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2017-03-28顾国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学校

顾国梅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顾国梅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新媒体给高校家校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出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高校要利用新媒体推进家校合作,将家校合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提高家校合作主体的媒介素养,构建新的家校合作育人模式。

新媒体;家校合作;长效机制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两个重要的子系统。当今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相互配合,形成育人合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见,家校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形态不断丰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出现克服了传统媒体背景下家校合作的不足,给高校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环境和机遇,为构建家校合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一、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家校合作的不足

传统媒体环境下,由于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高校的家校沟通与合作程度远不及中小学,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高校和家庭对家校合作认知存在偏差

大多数高校虽然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但并未将家校合作上升为学校发展战略,也未成立专门机构来指导和督查家校合作的开展,更无制度和经费保障。教育者对家校合作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大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为独立,需要家校合作的机会较少;有的认为家长不懂高等教育规律,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因此家校合作在一般情况下可有可无;有的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会对高校的决策带来麻烦和干扰,不愿高校对家长开放。这些因素阻碍了高校家校合作教育的深入开展。

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庭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识不到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素养、职业、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的制约,不同家庭在孩子进入大学之后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不尽相同。家长在与高校的沟通与合作方面有时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忽略大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频繁与班主任、辅导员联系,这既容易引起子女的逆反心理,也给高校教育者增加了工作负担;另一种是平时对子女在校表现不闻不问,认为教育和引导学生是高校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2.家校合作有效途径少

高校一般面向全省或全国招生,时间和空间成为家校合作的主要障碍。新媒体出现前,高校与家庭合作主要是通过电话、手机短信、面谈等方式,这种合作通常为了解决紧急问题而建立,家长往往是被动的一方,这种低效的合作方式无法使双方相互促进,更无法形成育人合力。

除了电话、短信联系,高校家校合作最集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新生家长见面会。家长见面会模式也基本固化,通常是高校介绍办学历史、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培养目标等。高校是信息的传递者,而家长是信息的接受者。由于高校生源的特殊性,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不是一种常态化合作途径,即使有其涉及面也很有限。

3.家校合作互动少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家校之间尽管也有打电话、发短信等互动方式,但互动频次少,也不够深入。由于缺乏互动平台,家校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获取等都很难进行。家长无法获取教育资源,不能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等献计献策;高校无法将学校的教学信息以及学生的综合表现等情况反馈给家长,缺少家校互动平台向家长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

二、新媒体给高校家校合作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新媒体仅指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传媒,主要包括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以电脑为终端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第五媒体”的移动网络(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为终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电信网络增值服务等传播媒介形式),这两种新媒体又可被统称为网络媒体。[1]2本文所指新媒体均取其狭义概念。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2]庞大的新媒体用户以及由此带来的参与热情,使得新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深度融合,这为高校家校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新媒体使大学生成为家校合作的桥梁

新媒体伴随着“90后”的成长而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消费方式都与以前不一样,他们个性更为张扬,更多关注自身的发展,表达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化。新媒体以其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和虚拟性等特点获得大学生的青睐,成为大学生与家庭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使得家庭教育能够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来,成为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与此同时,大学生可以借助新媒体建立起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的直接联系,并且能够发挥家庭与高校沟通的桥梁作用。

2.新媒体为高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提供了便利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扩大家校合作内容,拓宽家校合作途径。新媒体条件下,信息不再是单向的沟通,高校与家庭之间的互动更广泛、更便捷、更深入、更有效。高校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官方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使家长更清楚学校的政策、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园文化等。

“90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为“60后”、“70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接受过高中及以上学历教育,比较容易包容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并且绝大部分具备了新媒体素养。新媒体的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使得“90后”大学生的父母有更多机会对子女进行教育引导,有更多途径与高校沟通,并且可以通过新媒体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为高校发展献计献策。

3.新媒体为家长之间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平台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家长们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彼此之间很难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与联系。新媒体的开放性为家长之间互通信息提供了方便,使其能够与高校教师一起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工作,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家长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实现资源共享,交流育人经验,提升家校合作能力。

三、高校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规范家校合作,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长效机制。

1.高校要将家校合作制度化和规范化

家校合作需要制度保障。高校要构建家校合作长效机制,首先要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将其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其次,要制定相关制度,确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使得家校合作有章可循。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家校合作评价指标,对家校合作的实施及效果进行考核,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专门的部门主管家校合作工作,家校合作工作基本都是在二级院系层面开展。“建立组织是将家校合作工作制度化的基础和主要手段。”[3]121高校可成立专门的家校合作组织,如家长联合会、家长委员会等,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家长联合会的组成要考虑地区、职业、性别等多方面因素,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讨论、落实、总结各项工作。家校合作组织作为学校、学生、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需进一步开发校外教育资源,比如在学生入学、就业等关键时间点,请有能力、有经验的家长做讲座,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实践机会,或协调、帮助学生社团联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学业引导、就业指导、生活帮扶作用。这些举措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的形成。

2.提高家校合作主体的家校沟通素养和媒介素养

在高校开展家校合作的主体是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和家庭。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观念,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功能和规律,积极吸收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与家庭进行沟通与协作。高校需组织针对辅导员、班主任的媒介素养培训,设置家校沟通合作课程,使教师受到沟通合作方面的专门训练,增强沟通合作意识。

由于家长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可以在新生报到时,对学生家长进行新媒体技术培训,家长自愿参加。高校还可以在线开设家长课堂,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家教类文章等,指导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构建家校合作平台,拓宽合作育人路径

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非常广泛。高校要做好信息基础工作,搭建有效沟通平台。信息基础工作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二是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了解。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生信息库,内容涵盖学生的籍贯、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受教育程度等,辅导员、班主任人手一份,并注意更新和保密。学生信息库的建立极大地便利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顺畅沟通。高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构建具有特色的家校互动平台。“譬如,在平台里设置专业学习指导、科研创新、考研升学、出国交流、就业等栏目,设置家校互动论坛、微博等,分成‘教师、家长、学生’等板块。”[4]158各班可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以便与家长及时沟通,克服传统媒体对时空的限制,从而提高双向合作教育的有效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发学生信息综合查询系统,家长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综合测评、获奖信息、图书借阅、校园消费、上网时间等在校动态。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家校合作机遇,高校和家庭要充分重视家校合作,有效利用新媒体优势,进一步扩大家校合作内容,搭建家校合作平台,提高教育效率,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1]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01-22)[2017-01-03].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

[3]吴重涵.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4]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的创新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G647

A

2095-7602(2017)11-0145-03

2017-02-17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数字化校园背景下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研究”(KYZ2013045S)。

顾国梅(1976- ),女,讲师,硕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学校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