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英语研究综述

2017-03-28周薇薇邓晓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言学角度学术

周薇薇,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学术英语研究综述

周薇薇,邓晓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学术英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内有关学术英语的研究相对狭窄、综述性研究较少的情况下,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术英语研究的大致情况,从教学和语言学两个角度进行总结,指出了学术英语研究的热点及发展动向。

综述;学术英语;教学;语言学

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English)是指以英语为媒介所生成的学术报告、学术演讲、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学术访谈、学术信件等形式。Halliday等人于1964年提出了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的概念,对特定交际场合和职业语言变体的描述自此成为众多研究者的主题,学术语篇分析和学术英语写作成为学术英语的研究主流,其中以Swales对学术论文引言部分的体裁研究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CARS)最为著名。学术英语研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应用语言学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支持。2002年《学术英语期刊》的创立对学术英语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关研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展开。

一、学术英语的国外研究现状

学术英语研究已经持续了30余年。学术英语主要被当作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分支,“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语言教学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处在了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中的前沿位置。”[1]众多学者确立学术英语的定义及分类后,着重探讨了学术英语的教与学。

(一)学术英语的定义与分类

对学术英语的定义,大部分学者有着相同的看法。Hyland提出:学术英语通常指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学习及研究为目的的英语教学,涵盖学术交际实践的所有领域,如: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包括材料设计和课堂任务)、课堂互动(包括教师反馈和小组讨论)、科研领域(包括撰写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基金项目)、学生写作(包括撰写论文、学科小论文和毕业论文)、实践(包括阅读课程相关文献及博士论文答辩)[1]89。

在学术英语的研究中,学术英语的分类成为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之一。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分类分别由Flowdew和Blue提出。Flowdew从教学角度出发,根据课程特点,将学术英语分为学术类学术英语、职业类学术英语。学术类学术英语指以提升学生专业学术水平为目的的课程,职业类学术英语指以增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为目的的课程。Flowdew认为这两个分类的标准并不是非常清晰,有的课程既属于纯粹的学术类英语,也属于职业类学术英语[2]。Blue将学术英语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English)和专业学术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该分类得到大部分学者的普遍认同[1]121。

(二)学术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

西方学者主要以教学为学术英语研究的主体,强调其实践意义和语言能力提升的实际作用。英语教学研究大体上有两种走向:

第一种走向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从整体出发,涉及课程体系的设置、评价、方法等。Jordan从通用学术英语、专业学术英语两个角度分析了学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调查了学生在学术英语各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介绍了学术英语教学的大纲和课程设计,提出了评价和反馈的重要性,推荐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强调了文化对学习影响的重要性[3]。

第二种走向是相对具体的研究,主要涉及实践方面的问题。Tom Cobb从词汇给学生造成的困难入手,分析了学术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给教师提出了词汇教学的建议,对阅读教学作了展望[4]。

此外,Ian Bruce对学术英语作了理论回顾,给出了课程设计,并开展了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评估等内容的学术英语课程研究[5]。

综合来看,大部分学者在教学中研究学术英语,基本上首先分析学生的需求和困难,随后呈现具体案例研究,通过数据验证假设或证明教学方法的正确性。

(三)学术英语在语言学中的研究

任何有关英语的研究都无法脱离语言的本质,学术英语研究也是如此。学术英语在教学中的研究对象为语言学习者,研究语料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文本。在语言学中的研究也很相似,研究对象为语言使用者,语料同样为文本材料。语言学中的学术英语研究着眼于通过对语言自身的研究,寻求语言使用者在学术场景中充分理解学术话语、准备表达学术术语的方法。

学术英语在语言学中的研究经历了由句到篇的过程。Huddleston在著作中通过使用135000字的语料,举例说明了具体的句法结构,指出文本研究离不开语篇分析[6]。学者们期望通过学术语篇的研究,实现语言使用者交流、阅读、通过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1年创办的Journal of Academic Writing是一个面向全球从事学术写作的教师、研究学者的有关学术英语教学、科学研究的年刊,至今出版的四期中有关教学的内容大概占四分之一,其余基本都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结构和内容。

二、学术英语的国内研究现状

(一)学术英语在教学中的研究

国内对学术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相对较薄弱。近年来国内学术研究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术英语教学的发展,大部分研究证实了在中国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张沉香从教学内容方面探究了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7]。蔡基刚、廖雷朝对学术英语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思考,为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8]。蔡基刚探讨了一个适合中国高校的学术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9]。此外,还有很多学者从某个具体的学术英语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娄宝翠基于语料库,调查了英语专业硕士论文中词串的机构和功能特征[10]。杨琨对英语摘要写作问题作了分析[11]。陈秀娟、战菊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方面展开了研究[12]。

(二)学术英语在语言学中的研究

近十年来,中国有关学术英语的研究在语言学相关领域得到了纵深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大致来看,有三个研究角度:

(1)句法角度。主要从词汇的特点、句子的结构、功能、特点等角度展开具体研究。

(2)认知角度。陈新仁、吴珏依据“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情况作定量分析(频率分布)与微观分析研究[13]。陈新仁、任育新考察了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重述标记语的个体差异,对比分析了2000-2004年间国际学术期刊ELT Journal上“Articles”部分的55篇文章和南京某重点高校2005年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14]。

(3)语用角度。Gao Qiuping从礼貌和缓和功能的角度用认知型情态变体的人际意义构建了学术英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15]。

三、学术英语的研究展望

微观上看,有关研究向学术英语听说角度发展。之前的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学术英语写作、阅读等可视性文本,近期的研究集中在互动性较强的国际会议听说方面。从语言的角度出发,研究说话人主观意图的表现形式。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听者对说话人信息的接收、理解以及意图的解读。

宏观上看,有关研究向多学科拓展。学者越来越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价值,主要探讨学术英语的教学模式、手段等。研究方向可拓展为:其一,翻译,即学术语篇的翻译及国际会议口译,其二,跨语言对比,即东西方学术英语表达的跨语言对比;其三,应用语言学,即学术英语研究对象(主要是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学生)的习得等;其四,心理语言学,即交际双方的信息输出者如国际会议论文的宣讲人、作者表达目的与意图的心理状态。有关学术英语的研究可以向更多领域深入,无论是理论价值还是应用价值都值得专家学者继续挖掘。

[1]Hyland K.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6.

[2]Flowdrew J, Peacock M.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1.

[3]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A Guide and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 CUP. 1997.

[4]Cobb Tom. From Concord to Lexicon: Development and Test of a Corpus-based Lexical Tutor[D].Concordia University, Montreal: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1996.

[5]Bruce Ian. Theory and Concepts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M].Palgrave Macmillan,2011.

[6]Hutchinson T,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Cambridge: CUP, 1987.

[7]张沉香.澳大利亚伍伦冈大学/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模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7):48-51.

[8]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9):20-26.

[9]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10]娄宝翠.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9):64-68.

[11]杨琨.英语摘要写作问题分析及其对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学论坛,2010(3):171-172.

[12]陈秀娟,战菊.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2(7):277-278.

[13]陈新仁,吴珏.中国学习者对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J].国外外语教学,2006(3):38-41.

[14]陈新仁,任育新.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294-300.

[15]Gao Qiuping.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of Epistemic Modality in Academic English Writing[J].中国应用语言学,2012 (7): 352-364.

ASummaryStudy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

ZHOU Wei-wei, DENG Xiao-m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The study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has drawn great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since 1970s. However, studies at home are narrow-limited, to some extent. And few studies focus on summary studies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The paper summarizes past studies, concludes status quo from perspectives: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and predicts future development. The result could hopefully provide references to future research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summary study;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teaching, linguistics

H319.3

A

2095-7602(2017)11-0092-03

2017-07-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学术语篇中批评言语行为的互文性分析”(16YJA740007);中央高校专项基金项目“文本类型与情态成分的人际意义研究”(HEUCF161205);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老年人共文化群体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价值观模式研究”(16YYB0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翻转课堂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GJB1316018);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青年专项课题“网络视域下项目式学习方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6Q012)。

周薇薇(1981- ),女,讲师,从事认知语言学及二语习得研究;邓晓明(1968-),女,教授,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语言学角度学术
神奇的角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