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护理常规的临床研究
2017-02-05宁荣
宁荣
[摘要]目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种理论指导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常规,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证实此锻炼方法及护理常规在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两组采取不同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常规。最后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做出评价。结果在对3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总体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治疗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常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常规;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压迫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一旦出现,病死率极高。PFNA是在髓内固定的Gamma钉及PFN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临床上比较普及的手术方式。康复功能锻炼作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治疗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对患肢恢复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但任何功能锻炼的方法均要以保持骨折固定的稳定为前提,因此,必须考虑到康复功能锻炼与内固定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根据骨折愈合的一般规律,我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即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通过早期、小量、患肢晚负重的康复,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常规,可以在保证内固定物稳定性前提下,既不影响骨折的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又可以最大程度恢复患肢的功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期间36名股骨粗隆间患者,36例患者均采取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其中男18例,女18例,其中,治疗组:男10例,女8例,对照组:男8例,女10例。年龄61~89岁,60~69岁6例,70~79岁18例,80~89岁12例,其中,治疗组:60~69岁4例,70~79岁9例,80~89岁5例,对照组:60~69岁2例,70~79岁9例,80~89岁7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例,摔伤:25例,坠落伤:5例,其中:治疗组:交通事故2例,摔伤14例,坠落伤2例,对照组:交通事故4例,摔伤1l例,坠落伤3例。根据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标准:A1型:11例,A2型:20例,A3型:5例,其中,治疗组:A1型6例,A2型10例,A型2例,对照组:A1型5例,A2型10例,A型3例。36例患者中,5例冠心病患者,其中2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高血压病患者,均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均可;5例有糖尿病病史,其中2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余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入院时间均为受伤后1h~10d,术前有基础疾病患者均请相关科室会诊,并经过3~5d的内科治疗及骨科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前再次复查心电图,请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控制在10mmol/L以下,36例老年患者均排除手术禁忌后进行手术。并在术后6个月随访。
36例患者按患者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常规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常规;B组对照组,在AO早期无痛活动原则指导下行康复功能锻炼无系统的护理常规。
1.2研究方法
(1)功能锻炼。A组功能锻炼方法如下:①术后第1天起,踝关节及足趾屈伸功能锻炼:踝关节匀速背屈、背伸动作为一组锻炼动作,均屈伸至最大程度,保持相关肌肉紧度5~10s,早、中、晚各3次。同理,患者进行足趾的屈伸练习;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患肢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保持肌肉紧张度5~10s后放松肌肉,早、中、晚各3次。②术后第1~2周,主动屈伸髋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取仰卧位,由医师一手扶患肢踝关节,另一手把持患者大腿远端,主动屈曲膝关节15s左右,每3天一次。③术后第3周~术后1个月,肌肉长收缩练习及踝、足趾屈伸功能锻炼改为每天4次。④术后2个月,将髋关节活动改为1天1次。⑤术后3个月,患者由仰卧位到坐位:患者坐于床沿,在上肢帮助下行屈髋活动,每次10下,早、中、晚各一次。⑥术后4个月,复查髋关节x线片,若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由坐位到站位。B组在早期AO无痛原则理念指导自行功能锻炼,由患者自己掌握锻炼方法,不具体量化功能锻炼。(2)术后护理常规。A组术后护理常规如下:每早由护士巡视患者一次具体询问患者有无咳嗽,咯痰等表现,密切观察病人体温、呼吸情况,若患者有明显咳嗽表现,积极给予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进应用雾化吸入;术后第2天,护士协助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防止压迫性褥疮;加强口腔护理,嘱患者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注意观察患肢的引流情况,观察引流管引流是否通畅,一般在术后24~48h拔除引流管;在此期间注意观察肢体的肿胀程度、肤色、皮温及感觉,同时注意对比观察健侧肢体;一般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护士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时生理盐水冲洗膀胱,每天清洁会阴部皮肤;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对老年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B组无系统术后护理常规。
1.3评价标准
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活动情况。行走情况、髋关节功能、运动与肌力、日常生活、x线中骨折愈合程度等信息均属于评定标准的主要内容,并通过Harris评分对患者的整体恢复程度做出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不同的康复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常规做出评价。评价效果为满分100分,其中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小于70分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评分比较
在术后6个月随访过程中,我们通过采集患者的行走情况、髋关节功能、运动与肌力、日常生活、x线中骨折愈合程度等信息进行比较,并通过Harris评分对患者的整体恢复程度做出评价,对比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治疗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疗效结米比较
通过采集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髋关节活动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整体对比,治疗组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治疗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配合系统的护理常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作用。见表2。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在对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术后并发症,治疗组褥疮3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2例,关节僵硬0例,肌肉肌腱软组织连0例,对照组褥疮7例,肺部感染4例,泌尿系感染3例,关节僵硬7例,肌肉肌腱软组织连6例,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配合积极的护理常规,可明显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可行性。见表3。
3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多数是老年人跌倒后直接受到外力的撞击或在扭转过程中因肌肉强烈收缩作用而引发的一种骨折。为避免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在患者身体基础条件情况许可下,应尽快实施手术,而现在手术治疗中坚强的内固定已被广大临床骨科医师广泛认同。我们所倡导的康复功能锻炼是以坚强内固定为基础的,PFNA是基于PFN,由AO/ASIF设计,其与PFN不同的就是引进了一枚螺旋刀片,此螺旋刀不仅大大提高了内固定物的抗旋转能力及角度的稳定性,而且加强了螺旋刀片与松质骨的接触面。螺旋刀片与主钉之间具有自行加压锁定的优势,从而加强了股骨粗隆间骨折块的稳定性,同时加压骨折断端接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现代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要求骨折能在功能活动中愈合,肢体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恢复,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功能的恢复需要骨折的愈合、关节及肌肉的正常运动、无后遗症三个方面。这三者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在骨折治疗的地位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实验证明:早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同时还可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肢的功能。研究表明,术后常规护理,作为骨折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我们所倡导的康复功能锻炼是采取递增、强度由弱及强、锻炼量由少及多的方式进行的,一般在术后医师就鼓励患者进行少量的功能锻炼,姚坤等经研究证明:骨折端诱发控制性细微的运动能促进骨折愈合,损伤或术后及时主动的肌肉收缩活动可以恢复肌肉“泵”的作用。实践已经证明,练功可以促进患肢的气血运行,提升祛瘀生新的速度,同时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消除水肿的作用,从而促进骨折的二期愈合。
我们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除按照骨科要求进行常规护理外,更注重高龄患者的生理特点以及思想负担过重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手术期护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手术耐受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有显著的疗效。
本研究中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法是对临床工作过程中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对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及术后并发症的统计,该理论指导髋关节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患肢功能,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说明该理念在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功能康复方面有一定的可行性。
由于本次研究过程中存在着病例偏少,随访时间较短,同时对于最小有效康复量的研究不足,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