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象声词 描写更生动
2017-03-02赵光辉王涛
赵光辉+王涛
小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4安排的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并学用象声词。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阅读实践和写作实践中,我们经常忽略了象声词,导致对象声词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所以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无法做到得心应手。笔者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谈一谈对象声词的认识。
一、象声词的涵义
象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简单点说,就是表示声音的词。它不表示具体意义,也不表示感叹,只是对纯粹的声音加以模拟,又称为拟声词、摹声词、状声词。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象声词,且具体行文时一般要加引号。
二、象声词的类型
象声词无关字义或词义,形式是不固定的,具有多样性,其主体是需要模拟的声音情境,或者是行文的需要。象声词的类型大致可以按音节分为单音节象声词,如“嘀”“啪”“哗”;双音节象声词,如“滴答”“咕咚”“呜呜”。可以从音节的重叠来分,有双音重叠,如“哗哗”“汪汪”“咚咚”;三音重叠,如“呵呵呵”“叽叽叽”“哒哒哒”;四音重叠,如“沙沙沙沙”“滴滴滴滴”“嘟嘟嘟嘟”。也可以从组成形式上来划分,有AB型,如“叮当”“啪啦”“哗啦”;AAA型,如“呼呼呼”“嚓嚓嚓”“哈哈哈”,也就是三音重叠;ABB型,如“哗啦啦”“咕嘟嘟”“轰隆隆”;AAB型,如“咚咚锵”“叮叮当”;ABA型,如“滴答滴”“咚叮咚”;ABCD型,如“噼里啪啦”“叽里呱啦”;AAAA型,如“哈哈哈哈”,也就是四音重疊;AABB型,如“噼噼啪啪”“乒乒乓乓”“叽叽喳喳”。
三、象声词的作用
1.作文时巧妙运用象声词,描写会更生动、形象、逼真,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如课文《海底世界》中的一段——“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由于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嗡嗡”“啾啾”“汪汪”等象声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海底世界不仅有着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让读者很容易联系生活经历,逼真地构建出具体的声音情境,体会到海底世界的不平静,也是一个“有声”的世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似风雨声。”象声词“沙,沙,沙!”的巧妙运用,令故事的氛围更加恐怖神秘。
2.巧妙运用象声词,可以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心情或情绪。
生活中,敲门声最为常见,如“咚——”,敲门的人不着急;“咚咚,咚咚”,敲门的人比较文雅;“咚咚咚”,这种敲门的声音最为普通;“咚咚咚,咚咚咚”,敲门的人内心十分焦虑,肯定有急事,给人以等不及的感觉。小狗的叫声我们也十分熟悉,有陌生人时的叫声应该是“汪,汪汪”,气愤时的叫声应该是“汪汪汪,汪汪汪”,当它撒娇或不舒服时的叫声应该是低沉的“呜呜”。所以,准确、恰当地运用象声词是建立在熟悉生活的基础上。巧妙运用象声词不仅能描摹当时的情境,更能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情或情绪。作家孙犁的《荷花淀》一文中有两处描写水声的,非常精彩,一处是“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另一处是“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象声词“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使读者不仅听见了水流的声音,又似乎看见了水流的状态。但仅仅如此吗?不,只要我们联系全文就能通过水流的声音揣摩到人物的心情,想象到人物的神态——前一句“哗,哗,哗”的声音,表现的是女人们心情很轻松,划船不紧不慢、悠然自得的样子;后一句“哗哗,哗哗,哗哗哗”的声音节奏感很强,生动地写出了女人们遇见鬼子时紧张、急迫的神态,虽然慌张但不忙乱的情形。
四、象声词的运用
象声词本身虽然比较简单,但运用时要注意绝不能滥用,必须模拟相似,既然是“象声”,就应该模拟得像。其次,必须符合所模拟的情境,因为声音的发出跟当时的“人情”“物境”相关,要模拟那种声音,就必须符合当时的情境,才能使“声”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达到以“声”传“情”的效果。
先说一说“人情”。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性格不同,其个性特征就不同,再加上具体情境中人物的情感不同,这就决定了所选用的象声词也应该不同。以人物的“笑”为例,运用不同的象声词便能准确地把这些带有不同感情的笑生动地描绘出来。“小姑娘看着看着,就嗤嗤地笑起来。”——这是会心抿着嘴的笑。“小姑娘看着看着,就咯咯地笑起来。”——这是发自内心欢快的笑。“小姑娘看着看着,就哈哈地笑起来。”——这是痛快的大笑。正是因为选用了“嗤嗤”“咯咯”“哈哈”这些不同的象声词,读者才能体会出其中的“人情”,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再看一看“物境”。首先,不同的事物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喵喵”的是猫叫声,“哗哗”的是流水声,“轰隆轰隆”的是雷声……其次,自然环境的不同或变化也会导致要选用不同的象声词,否则就不可能生动地再现所描绘的具体环境。比如描绘风吹过树叶时所发出的声音,如果选用“沙沙”,则说明风小;如果选用“哗啦哗啦”,则说明风比较大。
当然,象声词在句子中也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常见的是:作谓语——他叽叽喳喳半天,也没把话说明白;作状语——风呼呼地刮着;作定语——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作补语——小明紧张的心跳得砰砰的。
总之,看似简单的象声词,在叙述事情或描写场景时,如果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而且运用得适时、适情、适景、适境,就一定能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令文章具有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魅力。但是,要想熟练地运用象声词,必须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细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阅读时不断思索总结,具体写作时反复实践、揣摩,认真体会,最终才能巧妙运用象声词,让描写不仅准确,而且更生动、更形象。
新语小站
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
我经常在地铁上碰到一个背着书包的女孩儿。有一次我就特别的关注了这个女孩儿,她穿着一身得体的工作服,头发扎的高高的看起来很精神,脸上稍微画了一些淡妆,穿了一双高度适中的高跟鞋。可这一身装束跟她背上背的类似于学生的书包有些不太搭。
她背上的书包有些陈旧,脱落的线头和生了锈的拉链,还有这书包的成色就足以看出这不过是一个地摊上买的包包而已。可每次她一上人潮拥挤的地铁,不管被挤成什么样子,总是从容不迫的从书包里掏出一本书,在周围的吵闹声和手机微信提示声里,默默的安静的,看着书。
有一次我特意看了一眼她正在看什么书,原来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的《浮士德》,顿时我就傻眼了。这本书我曾经也绞尽脑汁的看过,可实在无法安心下来看,也不太能看懂,可就是地铁上的这个姑娘,她居然能不受周围人的影响,那看书的眼神是那样笃定和安静。
快要到站时,她随手把书放在包里,出于好奇我瞄了一眼,那里面还有几本书,和一个透明的化妆包,脱了色的口红盖子在里面那样的显眼。
其实看得出,这个女孩生活应该是比较的拮据。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追求。契诃夫就曾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着、灵魂、思想。
品质生活,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完善和提升,即便在吵闹的环境中,也可以安静的看书,即使是质量低劣的化妆品,也不影响一个人由内心发出的对美的追求。品质是在自己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对一切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通达、乐观的精神。拥有品质生活的人,她们身上拥有一种不肯将就的工整和认真度日的静好气质。她们即便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依旧葆有对生活的热爱。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品质生活。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最好的风格与方式,这才是生活品质。
林青玄就曾说,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最完美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