当前情况来看,本省对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量较大。加上九寨沟旅游业不断发展,马铃薯销售和加工的前景十分广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马铃薯都是我县最具市场需求潜力的作物之一。

2.2 增产潜力大

我县马铃薯无论是单产还是面积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一是面积潜力大。我县耕地大多集中在高海拔地区,只能种植小麦、胡豆、油菜、绿豌豆等作物,但是单产都较低,经济价值不高,加之大多数农民就近打工,所以基本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马铃薯。另外,马铃薯适宜间套种植,为其面积的扩大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单产潜力大。通过引进高产马铃薯新品种、脱毒种薯及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马铃薯的单产潜力十分巨大。

2.3 生态条件优越、马铃薯品质好

马铃薯是喜冷凉、耐寒的早熟作物,适宜在海拔800~3500m的范围内种植,尤其在海拔1800~3500m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800~2300h,大于等于10℃以上有效积温780~2800℃的范围内生长的马铃薯品质最好。九寨沟县地处高原,地势复杂,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气候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气候冷凉干燥,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农耕地主要集中于海拔在1750~3400m间,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mm,年平均日照1600h,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降水多集中在4~10月,大气相对温度为52%,全年无霜期为236d。以上气候特点特别适合马铃薯的生产。生产的加工薯和商品薯产量高、品质好,马铃薯的淀粉含量可达24%。

3 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来讲,马铃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产增收成效显著,为全县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定问题。

3.1 良种普及慢,品种混杂突出

一是良种繁育滞后,长期以来我县农户种植习惯以自留种为主,生产上普遍以商品薯作种薯使用,生产使用的品种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引进的老品种,适宜炸条和淀粉加工的专用品种很少,没有建立起严格的种薯繁育、检测体系,种薯质量差;二是缺乏优良专用型品种,特别是食品加工型、全粉加工型和早熟菜用型品种。现有品种普遍存在干物质含量不符合加工需求,适口性差,芽眼深,还原糖含量高等缺陷,商品性较差。一薯多用,不仅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品种熟性和类型结构不合理,冬贮薯多,淡季薯少,马铃薯上市不均衡。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生产优势的发挥,制约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限制了加工附加值的提高,降低了经济效益。近2年我县引进了“费马瑞它”系列品种,效果特别好,经实地测产达1200~1500kg/667m2,较本地品种平均增产300~500kg/667m2以上,运用新品种增产效益比较明显。但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薯,应用得多的是使现有品种脱毒后用于生产。然而最好的脱种薯,在生产上运用2~3年后,退化严重,不会再有增产效应,同时还可能减产。如何建立九寨沟县的良种繁育体系,保障全县大田生产的种薯供应是九寨沟县极需解决的问题。

3.2 商品意识低

九寨沟县虽建有马铃薯加工厂,但企业收购加工薯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马铃薯主产区农户商品意识低,长年来形成了种马铃薯喂猪的习惯;另一方面马铃薯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海拔2800m的高山及半山区,该区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运输工具小增加运输成本,影响了种薯农户的收入。

3.3 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低

九寨沟县马铃薯产量不高,生产水平低而且落后,近3年平均产量为850kg/667m2,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收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造成产量低的原因除旱灾外,主要是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受经济条件和农民素质的限制,脱毒种薯还不能全面应用于生产;其次是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不高,生产上使用的部分脱毒种薯世代不清,超代使用,管理粗放;加之新技术推广中生产投入不足,如肥料使用量不足、靠天种地、广种薄收。现阶段我县高半山区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以采挖药材、野生茵类、劳动力输出等其它副业收入为主,单靠农业收入为主的是少数,对低效的农业产业投入少,重视度不高。生长季节全剩老弱妇孺在地中劳动,他们运用科学技术的效率低,对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不力,存在“种一天,收一天”的现象,种植业生产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我县整体生产水平。

3.4 加工销售带动能力差,产业链条不完整

马铃薯初级加工能力尚可,但尚未完全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进行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比较低,生产水平及科技含量低,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没有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九寨沟县引进九寨沟岷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其马铃薯鲜薯加工,由于缺少中间商贩带动销售,企业与农民的合作还没建立起有效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利益联动关系和运作方式。资金投入体系不完善,影响企业生产运营和发展,没有鲜薯销售的市场和队伍。外县购进马铃薯6元/kg,自产反而低价卖不掉,加上交通不便等问题往往出现“卖难”问题。销售中介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市场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市场开拓、预测能力有待提高。销售的市场化程度与生产规模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民经济收人。

4 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加快良种繁育,改善品种品质

积极引进、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在积极培育新品种的同时,加大从外地引种的力度是调整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的快捷而有效的途径。品种选择上重点是培育早熟型和加工专用型品种,尤其是适合加工全粉生产的高产抗病、低还原糖品种。认真进行品种区域试验、示范试验和品种审定,制定与其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尽快推广应用于生产。实现马铃薯生产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在加工企业附近,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专用品种生产基地。按照市场需求,合理确定食用、菜用、加工用马铃薯的种植比例,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调整区域布局,形成早中晚熟、多种用途品种合理搭配的结构,进行科学种植;从2009年起,重点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九寨沟县的高半山村中选择交通方便、集中成片或种植大户、外地客商等一级良种繁育基地333.3hm2;健全马铃薯种植质量监测体系,加大对马铃薯良种的检测力度,确保马铃薯种薯质量安全。

4.2 加强科技推广,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要解决九寨沟县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必须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为实现途径。一是努力提高生产者的科技素质和市场意识,利用空闲时间进行系统培训,布置示范田进行田间培训,科技下乡进行重点培训,使农民真正掌握马铃薯生产适用的科学技术。二是大力推广先进的、成熟的优质丰产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耕作制度,如选用优良品种,采用脱毒种薯,推广起垄播种、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综合防病等栽培技术。三是加大生产投入,包括肥料、劳动力、科技等,改变广种薄收的落后生产方式。四是认真宣传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发挥马铃薯的增产潜力。五是建设好几个马铃薯科技示范中心,围绕优质马铃薯核心示范基地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聚土起垄、垄作节水增产种植技术和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及培训力度,采取行政领导联系,推广单位承包,技术干部蹲点的方式,达到技术到人,良种良法到田的目的。生产上要大力推广应用脱毒薯、土壤消毒、药剂拌种、轮作倒茬、种植抗病耐病品种等标准化生产措施。县农业局要积极与省植保站、四川省农科院合作,加大马铃薯病害的研究,探索马铃薯发病规律,提出积极有效地防治方案,要从根本上减轻马铃薯病害的发生蔓延,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产值效益。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产区的科技发展,是我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3 制定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内部建设

全县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情况,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制定政策支持加工企业,扶强扶大企业,培植产业,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引导企业和薯农组建马铃薯专业化合作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公司+中介组织+基地+农户”等形式,建立企业与薯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要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为辅,金融支持的多元资金投人机制,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企业要采用现代加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企业也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和贮运设备,与农户建立有效的、长期共存的利益共同体或合作机制,制定原料生产标准,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原料的正常供给,提高设备利用率。要以各种形式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最终提高商品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为加快马铃薯产业发展,我们抢抓国家对马铃薯产业的扶持机遇,进一步完善马铃薯种植扶持政策,从新品种引进、示范点建设、基地培育、农机具购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这些措施来鼓励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4.4 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对马铃薯原种、一级原种、二级原种生产补贴进一步提高。其次加大农技人员和种植农户技术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技人员的作用。其三加大新技术试验示范的投入力度,加快脱毒种薯、新品种和生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其四是加快马铃薯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使道路交通、水源、生产条件等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九寨沟县种薯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基于NDVI九寨沟地震前后植被覆盖变化与温度的相关性分析
九寨沟县灾后重建与脱贫攻坚联动机制研究
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