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吗?作文可以这样教
2017-03-02郑国喜李杰
郑国喜+李杰
央视2财经频道《是真的吗》之《真假·实验室》10秒钟就能剥出完整鸡蛋是真的吗?看后,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素材:爱吃鸡蛋的人不少,但会快速完好剥鸡蛋的不一定多——吸引学生;主持人演示及讲述剥鸡蛋的过程和强调剥鸡蛋的动作(动词),简直就是在指导作文。当天,我就要求学生次日早餐不吃鸡蛋,但要带枚熟鸡蛋到学校,并强调要完好无损,上课时检查。同时,我自己也带了若干枚鸡蛋备用。
一、师生“剥鸡蛋”
师:同学们,把熟鸡蛋都带来了吗?
生(齐答并高高举起攥有鸡蛋的手):带来了。
师:喜欢吃煮鸡蛋吗?
生(部分学生答):喜欢。
生(部分学生):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
生:蛋黄不好吃,噎人。
生:不好剥,费事,每次我都把蛋清剥烂了。
生:我是妈妈给我剥。
生:我也是。
……
师:同学们,营养专家说,煮鸡蛋最有营养,每天最好吃一个煮鸡蛋,多了也不好。刚才说不喜欢吃鸡蛋(蛋黄不好吃,噎人)的同学,喜欢吃吗?
生:喜欢。
师:很好!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有的同学不喜欢吃鸡蛋,是因为不会剥,怕麻烦;有的同学吃鸡蛋是家长给剥的。有没有自己剥鸡蛋的?
生:我自己剥。
生:我也自己剥。
师:自己剥的同学,你们剥一枚鸡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生:需要三十秒
生:需要二十几秒。
生:我试过,需要十八秒。
……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次剥鸡蛋比赛,好不好?
生(齐声):好!
师:我没喊“开始”不能剥。你们剥,我数数计时,一个数代表一秒钟,剥出的鸡蛋要完好无损,你剥好了把剥好的鸡蛋拿在手里并举起手来,并记住自己所用的时间。记住没?
生:记住了!
师:准备——开始,一、二、三……
生(我数到“十五”时一个同学高高举起拿有鸡蛋的小手):老师我剥好了。
生(我数到“十八”时一个同学高高举起拿有鸡蛋的小手):老师我剥好了。
生(我数到“二十”时一个同学高高举起拿有鸡蛋的小手):老师我剥好了。
……
师(我数到三十时停了下来,发现不少学生还没剥出完整鸡蛋,有的剥出的鸡蛋像爆炸的地雷散落在桌上,有的剥出的鸡蛋坑坑洼洼、一脸麻子,有的剥出的鸡蛋体无完肤、面目全非):停,没剥出的等会儿再剥,剥的最快的十五秒。
师(从讲桌下拿出一枚熟鸡蛋):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需要多长时间?
生(众说纷纭):十五秒、十秒……
师:老师来试试看,你们来数数计时。
生(齐声):一、二、三、四、五、六……
生:哇!好快啊!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秘诀呢?
生(齐声):想!
师:其实老师也是看电视学来的,想不想学学?
生(齐声):想!
【思考:师生间看似不起眼的互动,实则为而后作文提供内容。语言越风趣幽默,动作越滑稽可笑,学生印象就越深,其作文会越生动。同时,教作文不忘育人,不吃鸡蛋及不会科学吃鸡蛋的孩子,这节课后会有所改变。】
二、播放“剥鸡蛋”
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之《真假·实验室》“10秒钟就能剥出完整鸡蛋是真的吗?”课前在百度里事先搜索出来,播放前提醒学生注意看,记住剥鸡蛋的几个步骤及剥的动词等。为加深印象,可重播慢播并让学生做记录。
【思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在播放前提醒学生注意看,记住剥鸡蛋的几个步骤及剥的动作(动词)等,实则为下面的再剥鸡蛋及讲述作文剥鸡蛋埋下伏笔。】
三、再试“剥鸡蛋”
师:同学们,学会没?
生(齐声):学会了!
师:同学们,老师这还有两枚熟鸡蛋,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齐举手):我——我——
师(指着坐在讲桌旁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你们俩上来。
师:准备,开始!一、二、三……
(数到“八”时,女生完整剥出鸡蛋;数到“十”时,男生完整剥出鸡蛋。)
【思考:此次再剥鸡蛋,检验观看效果,为下面“说”“写”做准备。】
四、讲述“剥鸡蛋”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了快速完整剥鸡蛋的技巧,回家后愿不愿意教教爸爸妈妈?
生(齐声):愿意。
师:那好,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相互讲一讲,等会儿我们来模拟放学回到家给爸爸妈妈讲述剥鸡蛋。
(同学们在小组内互讲,师巡听。)
师:同学们,我当“爸爸”,谁愿意做我的“孩子”?
生(踊跃举手):我——我——
师(为便于学生听清,专门挑一个平时发言声音洪亮的):金家宝,你现在是我“儿子”,我是你“爸爸”,现在放学回到“家里”了。
“爸爸”:儿子放学了。
“儿子”:嗯,爸爸,妈妈呢?
“爸爸”:到你婆婆家了,对了,早上老师让你们带鸡蛋做什么?
“儿子”:剥鸡蛋比赛,您猜剥一个完整鸡蛋需要多長时间?
“爸爸”:没计时过,大概需要十几秒吧!
“儿子”:我告诉您,我们老师六秒就剥一个完整鸡蛋。
“爸爸”:是吗?
“儿子”:是的,上午语文课上郑老师剥,我们数数计时的。郑老师说,他也是看电视学来的。郑老师让我们也看了这段视频,不过,节目主持人比老师更快,只用了五秒。
“爸爸”:你给爸爸介绍介绍怎么剥的,好吗?
“儿子”:好!分三步:第一步,敲,轻轻敲开鸡蛋的“腰”,也就是在鸡蛋中间的位置敲个裂缝;第二步,碾,拦腰轻轻地碾轧一圈,能听到鸡蛋壳噼里啪啦的破碎声最好,千万不能用力过猛,不然鸡蛋易碎了;第三步,剥,在刚才磕破的位置撕开小口,要连蛋膜一块拽下来,两手剥开蛋壳,这样就把鸡蛋壳完整脱落成两半,完整的鸡蛋就出来了。
“爸爸”:儿子讲得真好,爸爸马上也煮几个鸡蛋试试。不过,为什么那样剥得快呢?
“儿子”:爸爸,主持人告诉了原理。原来在鸡蛋壳与鸡蛋清中间有一层薄薄的膜,鸡蛋的大头蛋壳与蛋膜之间是有空隙的,我们平时剥鸡蛋往往先从大头剥起,没能连蛋膜一起剥下,这样不但剥得慢,还会把鸡蛋剥得坑坑洼洼。但是鸡蛋中间的部分,蛋壳和蛋膜粘连相对紧密一些,碾轧更容易使蛋壳与蛋清分离。因此,就可以快速完整地剥出鸡蛋。
师(回归角色):金家宝同学讲得好不好?
生:好!
师:说说理由。
生:按先后顺序讲清了剥鸡蛋的过程。
生:也介绍清了原理。
生:有细节,几个动词——敲,碾轧,撕,拽,掰等用得好。
师(学生说师板书:过程按先后顺序,原理,动词):说得好,难怪他“爸爸”夸他。
师:同学们,金家宝的“爸爸”听了金家宝的介绍,学会快速完整剥鸡蛋,但感受到我们这课堂的氛围没?
生:没。因为他只介绍了主持人怎么剥鸡蛋,没有讲述老师及同学们之间怎么互动的。
师:说得好。能说说吗?
生:我们剥鸡蛋比赛他没讲。
生:老师剥鸡蛋他也应该讲。
师:很好!这样介绍活动就完整具体了。
生:老师怎么说的他没介绍。比如,老师像运动场发令员,拖着声音说:“准备——开始,一、二、三……”
师(板书:语言):你说得很好。不但把老师说的话还原出来了,还把老师说话时的神情刻画出来了。
生:课堂气氛没写。
师:你说说看。
生:比如,您说准备时,教室里安静极了,听得到大家的出气声,同学们右手拿着鸡蛋,悬在半空,竖直耳朵,并齐刷刷望着您,生怕出差错。
师(板书:课堂气氛):课堂气氛刻画得多生动啊!
生:还应该有心理描写等。比如,在比赛剥鸡蛋时,我看到我同桌已剥出完整鸡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好像不听使唤,越急越抖,越抖越急,结果我剥出的鸡蛋体无完肤。
师(板书:心理):讲得多好啊!我感受到了你当时焦急的心情。不过不同人心情会不一样。
师:金家宝,如果把同学们比赛剥鸡蛋和老师剥鸡蛋的过程,及自己的内心和课堂气氛等也介绍出来,我想你爸爸不仅能学会快速完整剥鸡蛋,还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愿不愿意再来试试?
金家宝(来到讲台):愿意。(讲述略)
师:此次講述达到了预期效果——过程完整,生动形象,“爸爸”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板书:题目):同学们,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金家宝把他刚才“回家”讲的写出来就是一篇佳作,作文就这么简单。当然,不同人,课堂上的感受等也会不一样,写出的佳作也会不一样。一样的是佳作还需要拟个好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你打算拟个什么题目?
金家宝:剥鸡蛋。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学会了快速剥鸡蛋。
生:有趣的一堂课。
生:难忘的一堂课。
生:剥鸡蛋的启示。
生:生活处处有学问。
……
师:同学们不简单,这一件事(一次活动)竟拟出这么多题目。题目不同,开头结尾等也会稍稍不同。现在就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记下这堂课吧,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看了你的作文,不仅学会快速剥鸡蛋,还能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氛围吧!
【思考:说话和写文章都是表达思想的方法。本质上没有区别,写文章其实就是拿笔写思想,说话就是拿嘴说思想。这样来讲,会说也应该会写。所以,老师要耐心让学生说,引导学生说,让学生畅所欲言,凸现个性。这样,“我手写我心”时,自然会下笔如有神;写出的作文自然会异彩纷呈,而非千篇一律。】
五、手写《剥鸡蛋》
学生写,老师巡视。
【思考: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本身。把快速完整剥鸡蛋之法介绍给家人,既增加了亲情,又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这就是生活本身。】
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素材,挖掘素材,占有素材,运用素材,连央视《是真的吗》生活娱乐节目,也是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素材来源。是真的——作文可以这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