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2017-03-20张艳
张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个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更深一步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因此在教学教程中应把学生阅读看作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日常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理解和解读文章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技能,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要达到这一要求,自然是要通过大量的阅读,通过多读书,读好书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创设阅读教学情境,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达成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使学生主动的建构学习的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通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一些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出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无疑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是让学生对阅读的作品进行主动性的心理倾向,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学生只有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愉悦的心情,通过阅读得到了快乐,获得了知识,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活动,而不是枯燥乏味的活动,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做到乐读、爱读,使他们对阅读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使他们从阅读活动中体会到情绪上的满足,克服参与阅读活动上出现的困难,做到坚持不懈,形成习惯。教师应选择一些趣味性强、适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日常生活的文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渐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这样,学生就能克服阅读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并形成习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通过有趣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自主阅读,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是阅读动力的一种定型。梁启超先生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阅读习惯包括运用良好阅读方法的习惯,更包括阅读的习惯——即让阅读成一种生活习惯。学生运用良好的阅读方法,才能对文章“玩味”得“透彻”,才能获得尽可多的知识,体验到尽可多的乐趣。所以说,具有了良好阅读习惯,自然就会对阅读感兴趣,自然就会自动自发地阅读,自然就会将良好的阅读方法自觉运用到阅读中,自然就会获取到知识。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明确阅读目的的习惯。阅读和做事一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针对性和目的,美国著名学者诺·波特就指出:谈到读书,首先应该明确目的。对读书的必要认识得越清楚,读书的信心就越坚定越持久。当今社会,各种论坛、视频、微博等信息充斥我们的生活。一早醒来,公交车上繁杂的电视节目,道路两旁电子屏不断播放的广告、走进电梯下意识掏出手机翻阅信息……每天接受的信息过多,正常的思维就会收到干扰,因为信息多而杂,“消化”不了,也会导致思维混乱。因此,阅读信息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我们要通过阅读得哪些内容,这样也免去学生受到信息污染。二是按计划阅读的习惯。计划,就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达到的目标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有准备、有措施、有安排、有步骤。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曾经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怎样有效的利用时间,做到按计划阅读呢,那就需要珍惜每一分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做好计划,把阅读做好计划,什么时候做什么,什么时候阅读,这样,才能积小时间为大时间。只有做好阅读计划,才能避免那种没有比漫无边际,胡乱阅读的习惯了。这种东抓一本,西拉一本,读来读去还是一堆大杂烩的方式,只會在漫无涯际的书海中搁浅、翻船。
总之,要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意识的把阅读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