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对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启示

2017-03-28王延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王 颖,王延东

(1.长春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032;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对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启示

王 颖1,王延东2

(1.长春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吉林 长春 130032;2.东北林业大学 文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李大钊在20世纪初就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未来。他对青年一代的重视程度及其教育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教育提供了成功范例。借鉴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历史经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量,发展和创新青年教育思想,对加强和完善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升教育科学化水平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大钊;青年教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作为率先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爱国者,李大钊在20世纪初就颇具远见地意识到青年既是国家的灵魂,也是民族的未来,提出了“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的论断。200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共青团中央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青马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大学生骨干、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高校作为实施“青马工程”的主体力量,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创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研究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内容,既可以为高校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提供理论指导,也能为高校党组织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经验借鉴。

一、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从社会历史现实和青年实际出发,李大钊提出了关于青年教育的一些基本观点。

其一,指明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李大钊始终关心青年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对青年寄予殷切希望。他指出:“旧民族之复活,非其民族中老辈之责任,乃其民族中青年之责任也”[1]368。在《晨钟报》创刊号上,李大钊写道:“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青春中华之克创造与否,当于青年之觉醒与否卜之”[1]365。这明确指出觉醒是青年担负起拯救和改造国家使命的前提。李大钊认为,要复兴中华民族、创造青春中华,觉醒的青年还应具备积极的心态和无畏的勇气。他号召青年们紧紧抓住现在,以“今年今春之今日今刹那”为起点,以“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的勇气和锐气去改变国家现实,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成为社会革命的先锋。为此,青年们还需“厚修养”“畅精神”“壮意志”“砺节气”,为世界文明和人类幸福不断地改造自己、发展自己。

其二,引导青年建立科学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李大钊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重视对青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改造。他曾劝慰青年:“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应该定定方向……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2]194面对艰巨的革命任务,李大钊教导青年“一息尚存,勿怠其努力,勿荒其修养”[1]568,凡事“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3]406,要把握当下,以求真的态度踏实完成。他还提醒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养成宽广胸怀,教育青年“蕴蓄其智勇深沉刚毅勇敢之精神,磨炼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志气”[4],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奋斗。这明确了新青年不仅要独善其身、洁身自好,还要树立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

其三,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作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李大钊认为“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5]。爱国的前提是了解国家、了解国情、懂得历史。要挽救民族危亡,必须激发国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于是,他通过历史教育不断深化青年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中国近代史教育为例,他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向青年一代阐明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既丰富了青年人的历史知识,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胸襟,为其正确认识和判断国情奠定了基础,也促使其认清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李大钊相继发表了《隐忧篇》《大哀篇》《警告全国父老书》等文章,强调救国的责任不只在军队和政府,更在于全体国民,以此激发国人的爱国情感。此外,他还以《晨钟报》为基地,向青年人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青年人的觉醒,激发他们的革命斗志。

其四,教育青年勇于实践。受十月革命的激励,李大钊深刻地意识到人民群众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他认为,对国家而言,农民占劳工阶级的最大比例,“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就是我们政治全体的利病。”[2]180“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2]179。于是,与工农相结合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实践问题。李大钊在号召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走进“那炊烟锄影,鸡犬相闻的境界”的同时,还倡导青年积极参与并组织工人运动,唤醒工农为谋求自身解放而甘当工农运动先驱者的使命。经过李大钊同志的宣传和领导,青年学生于1920年初深入洋车工人住宅区调查,在洋车工人、印刷工人中组织工会,实行“工读互助”。1921年1月,中国第一所工人文化学校——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成立。李大钊曾多次来此为工人讲课,为培养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工人运动骨干做出了贡献。

其五,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历程,也是其向青年一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他撰写的《国情》《俄国大革命之影响》等文章,不仅唤醒了青年人的爱国热诚,而且促进了他们的政治觉醒。他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为处于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指出了新的斗争方向。1919年5月5日,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一百零一周年,李大钊开辟了《晨报》新专栏“马克思研究”。除理论宣传外,他还以讲学、开设新课程等形式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在北京大学,他与学者陈启修、张慰慈等共同承担《现代政治讲座》课程;在中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其他高校,开设女权运动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社会学等多门课程。他通过大学讲坛,向青年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对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意义

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历史地位及青年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了其青年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这对高校科学推进“青马工程”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其一,有助于端正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促进和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是高校党建和团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破除旧思想的束缚、追求理论创新的历史。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不计其数的怀揣国家和民族美好梦想的青年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持续奋斗、解放民众和富强国家的历史。五四运动和建党初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早期共产党人,通过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和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等方式,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时至今日,学习并研究李大钊这位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先驱的青年教育思想对推动和促进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向纵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基层党组织要抓住一切教育机会,以多种形式宣传、动员青年学子既要立足现实、立足本职、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心怀理想抱负,在书写个人人生辉煌的同时铸建中华民族的丰碑。

其二,有助于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培养模式。重视在青年群体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这直接影响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质量,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崇高的人生理想、顽强的革命意志、执着的优良品质和大胆的探索精神等是五四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底色。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高校师生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先驱以北京大学和《新青年》为阵地,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在青年中培养党的后备力量,1922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把教育和引导青年一代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列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历史不断地证明,党组织必须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载体的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秉持青年与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思想,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群体,又要开辟多种培养路径,始终保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目标的精英化和培养方式的时代性。

其三,有助于进一步明晰青年人的时代先锋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组织就比较重视并肯定青年的先锋力量。李大钊把青年看成是“国家之魂”,毛泽东也评价道:“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时至今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6]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理念的指引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被提升到理论自觉、理论自信、追求真理和崇高信仰等新的层面。因此,基层党组织要时刻给予青年人尤其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坚定的信心,明确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精英力量,以此教育和鼓励他们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创新思想指引下打牢基础、学好本领,为“中国梦”贡献力量的同时书写完美的人生华章,争做“时代先锋”。

三、李大钊青年教育思想对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启示

李大钊的青年教育思想,既为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健康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高校科学实施“青马工程”提供了经验借鉴。

其一,高校要持续帮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明晰定位,明确其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竞争的实质和焦点在于人才资源。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成长中的青年未来必然要承担起建设国家、振兴民族的历史重任。李大钊提出:“国家丧其青年,则其国无生机”[1]366。青年是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有必要坚持指导每名“青马”学员,帮助他们肩负起个人成才、家庭和睦、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其二,高校要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和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坚定地强调了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问题。他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党在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化以及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机结合,应该成为青年一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高校基层党组织应顺势而为,从民族、国家和个人的角度,强化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价值的认同底气,在发展、传承的实践中助推文化发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三,高校要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精神。李大钊重视青年人的人格教育,并主张以自身行动为青年树立楷模。李大钊在接受上海《申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只是偏重知识,而忽于使用知识之人格,知识也不过是作恶的材料……所以至少于每小时授课之余,当授以三五分钟的人格教育”[3]266。通过持续的人格教育,人们更易坦诚相见,知识教育的效用会因此增进。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外界环境的变化需要青年一代不断健全、完善自身人格品质。高校党组织在引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必须有意识地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智勇、深沉、刚毅、勇敢的精神,磨炼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志气,培养其进取与创新精神;引导他们通过积累知识、铸就本领,逐渐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释、分析问题,进而达到理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唯有如此,基层党组织才能助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把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变成现实,进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其四,高校要带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走近民众,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除鼓励青年深入实际、与工农相结合并在斗争中发挥青年先锋作用的主张外,李大钊还强调了青年在实践活动中要以求真、踏实的态度从事实践活动。当前,高校在深入开展党建工作时也需要实践载体的配合。一方面,通过走进社区和农村,“青马”学员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社会,借助看到的客观变化、听到的实际评价,经过细节的比对分析,坚定自己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在具体场景中客观考察“青马”学员,剖析其行为举动背后的意识根源,为更加精准、有效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奠定基础。

[1]李大钊全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大钊全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3]李大钊全集:第4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4]吕云龙.百年中国教育与百位人物[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05:389.

[5]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名言录[M].乐亭:李大钊纪念馆,1999:1.

[6]习近平.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EB/OL].(2013-12-05)[2017-05-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05/c_118437252.htm.

G641

A

2095-7602(2017)11-0001-03

2017-06-26

共青团吉林省委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2017JQY-27);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研究生人文素质培养研究”(GS17133)。

王颖(1977-),女,副教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王延东(1963-),男,副教授,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马克思主义者青马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