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乌尔比诺

2017-03-28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林奇道德规范弗洛伊德

倪 楠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乌尔比诺

——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为视角

倪 楠

(辽宁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乌尔比诺医生的形象既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时代选择与革新精神,更体现了当时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对乌尔比诺医生的人格系统予以分析,阐释其人格系统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与协调,进而揭示其自身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通过剖析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机制,对人物心理作出更深刻与精准的判断,从而挖掘该作品更加丰富的文学价值,为理解当今文化的多元性提供借鉴和思考。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理论;《霍乱时期的爱情》;乌尔比诺医生

《霍乱时期的爱情》(LoveintheTimeofCholera; Spanish:Elamorenlostiemposdelcólera)是文学巨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José de la Concordia García Márquez,1927—2014)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这部爱情小说的背景设置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南美,以弗洛伦蒂诺·阿里萨(Florentino Ariza)与费尔明娜·达萨(Fermina Daza)持续半个世纪的爱情纠葛作为主线,不失时机地将世间各种情爱景象点缀其间,以一种内在、直观的语言将被人传唱了无数遍的爱情老调不落窠臼地呈现在人们面前。《霍乱时期的爱情》一直受到国外文化界和评论界的热捧,但国内学界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相对薄弱,在批评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出现趋同现象。一方面,选题多集中在“爱情—疾病—死亡”主题上,或者探讨该作品的伦理意义;另一方面,人物研究基本局限于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与费尔明娜·达萨身上,而另一位主人公费尔明娜的丈夫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Dr.Juvenal Urbino)则成了衬托这段旷世之恋的的背景。乌尔比诺医生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寥寥无几的研究对该人物形象的理解趋于概念化:从情感角度强调乌尔比诺医生的社会意义,认为他是男权社会的旗帜、“夫权”中心法则下无爱婚姻的缔造者。但如果忽略人物的内部心理机制、仅从批判的角度去解读这个人物,实在有失偏颇。乌尔比诺医生形象的主体构建既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时代选择与社会精神,更体现了当时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是一个融合文化渊源与时代话语的身份符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子体系构成。本我即“本能的我”,代表人的生物本能,受“唯乐原则”支配,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快乐与满足是其唯一目标。自我即“面对现实的我”,代表心理社会,在“唯实原则”下行动,是人格结构中的调节器,在社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与外部世界进行“调解”。[1]72超我即“道德化了的”我,代表道德理想,遵循“至善原则”,按照社会伦理规范和价值标准行事,是人对社会规范的效仿、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接受。人格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冲突,相互协调的。[2]11本我是生命的核心,由无数的自然本能组成,依次派生出具有后天社会本质属性的自我和超我:自我从本我的表层分化出来,与外界环境相联系;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是社会文化传统的卫道士、道德规范的仲裁者,以良心、理想支配自我,同时间接地影响本我。[2]11当本我、自我、超我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平衡发展;反之,会心理状态失常。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对乌尔比诺医生的人格系统予以分析,可以看到乌尔比诺医生在不断地平衡自己三重人格:力量强大的超我作为人格中道德的化身控制自我,引导自我与本我抗争,使他在人生出现危机时峰回路转,避免不可逆转的矛盾爆发。

乌尔比诺医生是现实世界评判标准下典型的成功者:“门第显赫、家财万贯、在欧洲受过教育而且在同龄人中声誉非比寻常的医生”。[3]156他“去巴黎进修药科和外科”,“在学问上一丝不苟,知识渊博”;[3]119在生活领域的开放意识和世俗事务的革新精神方面,“与众不同,行事新派,从而与传统秩序格格不入。”[3]241乌比诺尔医生超我中的“自我理想”部分与其所处时代的道德标准紧密相连,强大而又具有生命力。他富有社会责任感,以时代先驱为身份符号,“把自己积蓄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到这个城市的命运之中。”[3]119他投入大量精力和热情去改革市政、铲除霍乱,为这个迷信而又落后的城市带来理性与文明,他的高尚行为“赢得了全省无人能及的尊敬和名望”[3]7。同时,乌尔比诺医生具有强大的自我,在当时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的制约下与外在世界相处,“堪称独一无二的绅士”[3]176。他遵照现实原则,以社会伦理规范和传统家庭观念为导向,遵循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和价值标准。乌尔比诺医生充满科学经验的头脑本能地追逐理性、秩序、稳定,正如他曾对妻子费尔明娜说,“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3]345作为时代精英和上流社会的代表,乌尔比诺医生既是时代进步的象征者,也是社会道德规范与秩序的捍卫者。当体现后天社会本质属性的自我和超我与作为生命的核心的本我处于协调状态时,他的三重人格相互协调、平衡发展。

一、本我:崩塌的乌尔比诺医生

位于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本我是真正的“心理实在”,蕴藏着强大的本能冲动和愿望,总是在寻找发泄的出路。自我的和谐、超我的实现使乌尔比诺医生成为合乎道德规范的社会楷模,但他的内心世界不断地在本能欲望、现实环境和道德规范的夹击下左右冲突。几十年偶有跌宕却平静迟缓的生活侵蚀着乌尔比诺医生的婚姻生活,使他的本我冲破约束,将压抑已久的欲望直接投射到他医治的一位病人——芭芭拉·林奇小姐(Miss Barbara Lynch)身上。林奇小姐是一位神学博士,28岁,刚离婚,“美人鱼般的大腿,仿佛经文火炙烤的皮肤,惊艳的乳房,以及一口洁白完美的牙齿,整个身体都散发出健康的气息”[3]278。在弗洛伊德看来,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1]73;而性本能是人类一切本能中最基本的驱动力。“看上去比任何人都更具有性的蛊惑力”[3]276的林奇小姐意味着本我的快乐和满足,乌尔比诺医生的情欲被催发,包藏着力比多(即性欲)内驱力的本我跳出来开始操纵他的行动,“占据他全部注意力、扰得他片刻不得安宁”[3]277。强大的本我是非道德的,占据了原本克制、理性的乌尔比诺医生人格的上风,“他无法去思考别的事情,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着下午来临,忘记了其他责任,忘记了除了她以外的一切。”[3]281身为虔诚的天主教教徒的乌尔比诺医生无法抗拒自己非理性的本能需求和欲望,听从与生俱来的本我的指令去追逐林奇小姐,以看病为名探寻她、纠缠她,以满足他那不能克制的情欲。这种疯狂给了他新鲜感与活力,同时也冲昏了他的头脑,“他太软弱,无法及时自拔,以致不得不继续走下去。这是他的弱点。”[3]279乌比诺尔医生人格系统的本我层次凸显,一次又一次地算计着与林奇小姐幽会,绞尽脑汁地维持着这突如其来又战战兢兢的婚外情,“成了上帝创造的一个被本能折磨得神志混乱的可怜男人。”[3]278本我遵循“唯乐原则”,其目标是追求个体的舒适和快乐、满足,这正是乌尔比诺医生完美人设突然崩塌和反常行为的内在根源。当体现本能和欲望的本我占据上风时,原有人格系统失衡,人的心理状态必然异常。

二、自我:挣扎的乌尔比诺医生

自我就是面对现实世界的我,代表的是理性和秩序。自我是本我与外在世界的中介,起调节作用,努力将本我的欲望和冲动引入社会认可的渠道。在自然情感的驱使下,乌尔比诺医生的本我不可抑制地释放出来。他“一旦上钩便无法松开肉欲的诱饵,几乎每天都去纠缠。”[3]279但是,这份激情与当时约定俗成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意识相悖,在传统家庭观念以及自身道德标准的压力下,“最初的疯狂刚一得到满足,两人就都意识到了危险,乌尔比诺医生永远也无法下定决心去面对丑闻。”[3]281其人格系统中的自我开始与本我博弈,对本我和本我的活动趋向施加影响,他“会发狂,渴望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能变成下午五点钟。”[3]281同时,“他又祈求上帝在最后一刻出点什么岔子,好迫使他过门不入。”[3]281“因此他们的会面一次比一次仓促,一次比一次艰难。”[3]281巨大的心理负担使他在林奇小姐面前不知所措、狼狈不堪,与其平时光鲜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自我具有延缓本我、趋利避害的功能,受现实的制约,压抑那些不能被社会接纳的意识和行为,以躲避外在世界的威胁可能,“由于种种现实原因,他要维持和林奇小姐的这种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3]279。

当费尔明娜察觉到异常时,乌尔比诺医生的自我根据现实要求,开始干预、压抑本我的种种冲动和欲望以进行自我保存。比起与费尔明娜的婚姻,他与林奇小姐的婚外情无疑是源于激情与肉欲之恋。自我的任务是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冲动和非理性活动,以避免和社会道德规范公开冲突、在现实中遭遇痛苦。因此,“乌尔比诺医生下定决心,下午五点不再去林奇小姐家。”[3]285为了挽回妻子的爱和家庭的稳固,乌尔比诺医生斩断了与林奇小姐如潮似风的四个月的感情纠葛。乌尔比诺医生在“唯实原则”的条件下控制本我的非理性活动,避开现实世界的冲突和威胁,逃脱来自传统观念和社会道德习俗的惩罚,从而平衡失常的人格体系。

三、超我:回归的乌尔比诺医生

超我位于人格的最高层,代表道德理想,以“良心”和“自我理想”支配自我同时间接地影响本我,控制和引导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从善向美。乌尔比诺医生的“自我理想”使他拥有了辉煌的事业、显赫的名声、美满的家庭以及被人称道的品质,堪称时代演进的推行者、现实社会的楷模。超我的“良心”关注道德层面,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1]72,同时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我、控制本我。乌尔比诺医生深陷与林奇小姐的婚外情,“他为良心的谴责所困”[3]269,内心充满矛盾,为自己的偷鸡摸狗行为羞愧,自我理性的声音告诉他“世界对他来说变成了一座地狱”[3]281。在本能欲火的灼烧和现实伦理的重压下,乌尔比诺医生苦苦挣扎,“他始终怀着这种痛苦的心情赴约”[3]281。私会之后,他“为自己的软弱羞愧万分,恨不得死去”[3]282。超我作为人格系统中专管道德的司法部门,不断地在乌尔比诺医生的灵魂里嘶鸣,“这是伦理道德所不允许的。”[3]279超我限制本我的冲动,与本我进行着激烈的冲突;同时,本我也受到来自超我的巨大压力。当乌尔比诺医生“迷失在林奇小姐的迷宫中”[3]283而无法自拔时,他人格中的超我与本我不断地进行着斗争。所以,当费尔明娜揭穿他的婚外情时,“他感到如释重负”[3]276。“于是,他把一切都告诉了她,感觉仿佛从身上卸下了全世界的重量”[3]287。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为一切本能冲动设置最严厉的障碍。所以,对费尔明娜的负气离家,“他痛苦万分,但还是低声下气地接受了,将它视为上帝对他严重过错的惩罚。”[3]270这样,超我与自我由于代表了为全社会所认可的强大的社会法则,在与本我的斗争中占据了上风。在超我的监督和自我的调节下,本我恢复到协调的状态,从而使其人格系统重获平衡,拥有开始新的精神活动的巨大能量。

四、结语

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马尔克斯用一种内在的视角剖析人物行为动机的深层机制,深刻而精准地表现出人物心理的、人性的、社会的更迭变化。乌尔比诺医生是一个融合文化渊源与时代话语的身份符号,既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时代选择与革新精神,更体现了当时的道德规范与意识形态。借助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来剖析乌尔比诺医生的内部心理机制,可以展现其人格系统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与协调,探究他潜于内心的心理困境,揭示其自身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统一。“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使我们可以挖掘作品更加丰富的文学价值,为理解当今文化的多元性提供借鉴和思考。

[1]黄乐.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视角分析——《罪与罚》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5).

[2]马永忠.对弗洛伊德人格论的再认识[J].甘肃高师学报,2000(4).

[3]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杨玲,译,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2.

OnDr.UrbinoinLoveintheTimeofCholerafromFreud’sTripartitePersonalityStructure

NI N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9, China )

The image of Dr. Urbino expresses the ethics norms and the general ideology of the time as well as the choice of the time and innovation spirits in the specific period. Based on Freud’s 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Dr. Urbino’s personality structure, i.e. the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between the id, the ego and the superego, so as to reveal the contradiction and unification in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 By analysis of the inner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character’s behavioral motivation, it presents the character’s psychology deeply and exactly, manifests more value of the novel, and triggers some referen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rrent cultural diversity.

Freud;tripartite personality structure;LoveintheTimeofCholera;Dr. Urbino

I775

A

2095-7602(2017)11-0129-03

2017-08-05

倪楠(1972- ),女,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林奇道德规范弗洛伊德
肿瘤也有可能遗传——林奇综合征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孔祥渊:“我”的出现有助于提升个体道德认同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实施细节研究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传统伦理道德现实价值研究
无 面 岛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捡臭球的成功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