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相机引导”为翼,助飞学力提升
2017-03-29江炜炜
江炜炜
[摘 要] 在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需要智慧地做好引导工作,围绕“学为中心”,积极启发学习思维,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 让教师的“相机引导”渗透在学生的各个学习环节当中,不仅有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课堂教学;相机引导;提升学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挥主导作用,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做到相机引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巧妙点拨,适时解惑,对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学习思维,从而让学生自己会学、学会,促进学生想学、乐学起着重要作用. 而选择恰当的时间,看准学生迫切需要引导的切入点,则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机智. “相机引导”这项工作做得好,做得有技术含量,将直接促进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学力的提升.
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机会听到海南中学施卫卫老师的一节课——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本文是我在听课的基础上,对“相机引导”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做一阐述与小结,供同行们在教学中参考.
教材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全等三角形、图形的相似以及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判定. 这既是对图形特征的进一步研究,也是发展推理能力的深入学习. 本课的教学对学生深化学习方法的理解及构建知识体系具有承上启下、提携引领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经历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究过程,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问题.
2. 通过类比、对比、归纳、探究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感悟相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过程:
动手操作,导在新旧联系
师:请利用直尺等工具,画出两个相似的三角形,并思考它们相似的判别方法.
师:请具体说明你是如何判定相似的.
生1:我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上节课里我学到全等也是一种相似,特殊的相似.
生2:可以運用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由DE∥BC,可得△ADE∽△ABC.
生3:我利用的是“三个角相等,三条边成比例”.
师:(完成相应板书)这三位同学的表现很专业. 尤其是生1,对全等与相似之间的关系理解很透彻,还能运用,出乎老师的预料.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研究相似可不能把全等弃置不顾,综合运用才好,这也是本节课继续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
评析 所学课题导入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 传统的导入是回顾旧知,而本堂课上,施老师只是抛出一个与课题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锻炼了画图识图能力,更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迅速主动进入探求新知的活动中,使其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新旧知识的联系更是有了学习兴趣,无疑为本课的成功开创了前提条件.
巧妙点拨,导在新知探究
师生共同完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叙述,并板书.
师:既然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我们就类比学习,大胆猜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会有哪些?
生4:老师,我来说.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逐一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定理”二字改写成“命题”.
师:猜想之后就应该证明这些命题正确与否了.
(教师顺势揭示课题:三角形相似的判定(2))
评析 很多时候,新知就是旧知的生长点,发展点,只要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之间的相似性与可比较性,就可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效组建新的知识链条,并逐步形成知识体系. 就像施老师在本环节的导学,是从相似的特殊情况(全等)入手,引导学生类比联想. 初中数学课程提出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只要学生有了类比的意识,教师都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主动联想,架起知识与知识之间、方法与方法之间的桥梁. 数学家G·波利亚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做学生智慧的引路人,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积极发现有利于顺利开展探究活动的思维方向.
师: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8:因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中必须要有边相等.
师:你说得很对,证明的过程能写吗?
(此时,全班静了下来,但学生很快就开始了同桌交流. 这确实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师及时安排了小组内合作学习,分享智慧. 之后师生共同完成了证明过程的书写,并指导一名学生板书作为示范,进而归纳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
评析 本课的这个环节,施老师的相机引导做得十分科学到位,我个人觉得是本堂课最出彩的地方. 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思,去想,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在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问题时,没有第一时间去强行打断,而是顺势而为,以问题串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不断地提问与追问中,让学生对自己或同学的想法进行反思与修正,到最后一步,学生“迫不得已”也“自然而然”地寻求同伴的帮助,形成议论学习. 合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可以以优带差,但是什么时间可以合作、什么内容需要合作、什么方式开展合作,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 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议论”而议论,教师的引导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灵活运用,导在能力提高
(教师出示习题. )
1. 已知:在△ABC和△DEF中,AB=3,AC=4,BC=5,DE=6,DF=8,EF=10,它们相似吗?
2. 已知△ABC中,AB=3,AC=4,BC=5,△DEF中,DE=6,若它们相似,求△DEF另外两边的长度.
师:这两道习题有什么关系?
生9:第1题是判定,第2题是性质的运用.
师:观察很仔细. 题1你如何解决?
生9:直接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师:题2呢?
生10:需要分类讨论,因为不能确定对应的边.
师:你准备怎么解决?
生10:設出未知数,利用方程.
评析 合理的引导,并不仅限于言语的引导,也包括教师对题型的选择. 课堂教学中,要多选择、利用一些开放型问题,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 同时,教师要对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火花”是否有价值,有多大价值,是否值得深究,是否紧扣学习目标,都要及时思考. 还要灵活选择调控方法,激励学生去拓宽知识本身. 正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角色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归纳梳理,导在体系建构
(投影课堂小结. )
1. 本课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 说一说,你是怎样学到这些知识的?用了什么方法?
3. 你能自行探究“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可以怎么探究?
评析 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是数学方法的学习. 课堂小结中,如果只是从知识本身的层面去开展,收获必然较少,体会必然不深. 本堂课中,施老师通过几个小问题的设置,机智地引导学生从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角度去总结,并在第3小问中,强调学有所用. 同时第3小问的设置,也具有相机引导的特征,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关证明的方法,只需要类比思考问题,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有力体现. 这样的教学既为课堂节约时间,提高了效率,恰当的留白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却又能反思课堂学习.
总结
本课的教学,突出了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教师的相机引导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贯穿于学生的各学习环节当中. 教学设计注重层层递进,方法上渗透了类比与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串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样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也注重了知识体系的构建. 这样的课堂教学,既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更能促进学生学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