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思辨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2017-03-28李易霏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思维能力

李易霏

(吉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部,吉林 四平 136000)

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思辨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李易霏

(吉林师范大学 大学外语部,吉林 四平 136000)

思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已成为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依托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自然联系,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得到实现。大学英语口语课程通过语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辨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帮助学生获得更成熟的思辨力,从而提高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辨能力;口语教学;大学英语

思辨能力源于英语“critical thinking skills”。1990年,Facione在德尔斐报告(The Delphi Report)中给出了定义,即“思辨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论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1],这种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着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要顺应这一要求,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提供帮助。

一、思辨能力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和哲学领域对思辨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议,两个学科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思辨能力。哲学家往往从宏观方向来看待思辨,认为这是基于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心理学家对思辨的研究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其关注的核心是由思维和辩证推理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出发点的不同导致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思辨能力问题的研究重点发生分歧。哲学领域关注的是人们如何使用逻辑批判和抽象分析等思辨能力来得到最终结论,而心理学更多地通过实践研究来观察思辨能力在不同情况中所发挥的作用。一般而言,在语言习得方向中对思辨能力的思考都基于心理学角度。Bloom在1956年首先对思辨技能分层界定,分成低级思维和高级思维,前者指人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后者则是一种包括分析、评价和自主创造的能力[2]。文秋芳教授根据中国学生特性,将思辨能力划分为两层:第一层为元思辨能力,即自我调控,对自己的思辨计划进行检查、调整与评估;第二层包括认知技能、标准和情感特质[3]。

近十年来,在各学科教学中引入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热烈探讨的课题。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学英语将沟通能力设定为主要教育内容[4],而思辨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存在于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天然联系。从这一关系来看,思维支配语言,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些特定方式来体现思维活动,同时又对思维发挥塑造作用。基于思维对语言的支配地位,在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中,思维差异导致了语言上的差异,这种差异造成了语言具有丰富性和功能性[5]。

具体到英语口语教学中,思维和认知活动可以在口语交际任务中得到体现。在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其思辨能力也在同步发挥作用。口语教学本身就是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发挥其工具性作用。通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在交际任务中寻找、处理、交换信息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现状

(一)英语能力欠缺与母语思维的影响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虽然很多学生表达出提高口语能力的意愿,但多数情况下受制于较为薄弱的语言能力,更希望去模仿和跟读,而不是进行自主表达;仅有的自主表述也显得逻辑混乱,很难顺利完整地借助二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学生在用母语表达时并不存在这种语言能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在相同的交际任务中,学生在母语表达中可以很好地发挥思辨能力。

在二语学习中,有限的语言能力拘囿了学生的二语思维。与此同时,学生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拥有母语系统知识的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借助母语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导致学生无法运用二语思维解决现实问题。虽然从宏观来看,不同语言之间是相通的,但语言出现的多样性说明每种语言都受思维的内在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完全模拟二语自然环境,所以中国学生一般依靠母语作为中介,翻译式地掌握外语,这是一种无法否认的普遍现象[6]。但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书面教学,口头表达无法借助更多已有书面材料,学生只能更多地依赖母语思维来弥补二语交际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课堂教学需要循序渐进,在注重交际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足够的语言知识,借助母语思维中的“正迁移”作用来增进学生的二语学习效率。

(二)思辨能力中的情感因素对英语口语课程的影响

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一直强调语言的使用性,以此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然而口语课堂中学生对口语表达往往会出现抵触情绪。从根源来说,英语语言能力的欠缺导致学生在情感上对口语学习处于“爱在心头口难开”的状态。

作为实践性课程,口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实践中学习语言,学生的思维活动最终必须通过口头表达呈现出来,在口语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察必须依赖交际任务的完成质量来实现。因此,口语课堂中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力求达成“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善于发现和利用情感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在交际任务中得到思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更多地发现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挖掘不同性格学生的潜力。教师的角色更像是旅行团导游,一切工作的目标都是让在口语学习旅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培养思辨能力,提升其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更多地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口语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要留下足够的课堂空间给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良好的口语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为学生搭建足够的语言能力基础。从心理学最近发展区理论来看,口语教学中也需要语言知识的构架,克拉申的“i+1”理论就说明了这一点[7]。从口语教学角度来看,有效的教学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任务素材的可理解性,二是语言输入必须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这也是口语教学任务设立的原则。借助已有知识发现、分析有挑战性的内容,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学习过程,可以促进思辨能力与语言能力共同发展。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策略

结合现阶段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思辨能力培养需要与听说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补充。

(一)遵循思维能力发展的特殊规律

语言是思维最直接的载体,思维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语言能力的发展来实现。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从形象思维到形式思维再到辩证思维的发展阶段。高层次思维能力在原有思维能力基础上得到发展,但并不会取代低层次的思维[8]。所以在这两种能力的培养方面需要注意这种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英语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培养是一个难点,这种困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口语能力受到的制约很多,比如学习者的语音规范、词汇积累、语法水平以及更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综合知识储备。从翻译人员培养来看,口译能力的培养比笔译能力的培养更困难,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是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而思辨能力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思维阶段。文秋芳教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需要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不断强化学生的低层次思维能力[9],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有意识地选择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因此,为了实现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针对性。课堂活动设计不能单纯地进行重复和模仿训练,而要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组织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注重语言材料的输入,将说与读、说与听相结合,利用材料内容本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自主发挥思辨能力,分析、完成教学活动中的各项任务。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基于思维能力自身发展的特点而来,口语教学活动首先要对输入的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通过建立基础的形象思维来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设定活动目标来激发高层次的思辨能力发挥作用。

(二)学习者与教师共建的口语教学模式

一个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合作。除了具有丰富话题性的教学素材与活动之外,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学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教师要通过辨别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来评判其思维能力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设定教学目标和细化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一目的,以学生为思维主体,教师发挥媒介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和引导,充分利用语言材料创造的情境来达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设计课程活动,共同评估课程效果,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师生共建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发达的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口语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微课等方式改善教学环境,解决了传统口语教学中教师难以将关注点放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问题。技术的发达与网络社交平台拓展了口语教学的空间与格局,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课后的互动交流活动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利用“对话”模式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气氛

对话理论源于苏联学者巴赫金的文学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就是参与对话的主体能够在对话中实现相互间平等地理解、融合与互动。在口语课堂上引入“对话”这一概念,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的沟通平台,这也符合口语教学中对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不是课堂上的“独裁者”,口语课堂不单单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注重对实际交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这一教学活动体现的是学生和教师基于不同思维水平和知识背景对特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

教师和学生对平等沟通的方式产生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克服对交流的恐惧,全身心地参与到语言与思想的交流当中,才能在语言学习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各个学科与专业的学习中都有所体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将思维能力培养与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结合,通过相互促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充分利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自然纽带,将思辨能力培养作为语言教学的深层次目标,以语言学习为基础,通过丰富多样并具有挑战性的口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旨在使其成为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Facione,P.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The Delphi Report[M].Millbrae,CA: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2]Bloom B.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 David McKay,1956.

[3]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4]宋毅.英语口语教学中交流学理论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5):34-38.

[5]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6]孙晓青.外语思维和母语思维[J].外语界,2002(4):61-65.

[7]张福慧,魏惠琳.最近发展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诠释[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97-100.

[8]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ExplorationofCriticalThinkingSkillsDevelopmentinCollegeEnglishOralTeaching

LI Yi-fei

(Public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Critical thinking has influenced every aspects of human life, which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of education researc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rea, great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at has been regarded as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volution. Based on the natural bond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f 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be developed by taking College English oral class. The process of oral capacity development is believed to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help students obtain bette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oral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Course

G642.0

A

2095-7602(2017)11-0167-04

2017-07-02

李易霏(1988- ),助教,硕士,从事大学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口语口语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生的我们怎么训练英语口语?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酒中的口语诗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浅谈加强高中英语口语教学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