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的误区

2017-03-28邹庆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儒家误区马克思主义

邹庆华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论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的误区

邹庆华

(佳木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国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文化挑战和价值观冲击。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西方化”“教条化”“儒家化”的误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发挥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西方化;教条化;儒家化

科学的理论是具体行动的前提和指南。坚持科学的理论发展道路,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把握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需要走出“西方化”“教条化”“儒家化”的误区。

一、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西方化”的误区

“西方化”,即盲目推崇西方的种种思想或理论,打着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旗号,歪曲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推行所谓的西方“思维”和“创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些人常常打着“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幌子,兜售从西方搬来的资产阶级理论和主张,攻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些迷信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家打着反对“公有制崇拜”的旗号,利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机,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依据,极力主张全面私有化改革。

当前,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上,完全否定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宏观调控,推崇完全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照搬和实行西方国家推行的人性假设思想;在政治上,鼓吹议会民主制度,宣扬资产阶级宪政,倡导推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鼓吹资产阶级宪政,诋毁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提出建立“全民党”“全社会党”;在思想意识领域,借用西方抽象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攻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热衷于以西方话语体系来解释中国的传统问题,盲目跟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宣扬的反理性主义、反科学主义、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解构主义等。目前,新自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崇洋媚外等心理不断滋生蔓延,导致少数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疑惑,理想信念发生动摇。“西方化”实质是否定社会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化。因此,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构建要走出“西方化”的误区,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应引起高度的警惕。

二、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教条化”的误区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列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时代特征以及本国国情结合起来。2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的意识形态逐渐走向僵化和教条化。斯大林指出,“绝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看成是教条汇编,看成是教义问答,看成是信条”[2],但苏共在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样,而是形成了一套以斯大林主义为定式的思维模式、一种以斯大林式社会主义为标本的理论原则,思想理论凝固僵化,教条主义泛滥。教条化使马克思主义变成脱离实际的经院哲学和官方哲学,使执政党逐渐失去了民心,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最终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失去了社会主导地位,导致苏共及苏联亡党亡国。

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3]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存在严重教条主义思想倾向的党的领导人,只抓住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把“调查研究”解释为“狭隘经验论”,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创。在“文革”期间,肢解和误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断章取义。从意识形态角度讲,“文革”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党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社会主义本身缺乏科学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是由于出于某种政治的需要误解马克思主义或把它教条化,导致社会意识形态的混乱。

任何一种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都不是一经提出就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是随时间、地点和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纵观前苏联解体的意识形态因素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教训,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必须走出“教条化”的误区,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并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加进务实的元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文化先进性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三、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要走出“儒家化”的误区

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化”是一种过分弱化甚至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的思潮,妄想用“儒家思想”或“儒化”了的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替换”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一定要走出“儒家化”的误区。

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化”,兴起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儒家化”论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死对头摆到了儒学的对立面,宣称“在当今的中国大陆,一种外来的异族文化——马列主义——在国家权力的保护下取得了‘国教’的独尊地位,而这种异族文化既不能安立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又不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生命无处安立、精神彻底丧失的局面发展到了最极点。”[4]

“儒家化”论者试图在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问题上把中国变为“儒教国”,有意识地在儒家学统与政统之间建立制度化的联系。在上层,“儒化”共产党,即用孔孟之道来替代马克思主义,试图把儒教确立为国教。

主流意识形态“儒家化”的思潮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一挑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进一步坚定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因此,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要科学合理地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原则。对儒家传统文化,要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从儒家传统文化的主体性高度出发,保证其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既不搞历史虚无主义,割断其历史,也不搞历史保守主义,“儒化”中国,而是在繁荣与发展儒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促进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以此来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2]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615-616.

[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2.

[4]蒋庆.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J].鹅湖,1989(17).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D64

A

2095-7602(2017)11-0019-02

2017-06-24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代际认同研究”(2015M571431);佳木斯大学重点科研项目“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2014WZD10);佳木斯大学教育教研项目“中国梦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2016JW2017);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骨干人才支持项目“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2016-KYYWF-0117)。

邹庆华(1977- ),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后,从事意识形态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儒家误区马克思主义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