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2017-03-28崔小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明素养生态

崔小云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大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崔小云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大学生应该承担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共同建设美丽、富饶、幸福、和谐的新中国。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素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大学生;生态素养;综合能力;发展途径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议时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思想、物质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紧迫性。在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眼人民思想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下,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将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的培养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具体表现

1992年,美国学者大卫·奥尔首次提出了“生态素养”的理念。他主张人们不但要懂得生态知识,还要关注生态环境的构建和维护。197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了国家环境专家会议,通过《第比利斯宣言》,对生态教育的目的、任务、对象、内容和教材、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规定。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生态环境教学培训大会,进一步制定了国际生态教育和培训计划,确定了生态教育的发展内涵。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生态道德教育进行探究。中国生态道德教育理论的创始人陈寿朋认为,道德规范蕴含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尊重,可以通过生态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生态教育。万方认为,生态素养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学习和积累的各项生态知识、生态理念和生态行为。诸多学者对构建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的价值、目标、途径和方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学生而言,生态素养培育的价值表现在:第一,是建设“和谐中国”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为塑造和谐中国提供了重要的精神保障。大学生要本着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总结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处理环境、经济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坚持“低碳环境”的必然之选。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实践上缓解和消除各项环境问题,将生态素养的提升融入到学习过程和各项实践中。

许多在校大学生在生态环保意识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生态知识缺乏,生态意识薄弱,对生态环保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较低,在行为方面有意或无意地做了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事情。第二,对生态环保的参与度、践行度差,主动意识欠缺,生态消费意识消极,对民间组织活动参与不够主动。第三,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欠缺。第四,依赖心过重,凡事过于依赖政府和学校,置身于生态环保之外。

二、大学生生态素养提升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具体途径包括:

其一,学校奖惩制度分明、管理权限下移、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依据国家制定的政策,采取支持、鼓励、严惩等多种举措加大对学生生态行为的监管力度。

其二,不断制订和完善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制度。校方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帮助,及时公布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拥有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在大学生中通过成立“环境监察大队”等公益性组织,不定期地以“听证”形式了解学生需求,鼓励学生献计献策,对能力强、参与性强和贡献大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扶持和鼓励。

其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利用自媒体推送相关资讯、发布相关的政策法规,弘扬正能量的人和事,提升和扩大学生的关注度。

其四,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灌输和教育引导。可将生态环保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两课”中,运用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确保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另外,加强生态教育的师资建设,夯实教师的生态理论基础。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生态动向,不断提升自身的生态素养。

提升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具体方法包括:

第一,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增进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要拥有端正的思想文化修养。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生态素养。孔子的“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反映了古人崇尚关爱生命、反对“竭泽而渔”的生态理念。《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强调人们对资源的利用要根据天时来把握。管子的“山林虽近,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强调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传统生态文化思想能够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树立环保意识、尊重伦理道德,形成对资源环保工作的价值认同。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阵地,应充分发挥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功能,使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逐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提高学生生态意识,加快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国内高校较少开设专门的生态环境教育科目,即使开设了一些课程,也仅限于选修课程的范围。因而,构建科学的生态教育体系、借鉴西方成功的教学生态理念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上,应将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纳入高等教育课程,并增强对生态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在教师素养的培养上,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生态文化的结合,对教师进行环保知识、环境法规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大学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能够自主挖掘教学中的生态理念,用内化的生态价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稳定、深厚、健康的生态文化素养。

第三,营造绿色校园文化,构建综合性生态教育。在高校教育环境中,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物化的精神支撑,包含校园生态布局、文化环境、人文氛围等多个方面。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的培养需要融洽的学习空间,校园中的生态环境、人文风情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生态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以“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培养”为主体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富有生态教学趣味的班会、座谈会、研讨会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生态学习课堂拓展到其他方面,开展以生态素养为核心的艺术活动,如摄影作品展、绘画艺术作品展、诗歌征文大赛等。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增进大学生热爱自然、注重环保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树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的理念。如在一年一度的“六·五”世界环境日中,某高校以“向污染宣战”为主题,组织学生扮演环卫义工、生态卫士等角色,举行“旧物改造手工艺展示”、生活社区跳蚤市场、食堂光盘大比拼、公寓熄灯一小时等活动,并组织大学生走进环保工作站,体验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通过充分利用社会、学校的资源,增加教学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将生态发展观念和生态保护技术密切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生态道德理论的认知。

第四,养成生态文明习惯,践行低碳环保消费。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消费意识是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的一个途径。随着我国物质条件的飞速提高,大学生处在一个相对复杂的消费环境之中。他们涉世经验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虚假广告、时尚消费的影响,出现一些不文明的消费习惯。很多大学生喜欢奢侈品和消费品,养成了喜新厌旧、奢靡消费等不良习惯。因此,高校在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帮助他们构建积极、文明的生活环境。学校要联合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大对学生生态行为的培养,着力塑造完善、科学、健康的生态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从节约用水、用电做起,养成文明的生态习惯。

如学校可以通过《致大学生的一封信》《节约宣传手册》《生活环卫小常识》等资料,向大学生普及“随手关灯”“自备购物袋”“关紧水龙头”“正反面使用复印纸”“废物利用”的方法、常识,让学生能够在细节之处感受到生态素养的价值和意义。

第五,丰富环保教学机制,构建全方位的生态素养教学。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环境法制教育力度。让大学生懂得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继而养成依法环保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环保部门修订的环卫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环保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如生态伦理课等,并在教材中融入生态文明理论教学评价。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向他们讲授生态旅游、文明旅游等知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着重探究“轻装修,重装饰”的绿色室内设计理念,为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生态素养能力的提出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专项论述,应着力通过低碳环保、科学文明、健康积极的措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素养包含科学的生态发展观念和健全的环境保护机制,对子孙后代的福祉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生态素养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补充。面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环境形势,加强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1]王淑英,孙克俭.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分析——以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

[2]王淑英,孙克俭.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现状、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3]侯清麟,刘宏.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5).

MethodsforEnhancingCollegeStudents’EcologicalLiteracy

CUI Xiao-yun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925, China)

College students must bear the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a beautiful, rich, happy and harmonious New 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cological morality and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first task for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literacy;all-round capabilities;development approach

G641

A

2095-7602(2017)11-0148-03

2017-06-23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美丽中国’语境下的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实践研究”(2016GZYB74)。

崔小云(1967- ),女,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文明素养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