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粉丝经济下“小鲜肉”对影视产品的营销价值分析

2017-03-28韩国玲金丽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鲜肉鲜肉颜值

韩国玲,金丽娜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粉丝经济下“小鲜肉”对影视产品的营销价值分析

韩国玲,金丽娜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小鲜肉”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偶然,其对影视产品的营销价值是巨大的。“小鲜肉”的出现使演员片酬暴涨、影视产品的收视率大幅度提升、一系列影视产品经济效益飘红,是粉丝经济的产物,是娱乐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受众审美消费的一种群体性特征。从产业层面来看,粉丝经济、“小鲜肉”、影视产品营销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这种价值研究对互联网时代影视产品的营销发行具有重要意义。应该用理性、积极的心态面对“小鲜肉”现象,重视其作用,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实现其应有的营销价值。

小鲜肉;粉丝经济;互联网;影视产品

一、粉丝经济下“小鲜肉”对影视产品的营销价值

“小鲜肉”本来是一个网络用语,主要是指年轻、帅气、有颜值,年龄一般在14到25岁之间,性格外向,感情经历单纯的男生。现在,“小鲜肉”含义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中国,一些表演不够努力,依靠“颜值”和包装炒作吸引粉丝,尽管没有好的作品,也没有将人物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却依然迅速“爆红”的明星,也称之为“小鲜肉”,“小鲜肉”由此成为这类人的代名词。

粉丝经济是一种将粉丝和被关注者连接在一起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方式,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都有可能成为粉丝经济的主体。因为粉丝的支持和力挺,“小鲜肉”的影视作品不愁没有关注度,如在影视产业中粉丝观看“小鲜肉”的各种作品、购买“小鲜肉”代言的商品等。现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粉丝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消费,粉丝经济也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

2016年可谓是“小鲜肉”遍地开花的一年,“小鲜肉”发展到大部分电影都存在的程度。由于市场的需求,现在的影视作品为了收视率的大幅提升而造成明星扎堆的现象,作品中必须要配有“小鲜肉”来撑场面。“小鲜肉”一般有雄厚的粉丝基础,其颜值在最大限度地吸引粉丝,对提高影视作品的收视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影视产品营销中利用粉丝经济快速催热市场,既节约时间成本,也提高了影视产品的资金回收速度。渐渐形成明星效应的电影运用植入广告、发售影视周边产品等营销策略,能开发大量的电影票房以外的盈利潜力。人们的观影体验和电影带来的附加价值完全不对等,电影带来的附加价值甚至远远高于人们的观影体验。如今的中国电影娱乐产业早已不再是电影营销的初级阶段,而是运用了粉丝经济的营销策略,使之出现了越来越多如《建国大业》《十月围城》《孔子》《风声》等明星扎堆的营销做法,对产品收视率和票房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自媒体发展放大“小鲜肉”的营销价值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视产品消费渠道更加便捷,粉丝经济大行其道。互联网放大了粉丝经济的作用,将粉丝们聚集在一起,每个粉丝不再是单独的个体或者一个个小部落,粉丝的力量不再分散而是聚集在一起。这增加了粉丝的力量,也放大了“小鲜肉”的营销价值。

(一)明星自媒体盛行

明星在自媒体平台上发表与分享图片、文章、视频等十分盛行。2014年8月19日,鹿晗发表的一条微博获吉尼斯世界记录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称号。互联网时代下,“小鲜肉”基于自媒体平台强大的粉丝维系能力,并以此建立起稳定、持续的注意力。对影视产品而言,这种稳定、持续的注意力极易转化为消费行为。

(二)明星自媒体导流价值增大

2015年6月22日,全球最权威的记录认证机构吉尼斯世界纪录TM正式宣布,中国人气少年偶像组合TFBOYS成员王俊凯在2014年9月21日发布的一条博文截至2015年6月19日中午12点共有42776438条转发,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TM“转发最多的一条微博TM信息”的称号。可见明星自媒体导流的价值巨大,粉丝以及网络用户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粉丝的强大力量也会产生负面效应,如粉丝对明星出轨事件的一边倒式的评论攻击会给明星和其热映的影视作品以及其代言的商品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小鲜肉”抢手缘于影视产品市场的同质化竞争

中国影视大片已经成为影视产业的支柱,但影视产品市场同质化倾向也日益突出。影视产品市场同质化的竞争使影视作品越来越失去创新性、人文性。“小鲜肉”的热潮降低了对影视产品的艺术性追求,由其高颜值和粉丝带来的巨大利润使作品一出炉就有大量的跟风之作出现。

三、“小鲜肉”与影视产品营销价值的利弊

(一)“小鲜肉”稳定的粉丝群有利于降低影视产品营销成本

高颜值和高演技从来都不冲突,给予“小鲜肉”成长空间有利于推动整个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努力的学习和磨练,敬业、好学的“小鲜肉”也可以成为实力雄厚的演技派。只有“小鲜肉”的演技不断提高,才能缓解大家的吐槽,影视作品的整体质量也会有大的提高,而后靠作品、演技形成稳定的粉丝群。

(二)影视作品要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有很多影视作品为了收视率或为了赶一阵潮流,不顾作品质量、不管剧情,通过高频率快速生产,试图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如有的影片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并收获了巨额票房,但其内容的空洞却让其承受“烂片”的骂名,甚至误导了很多青少年观众。只有拿出过硬的作品,沉下心来搞艺术,才能保证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三)粉丝的集合是影视市场良性发展的追求

“小鲜肉”与“小鲜肉”之间并不冲突,每个“小鲜肉”都有自己的粉丝群体。想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就要整合粉丝圈。各个“小鲜肉”的粉丝群体其实并不冲突,将粉丝群体整合成一个大的团体将减少对某个“小鲜肉”的过度依赖,使粉丝的来源和分布更加多样化,充分发挥粉丝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将粉丝变成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型消费者”,从而降低影视作品的风险,促进影视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粉丝经济与明星效应推高了影视作品的风险

许多观众是冲着心仪的明星而选择去观看影视作品的,明星效应、粉丝效应使一些影片的票房得到了基本保障。过度依赖粉丝经济会带来投资上的风险,明星个体出现问题对影视产品的影响将是不可逆的。过分依赖明星效应和粉丝效应的影视作品无疑会增加作品及其附属商品的风险,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四、结语

影视艺术作品不仅是一门表演艺术,也是一场视觉盛宴,演员的颜值与演技同样重要。颜值易逝,演技长存。“小鲜肉”是互联网时代下粉丝经济作用的产物,对影视产品的营销价值是巨大的,但其市场风险也随之而来。从产业发展层面来看,人才的循环输送顺畅为产业所需。应以理性、积极的心态对待“小鲜肉”现象的形成、发展,拒绝任何短视行为。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这种现象,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促进影视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思考。

[1]刘燕霞.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析“小鲜肉”背后的审美趋势[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1):83-85.

[2]杨玲.粉丝经济的三重面相[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12-16.

[3]李康化.粉丝消费与粉丝经济的建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6(7):72-78.

[4]钟瑶.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148,151.

[5]李秋红.关于抑制“天价片酬”问题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4):34-35.

F274

A

2095-7602(2017)11-0046-02

2017-07-19

韩国玲(1994-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金丽娜(1976- ),女,副教授,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小鲜肉鲜肉颜值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马天宇的“鲜肉”秘笈
颜值何过之有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港台不感冒“小鲜肉”
进击鲜肉
鲜肉长得对还不如穿得对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