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材再建构,从教程走向学程
2017-03-29徐强
徐强
[摘 要] 学为中心,是当下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而学为中心思想的一个物化载体即学程. 这需要教师从学材的角度,构建并优化“要到哪儿去,怎样到那儿去”的学习目标、程序、路径和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内,为了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步骤、有方法的适切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学程;教学改革;以学定教;学为中心
学程设计的思维模型
(一)学教融合
学程设计,就是把学生获取知识与规律的过程预设出来. 即依据课标和学情,把教材的内容与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建构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认为:教育的本质——发展问题的研究,即教师自身获得发展,学生自主、自动、自由地获得全面发展,而学生是通过教学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过程获得发展的.
因此要确立“学教融合”的思维模型,教的过程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法与学法应融合统一,确立“教”为“学”服务的教学理念.
(二)换位思考
学程强调的是“学路优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要求教师从学情出发,指向生成设计学程,注重学习者个体的经验. 学程设计的关键在于转变设计思路,充分把握学情,立足于生成的设计,才能引导促进学生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所以要确立“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型. 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学生,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设想学习过程(路径、方法和规律),并思考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
学程设计的核心要素
(一)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程设计的出發点.
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因此,要树立目标导向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到哪儿去,即需要达成的目标,这样的学习才有方向,才能有的放矢.
学习目标的确立,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层次、本节知识的能级要求的基础上,站在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用学生都能看得明白的语言来叙述. 要杜绝一些被动的、空洞的或放置每课皆能用的表述,如:“建模”“核心素养”“有效的学习模式”“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二)任务
任务驱动,是学程设计的着力点.
所谓“任务驱动”,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立足学习的目标,尤其是学习重点之处.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积极主动地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经历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要求
学习要求,是学程设计的支撑点.
对于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要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只有以明确的要求作为支撑,任务才能更高标准地完成.
要求要具体,要有针对性,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要预估每一个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要以独立自主为主体,小组合作为辅助,强调合作经验积累,但更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目标+任务+要求,是一个完整的逻辑关系,即设计中一要思考学生认知水平和课标要求,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二要基于学生知识基础和水平差异,思考要达成这样的目标,确立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问题;三要立足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思考要完成这样的任务,确立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
从备教程到备学程,笔者认为经常做这样的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主体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才能真正落实“以学定教”,教法为学法服务的理念. 从上面的课例可见,学程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设计,体现的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重在“自主”,即学生主动作用于学习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真知. 当然,理想的学程不仅仅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的,笔者将在学程设计的路上,不断地反思、改进.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同行给予指点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