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初探

2017-03-20范艳琼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范艳琼

【摘 要】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要求教育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并在这一预约宽松的氛围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由此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精神。教师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数学教学中,给初中数学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励引导,培养合作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先教给学生合作方法,讲清合作的目的和要求,还应适当通过示范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尝试合作,适时进行激励,引导学生吸取经验。合作学习一般需要经过明确学习目标、归纳交流旧知、列出未理解的问题、碰撞激发思维、交流内化讨论、反思回顾总结等环节。学生掌握了合作方法以后再进行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在平常训练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强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中建立合作小组,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问题,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用前后位的坐法,便于灵活地调整成配对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一个相应的角色,包括组长、记录员、报告员、检查等,这些角色还可以适当调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优等生的权威,体现了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确保了每位学生的主动的参与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制定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在给出问题量,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教师要合理选择契机,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探究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考虑周全,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培养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合作中,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一听一思一讲:一听是指要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一思是指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一讲是指要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清晰地表达给小组成员。

三、善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满面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1+2X)(1-2X)(2)(2a+3)(2a-3)(3)(100+1)(100-1) (4)(X-6)(X+6)。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这里,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街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例如: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哪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小组活动之后,组员们常常急于把工作结果向老师或班级汇报以获得求证,老师也想知道学生们做得如何,当一个小组站在讲台上,向整个班级作小组的合作学习报告时,其他的小组在做什么呢?情况往往是这样的:还没有作报告的小组正在积极准备报告,不会认真听;作过报告的小组很放松,也不会认真听。谁能责备他们,谁愿意听同一题目的這么多报告呢?所以,我们并不一定要让每一个小组都上台报告,可以让小组间相互交流合作性学习成果。但这样做有些学生常常会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增强学生责任心的方法,比如在每一个小组选一个同学作为小组首席发言人(每次采取轮换制),走向其他组进行汇报,听取报告的小组成员用轮流演讲的方法,提出建议和意见,然后把综合、修改过的报告收集起来,老师再引导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四、联系实际,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例如,三角函数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利用三角函数测量旗杆或教学楼高度。这是一道典型的需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布置教学任务之后,让小组成员分工配合,进行测量和计算,最后,得出教学楼和旗杆的高度,完成教学任务。又如,统计和概率基本知识学习完之后,让学生统计十分钟内通过某十字路口的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客车的数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密切配合,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井晓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16期

猜你喜欢

实践探究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