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办本科院校转型策略分析
2017-02-08夏红梅
夏红梅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民办本科S学院为例,介绍该校通过坚持产学研结合等多种举措,助力学校转型发展取得的成绩,并从中总结出值得推广的做法,为江苏乃至全国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典型示范经验。
关键词:民办本科;转型策略;S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017-02
面对国家经济发展转型期对创新、创业及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民办本科院校应发挥体制机制优势,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实现差异化特色办学,走应用型高校发展之路。
一、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原因
(一)适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出要“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明确高校类型定位和转型路径,确立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制定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突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民办本科院校面临诸多劣势,其人员、经费条件远不及公办院校,且多被安排在本三批次录取,难以吸引优秀生源。生源危机表面是就业问题,实际也是质量危机、特色危机。因此,民办高校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准确定位,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校的经费大多依靠举办者投入和学费收入,最主要的途径是学费收入。在生源下降,招生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单纯依赖学费发展的方式将难以为继,必须开辟新的经费来源渠道。一是外部融资,二是内部“造血”。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属于外部经费来源渠道,但风险和成本较高,更多依赖制度创新和相关政策支持。最为可行的是增强内部“造血”功能。一方面可借助政府购买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民办高校提供教育服务,政府付费,由此拓宽资金收益;另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如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等。通过创新、多元的方式增加经费来源。
二、江苏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现状
(一)江苏民办本科院校发展概况
截至2015年5月,江苏共有民办普通高校(含大专)51所,在全省高校中占比约1/3,其中民办本科院校29所(含独立学院),民办本科已经到了由外延式发展向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
招生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根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数据,江苏全省共有36.04万人报名参加2016年高考,较去年同期减少3.25万人,减幅为8.27%。而江苏高考生源下降趋势还将持续,预计在2018年生源将到达谷底。唯有通过转型,提高办学质量才有可能在困境中突围。
(二)民办本科S学院的发展现状
S学院创建于2002年,位于苏北某市。建校初期,学院采取了“八校联建”的方式,在江苏省内八所高校(苏州大学、扬州大学等)的倾力支持下,学院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由最初的11个专业、1000名本科在校生,发展到37个专业、1.3万多名本科在校生。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正式独立建校,被明确为本科层次的民办普通高校,办学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S学院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瓶颈
尽管地处苏北,区位方面不占优势,但学院办学成果显著。多年来新生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均居江苏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在取得成绩的同时,S学院也面临着其他民办院校的共性问题:一是民办体制机制优势发挥还不够充分,灵活的办学方式尚未完全展现。在制度建设、创新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双能型”师资比重不高;三是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明确办学定位
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观念是制约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的最大障碍。“应用型”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内在特质,其与区域性、产业性密切相关,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所处的区域环境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进行定位。以S学院为例,该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地方政府和有关企业单位合作建设“S学院产业发展研究院”,建立了省级“国际商务人才培训平台”,与当地四十余家单位和企业开展合作共建,为政府部门和企业主持项目与产品鉴定、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咨询,积极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进产学研融合。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学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
要做好学院发展规划,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工作。一要理顺关系,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各方职责,完善决策体系;二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三要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灵活高效的优势,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四要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提升校班子成员领导力能力和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
(三)建立校地企对接长效机制
首先要加快融入当地经济,实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积极争取政府和行业的支持,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在企业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依托创新中心等载体,促进科研、文化资源共享,构建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联动的局面。其次要聚焦优势核心专业。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围绕核心学科专业建立办学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形成自身特色。
(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引才不易、留才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高层次人才鲜有主动选择到民办高校工作,民办高校想引进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难度极大。另一方面,本校成长起来的骨干教师存在被公办高校挖走的可能。因此,国家和地方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对民办高校教职工权益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要建立与公办高校教师一视同仁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民办高校教师退休后享受和公办高校教师同等待遇。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以S学院为例,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先后出台了《S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S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统招博士管理办法》、《S学院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管理办法》等,通过“外引”与“内培”相结合,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团队培养工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培育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民办本科院校应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立足自身所处的环境,转变视角,在错位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顾永安.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问题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5-11-30.
[2]陈欣欣.推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的策略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6).
Run by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Analysis
—S College,for Example
XIA Hong-mei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nvestment Center,Nanjing,Jiangsu 210024,China)
Abstract:At present,including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broad consensus,accelerate higher educa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imperative.In this paper,run by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for example,S,For jiangsu province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run by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ypical demonstration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run by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urse;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ategy;S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