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主线建构思维之本
2017-03-24马丽
马丽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丰富思维的内涵,通过师生、生生和谐的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使课堂教学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问题;思维建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只有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成功的体验,也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数学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来丰富学生思维的内涵,通过师生、生生的和谐互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使课堂教学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
生活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出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问题产生探究兴趣,才能引领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使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1. 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主动发现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 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搭建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上学途中的路程、速度、时间为情境,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如小明家离学校1千米,爸爸走路送小明上学需要20分钟,那么小明和爸爸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仍停留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会用算式列出速度=路程÷时间,这虽然不是错误,但对于思维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影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顺向思维,如设速度为x千米/时,则x=1,这样就直观体现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思维更加顺畅,不再因倒推而出现混乱. 这样的练习与实践可以让学生爱上方程,实现由算式解决问题到方程解决问题的转变,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
2. 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现實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才能向数学学习注入更多的能量,从而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学习的自信.
如教学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给出移动营业厅不同套餐服务项目,如套餐1:18元/月包90分钟通话;套餐2:28元/月包170分钟通话,国内主叫超出后资费按0.19元/分钟计算. 给出信息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从而在丰富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完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有的学生提出选择哪种套餐最省话费. 这时就有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如果通话时间少于90分钟,肯定套餐1最省话费,由此提出当通话时间为多少分钟时两种套餐消费相同,也就可以得出在低于或高于哪一个时长时套餐服务的选择.
问题的质疑,丰富学生的思维
内涵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释疑解惑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使问题意识深入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展现出自己的思维潜能. 质疑需要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也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
1. 质疑展示出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对于知识的质疑展现出学生已经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思考,这样才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与看法,从而发出质疑之声. 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问题比有问题更可怕,没有问题并不说明学生已经全部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只能说明学生没有发现知识的内涵,没有进行真正地思考,从而发现不了问题. 而敢于质疑则展示出了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让思维向更加纵深处发展.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时,有的学生对于问题提出了质疑,提出如果两条直线平行或重合,则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什么?这样的质疑反映出学生对于一次函数图像有了深刻的掌握,同时对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也有了全面的了解.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另外两种情况在初中阶段不曾涉及,所以我们暂时不进行系统研究,如果有兴趣,同学们可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 这样就能激起一些好奇心强的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加丰富学生的思维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
2. 质疑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 只有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才能实现思维的创新. 由此可见,创新的源头在于质疑,在于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旧的问题上生成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释疑解惑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如教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时,教师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用12米长的篱笆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则怎样才能使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这个问题对于相当多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困难,通过设出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x米,可得出平行于墙的一边的长为(12-2x)米,这样就可以构建出二次函数的模型,即花圃的面积y=x(12-2x),从而求出当x=3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这时有学生提出,题目中没有说出墙的长度,如果墙的长度没有6米呢?这样的质疑有很重要的价值,因为质疑体现了学生对自变量取值范围的重视,也让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和对数学严谨的态度得到了加强.
良好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
品质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了民主的課堂氛围,可以使生生、师生互动更加和谐,也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了思维的跨越式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让学生实现思维的碰撞,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1. 生生互动中产生思维的碰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有效的课堂教学,生生互动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注重生生之间的互动,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样在生生互动中就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来把握它们的性质和判定,然后放到一起进行归纳与总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与同伴的成果进行比较,在思、辩中实现思想的融合与统一,从而使课堂在生生互动中展现出生机与活力.
2. 师生互动中实现思维的深刻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你问我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而是教为主导下的“被动式学习”.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课堂教学为学的主体下的“主动式探究”. 因此,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激励学生思考与提升,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如教学九年级上册“圆的对称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圆形纸片进行折叠来感受圆的对称性,并在折叠中初步认识垂径定理.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需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让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即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提升.
总之,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数学问题的载体功能,让学生通过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