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意识隐喻翻译研究

2017-03-28兰忠平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喻体隐喻意象

兰忠平

(衢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衢州 324500)

无意识隐喻翻译研究

兰忠平

(衢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衢州 324500)

隐喻翻译研究除了要注重隐喻的文化属性外,还有充分考虑隐喻的无意识性,从隐喻研究成果中获得启发。隐喻翻译目标之一是把始源语中的喻体,尤其是那些具有文化特性和修辞效果的喻体,要尽可能在译入语中保留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涉及翻译表达,即喻体特征的保留、隐喻的文化内涵的喻体的对接、始源语文化喻体在目的语中的增补与剪裁。

翻译;隐喻;隐喻无意识性;文化

隐喻翻译研究要高度重视文化因素。“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起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1]隐喻翻译研究还要从隐喻研究成果中吸收养分获得启发。隐喻研究的成果之一是隐喻的分类。隐喻分类的标准有多种,如功能标准和语法结构标准等。Lakoff & Johnson的隐喻分类对隐喻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们把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2]。隐喻翻译研究还应该充分考虑隐喻的无意识性。本文讨论了隐喻的无意识性,并结合隐喻研究的成果,以实例探讨隐喻翻译表达,包括:喻体特征的保留;隐喻的文化内涵的喻体的对接;始源语文化喻体在目的语中的增补与剪裁。

一、隐喻的无意识性

隐喻的无意识性导致隐喻无处不在,“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3]。人类的思维是隐喻性的,思维往往具有无意识性,因此隐喻有时也具有无意识性。不同民族的人对隐喻的使用往往具有无标记性,隐喻通常隐没于话语和文本中。隐喻的无意识性是指:被使用的隐喻无标记,而表面上又无语义冲突,人们不知道文本中何处使用了隐喻。本族语读者感觉不到这类隐喻在理解上的困难,外文读者感到阅读方面的困难往往由此引起。隐喻无意识性理论有两个假说:一个是“思维贫困假说”,另一个是“语言贫困假说”。

“思维贫困假说”是指隐喻性思维的无意识性。根隐喻的出现与此密切相关。“思维贫困假说”认为,“隐喻的最初使用者因为思维能力的局限(贫困),把某两种实际上不一样的事物当作了同一事物,因而产生了隐喻”[4]。人类语言中充满了根隐喻,它们深藏在人们的概念系统中[5]。

语言贫困是隐喻性思维的无意识性动因。在词汇空缺的情况下,人们用已有的词汇代替空缺词汇以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语言贫困假说”认为,“在现有的词汇中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概念,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通过借用现成的词语或表达法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4]。我们可以从儿童那里找到证据。儿童母语词汇有限,往往借助隐喻来填补词汇空缺,例如:“天哭了”,“月亮笑了”。

隐喻无意识性涉及隐喻识别问题。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稀缺资源,传统意义的隐喻的创造和使用是神圣且困难的。从这一点来看,传统意义的隐喻识别是容易的。但隐喻无意识性使得隐喻的识别很困难。钟兰凤在《隐喻识别研究现状评述》中介绍了国内外学者们的隐喻识别的四种方法:形式识别法、逻辑语义识别法、参照识别法和多维度识别法等[6]。

二、隐喻翻译表达

隐喻翻译表达要充分挖掘隐喻的文化性和隐喻的无意识性。基于这点,隐喻翻译表达涉及喻体特征的保留、隐喻文化内涵的对接和始源语文化喻体在目的语中的增补与剪裁。

(一)喻体特征的保留

隐喻翻译表达首先要解决隐喻特征的保留问题。隐喻特征在这里是指隐喻的喻体特征和意象的寓意。隐喻特征的保留就是经过翻译之后的始源语中的喻体特征连同意象的寓意能够在目的语中被保留下来,条件是目的语中的对应喻体及意象寓意能和始源语的喻体及意象寓意基本保持一致,目的语的读者能够产生和始源语的读者相同的信息和意象。隐喻的喻体是隐喻内核,是隐喻特征和意象寓意传递的关键。

(二)隐喻文化内涵的对接

要保留隐喻特征就要找到始源语的喻体和目的语的喻体所表达的两个事物或概念的关联内涵。这种关联内涵的属性之一就是文化特性。所谓的隐喻文化特性是指隐喻所体现的该隐喻的民族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特有方式、经历和经验。译者在掌握始源语及其文化的基础上,要在始源语和目的语的隐喻概念上建立起某种同质性或相似的意象寓意关联,使始源语和目的语的喻体形式与喻指相吻合。所谓对接,就是译者在思维中分析始源语隐喻的喻体,把始源语的喻体和目的语中的合适的、能实现喻体特征和意象寓意的、特有文化属性的喻体对接,使目的语的读者与始源语的读者获得相同或相似文化属性的隐喻,即所谓的“喻体共识性”[7]。始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喻体意象对接是衡量隐喻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译者舍弃隐喻所表达的特征或误解始源语隐喻文化意象,必然导致始源语隐喻内涵和意象与目的语的隐喻内涵和意象南辕北辙。

(三)始源语文化喻体在目的语中的增补与剪裁

如果始源语隐喻的喻体在目的语中没有相应的匹配,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语境进行合理的增补与剪裁。在翻译体现深刻的民族文化意象的隐喻的喻体时,要根据目的语语境把始源语隐喻的文化意象在目的语中准确地表现出来,通过增补与剪裁来确保始源语的隐喻的文化意象与目的语的文化意象信息基本一致。译者在翻译隐喻时,既要领悟始源语喻体的特征,又要考虑目的语中使用什么样的喻体来表现始源语喻体特征的内涵。

三、隐喻翻译相关理论的运用

隐喻翻译研究要坚持以文化因素为主线,从隐喻研究成果中获得助力,并充分考虑隐喻无意识性。我们用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讨论相关理论的运用。

例1:

An individual human existence should be like a river——small at first, narrowly contained within its banks, and rushing passionately past boulders and over waterfalls. Gradually the river grows wider, the banks recede, the waters flow more quietly, and in the end, 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 they become merged in the sea, and painlessly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The man who, in an old age, can see his life in this wa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e fear of death, since the things he cares for will continue…

这个段落中有争议的地方是划线部分。下面的译文出自不同的名家之手:

译文1:后来河面渐渐展宽,两岸离得越来越远,河水也流得较为平缓,最后流进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看不出任何界限,从而结束其单独存在的那一段历程,但毫无痛苦之感。[8]

译文2:其后河水渐渐展宽,两岸相距愈远,水流也愈趋平缓,最后则流入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看不出两者有任何界限,自然而然地结束其单独存在的那一段历程。[9]

译文3:后来河面渐宽,水流也愈趋平缓,最后流入大海,与海水浑然一体,自然而然地结束其单独存在的那一段历程。[10]

译文4: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远去了,河水流得更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它们作为个体的存在。[10]

译文5:随后河面逐渐展宽,河水渐渐隐没,水流也更为平缓,最终融入大海,难分彼此;河水就安然告别了个人的这一段生命历程。[10]

五个译文的作者都有自己的说法,引起争议的原因是众多的隐喻被无意识地使用。在充分考虑隐喻无意识的基础上,可以从认知隐喻研究角度解决这些争议。首先是“the banks recede”中的“recede”,其意是后退(go back, become more distant),这里的“recede”是隐喻用法,把河岸比作人,不妨译成“逐渐退远”。第二是“without any visible break”中的“break”,其意是“interruption”,这里的“break”也是隐喻用法,把水面比作人,不妨译成“不留痕迹地”;第三是“painlessly”,它也是比喻用法,把河比作人,可以保留原文的意象;第四是“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这个短语,根据上下文可以把这个短语补全为一个小句“The waters lose their individual being in the sea”,对前文的“merged”作精细化的说明。很明显,“waters”被比作了人,我们可以增补意象而翻译成“作为个体存在的水流消失在大海当中”。通过保留、增补和剪裁等几种手段把它译成:“河面逐渐展宽,河岸渐渐退远,汇聚在一起的水流静静地融入大海,最终不留痕迹地与之融为一体,作为个体存在的水流毫无痛苦地消失在大海当中。”

例2:

When,in the course of human events,it becomes necessary for one people to dissolve the political bands which have connected them with another,and to assume among the powers of the earth,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to which the laws of nature and of nature’ s God entitle them, a decent respect to the opinions of mankind requires that they should declare the causes which impel them to the separation.

这个句子的结构并不复杂:when表示requires的时间或条件;句子中没有生僻词语,但对它的阅读理解却颇为费劲,更不用说翻译了。其原因在于这个句子隐喻丛生,无意识使用的隐喻大量存在。理解和翻译这个句子我们必须识别隐喻。我们先根据动词把整个句子中包含的小句分别列在下面:

(1)One people needs to dissolve the political bands;

(2)The political bands connects one people with another;

(3)One people needs to assume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4)The law of nature and the law of nature’s God entitle the people the separate and equal station;

(5)a decent respect to the opinions of mankind requires that…

(6)The causes impel the people to the separation;

(1)与(2)中的关键词是dissolve、connect和bands。“dissolve”的意思是溶解、解散、终止或解除(melt, end, terminate, dismiss, break up);“connect”的意思是连接;“bands”的意思是纽带。两个民族之间的政治上的联系被看成是纽带,即“political relationships are bands”。这是一个典型的实体隐喻,它的解释机制可以是多样的,但本质的东西不变:抽象的东西被具体化了。通过“bands”隐喻,连接两国的抽象的政治关系可以被“dissolve”。

(3)与(4)中的关键词是assume、entitle和station。“assume”的意思是承继(take for granted);“entitle”的意思是赋予(give, grant);“station”的意思是(国家的)地位(position, status)。这里,“station”被实体化了,成了承继的对象,因为这个对象是自然法则和上帝赋予的。显然,“station is an entity”也是一个实体隐喻。

(5)中的关键词是decent respect和requires。其中,“decent”是体面的意思(acceptable to people both morally and ethically);“requires”的意思是需要(need, necessitate)。这里,“decent respect”是为了让他人感到体面而表达对他人的尊重,这是绅士、君子的行为。显然,“the declarers are gentlemen”是一个隐藏不见的隐喻。

(6)中的关键词是cause和impel。“cause”的意思是原因、动因(reason,motive,justification);“impel”的意思是推进、推动、激起(urge forward, drive, excite)。“impel”的动因是力量。在此,“causes”被看成是正义的力量,这也是一个隐藏不见的隐喻。

此外,“among the powers of the earth”可增补汉语的意象而译成“在世界强国之林中”。根据隐喻翻译表达策略,这个句子不妨译成:“在人类历史事件的进程中,当一个民族要解除其与另一个民族相互连接的政治纽带,并且要在世界强国之林中,承继自然法则和上帝所赋予他们的独立平等地位时,该民族出于对人类舆论尊重,并让他人感到体面,觉得有必要宣告推动他们独立的理由。”

例3:

Our economy has just suffered a massive heart attack,with over a trillion dollars of asset values destroyed in the past two weeks.Given the heightened risk of a fatal recurrence,things will never be the same.In the short run,we need emergency measures to calm the markets.Then we can use the crisis to get ourselves on to a healthier path.Only a fool ignores or denies such an experience;the wise will learn and give up harmful habits.

这个段落中有大量的隐喻。首先,一个隐含在文本中的可拓展隐喻“economy is a patient”,由这个可拓展隐喻引发大量的其它隐喻来说明经济状况:“economy has suffered heart attack”、“fatal recurrence may appear at any time”、“emergenc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the crisis can get ourselves on to a healthier path”。其次,隐喻“calm the markets”把经济体系中的市场当作人来安抚。第三,隐喻用法的“destroyed”这个词把将经济产值当成了实体,可以被毁坏。第四,“heightened risk”中的heightened是概念隐喻“more is high”的派生隐喻。第五,“get on to a path”是结构隐喻“recovery is a journey”的派生隐喻。第六,短语“in the short run”的“run”是隐喻用法,表示距离的长短。第七,短语“use the crisis”中的“crisis”和“use”也是隐喻用法,在字面上“crisis”是不能被“use”的,但下文告诉读者“crisis”是可以被“use”的。

这个段落中有众多的隐喻,翻译时对它们要进行增补与剪裁;有的可以隐藏在目的语当中,如“more is high”、“use the crisis”;有的需接通隐喻的关联文化内涵,如“destroy”;有的需补缺喻体,如“calm the market”、“heart attack”;可拓展隐喻也可以隐含在目的语中。译文如下:“我们的经济心脏出现了大面积心肌梗塞,在过去的两周里超过万亿元的资产价值蒸发殆尽。如果对高风险的致命性心脏病的复发有充分的认识,那情况将会完全地不同。从短期来看,我们需要有安抚市场人心的紧急措施。接下来我们能利用这次危机使我们的经济走上更加健康的道路。只有愚者才会忽视或否认这个经历;智者会发现可学的东西而根绝有害的习惯。”

四、结语

认知隐喻研究的成果为隐喻的翻译研究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它和文化学的联姻更能繁育出优秀的后代。通过隐喻的识别和解释及文化的融合,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原文,感受原文的语言魅力和不同民族的思维风格。在翻译活动中,如果翻译工作者运用隐喻翻译认知策略并辅之于其它知识,比如专业理论知识,那么,他的译品质量能更上一个台阶,因为专业理论知识是翻译成功的另一个基石。

[1]Nida E.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2]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2003.

[3] Richards A. The Philosophy of Rhetoric[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Lakoff G. Cognitive Linguistics: What It Means and Where It Is Going [J].外国语,2005(2).

[6]钟兰凤.隐喻识别研究现状述评[J].外语研究,2013(5).

[7]刘法公.隐喻汉英翻译原则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庄绎传.英汉翻译练习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9]黄邦杰.译艺谭[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10]马红军.翻译批评散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H315

A

2095-7602(2017)11-0100-04

2017-06-27

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翻译教学中的隐喻翻译认知策略及运用研究”(2016SCG130);衢州学院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兰忠平(1969- ),男,副教授,硕士,从事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喻体隐喻意象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意象、形神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喜马拉雅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