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2017-02-14陈秀
陈 秀
《黄河的主人》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黄河、艄公、乘客以及羊皮筏子的描写,重点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了黄河的主人。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知识较多,细致解读较少,导致学生仅仅是理论上的“主人”。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对此文进行细读,让“筏子”把学生载到彼岸。
一、寻找“筏子”,抓住文本意象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倡导提主问题,对于这一课,很多教师都喜欢从题目入手,直接定位于“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说黄河的主人是艄公”,以便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不断深入。这样的教学思路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除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要真正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含义,感悟人物精神,存在一定的难度。对此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寻找文本中的意象,而“筏子”是最好的意象。这个“筏子”对于整篇课文来说虽属于小小细节,但是能给学生探究方向,让学生回归文本,一步步寻找线索,一步步深入探究,从而深入感悟文本主题。
二、品析“筏子”,感知语言魅力
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追求“润物无声”。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撑起“筏子”,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引导学生品析文本语言,感悟文本语言的魅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聚焦艄公,以便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艄公意象,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不同方面感知文本。比如针对黄河气势,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围绕“黄河滚滚”“万马奔腾”进行品析,以便让学生感知情形的危急;比如针对羊皮筏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那么小,那么轻”进行品析,以便让学生感知作者内心的震撼;比如针对艄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进”进行品析,引导学生从正面了解艄公形象;比如针对“乘客”,教师可以围绕“谈笑风生”来引导学生从侧面了解艄公的撑船技术。而这一切都可以用“筏子”进行串联,以便逐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次“语言之旅”。
三、用好“筏子”,品析人格魅力
“筏子”,表面上看是指羊皮筏子,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是黄河文化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象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筏子”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感知我国的优秀文化,增加学生的人文积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艄公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解读,在帮助学生感知艄公人物品格魅力的同时,唤醒学生对这种精神的感悟与升华,从而有效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
文本是一种学生与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的载体。对于该课来说,教师应该结合多媒体,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进行有效拓展,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黄河的视频或音乐,比如《船工号子》音乐,等等,以便让学生在感知黄河的气势中,通过意象交替展现,进行深入探究感悟。这样,教师就能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的同时,把学生载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