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活动 培养核心素养
2017-03-29王群萍
王群萍
[摘 要] 优化教学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探究与发现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在总结与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把握住知识的核心,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来聚焦核心知识,突出教学的主线,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感悟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在总结与反思中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精心创设情境,导出核心问题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发现情境中包含的数学问题,实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融合.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素材,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架起数学与生活互通的桥梁;也可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让学生在联系旧知中认识新知,从而实现新知向旧知的转化,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把握核心知识,开启新知的探究之路,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1. 以生活为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由此实现生活数学化. 以生活为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从而乐于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如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借贷为素材,为学生创设出正负数相加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 如(1)同学甲上周向同学乙借了5元钱,本周妈妈给了同学甲10元钱,还钱后同学甲还有多少钱?(2)同学甲上周向同学乙借了10元钱,本周妈妈只给了同学甲5元钱,则同学甲还钱后还有多少钱?这样学生由生活的经历就可以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结果,从而得出运算法则.
2. 以旧知为背景,让学生探究新知
新知学习源于对旧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知向旧知的转化,可以使学生感悟到转化思想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通过知识的迁移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情境创设时运用复习旧知来导入新知,可以让知识的连贯性得以体现,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阶梯式上升的规律. 如教学“因式分解”时,教师可以在已学整式乘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为情境,学生就会发现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之间互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整式乘法的基础上探究因式分解,得出因式分解中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这样也就让学生感受到了知识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
注重过程体验,触摸核心思想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还需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来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脑思维来发现知识的本质,通过动口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结果,从而探求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方法,让知识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 这样学生才能触摸到数学的核心思想,从而使学习在不断积累和感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1. 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动手操作是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发现新知,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成功,在操作中积累经验,这样就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核心知识. 如教学“图形的全等”时,对于“SAS”判定定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知三角形用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一个三角形,再将其剪下与原三角形放在一起,可以发现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出此判定方法. 这样的操作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在经历过程的同时理解和掌握了知识,真正掌握知识的核心思想.
2. 思维延伸,感知知识内在体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和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训练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和智慧生成的重要场所,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尝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感受消元的思想,从而认识到解方程的本质. 教学时,教师可以用“鸡兔同笼”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从而实现不同方法的融合.
优化练习设计,解决核心问题
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理解知识,还需要通过不断地强化练习来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形成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优化练习设计,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核心知识设计一些有思维价值并能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练习题. 设计练习时,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避免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练习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结果,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挖掘知识,从而理解知识的内涵,掌握解题方法,提高练习的实效.
1. 精心选题,突出知识核心
为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师需要精心选择练习题,使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设计题目时,教师要本着“以练促学”的原则,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得到技能的提升,并实现能力的提高. 练不在多而在精,只有抛开题海战术,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实效性得以体现. 只有给学生留出更多思考的空间,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画出y=2x-1与y=-3x+2的圖像来感受图像与k,b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把握住一次函数的根本,让学生在“悟”中有“得”.
2. 优化练习,实现举一反三
设计练习题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让学生通过解决一个问题来联想到相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也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生成更多新问题,从而达到优化训练的效果. 如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改编,如梯子底端外延1米,则上端下滑多少?试求出值为多少时下滑与外延的长度相同. 这样就可以在一题多变中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引导总结反思,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学生在总结中能够将知识纳入自我认知体系中,并通过反思积累经验、汲取教训,这样才能使教学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才能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结与反思是学生由学习表层知识到进行内心反省的重要过程,让学生在反思中进行知识的提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下一步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总结知识结构,构建核心体系
只有将所学知识纳入相应的知识体系中,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构建起知识框架,将知识融入自身认知体系中. 教学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总结与完善,可以使知识结构完整地呈现在学生头脑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如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已学方程进行总结,通过将多元方程消元、高次方程降次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实现方程家族的大融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反思成败得失,提升核心素养
反思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反思,并在反思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如教学“二次函数”时,学生往往会在解题时出现一些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摸不着头脑. 针对学生存在的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自己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写出错误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修正中提升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通过优化教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数学充满活力,让教学因推动学生的成长而展现出勃勃生机.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只有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也才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