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古筝演奏教学中的心理把握与引导

2017-01-29宋倩雯

北方音乐 2017年24期
关键词:指法移情古筝

宋倩雯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古筝是我国传统音乐宝库中最具代表性的器乐,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学古筝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古筝来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只是学古筝是个艰苦的过程,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大多学生会觉得越来越难,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演奏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把握与引导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演奏者的演奏热情,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之中,而且还能创设出良好的演奏氛围,激发演奏者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培养和训练达到高水平的音乐体现,无论是指法技巧的训练还是把握体验乐曲内涵,这些都需要心理的把握与引导。

一、“注意力”对于指法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注意力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心理活动,注意力集中不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高演奏者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不受外界干扰,使演出得以顺利完成。古筝演奏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手脑并用,而且要求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意识的参与,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表达出乐曲的完整性。

在古筝演奏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指法技巧时正是从“有意注意”为基础的,有意注意是有目的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方面的培养与训练。首先学生要用心地将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示范的指法和技巧在课下加以巩固练习,这种练习体现了主观能动性,它有着很清晰的目标。比如说分指指序练习,平时要练达每分钟一百二十拍以上的速度才有可能达到乐曲的要求。再比如遥指指法,遥指的训练需要在密度、音色和耐力中花费很多的精力, 方能练到音色均匀、密集对乐曲得心应手这些技巧和训练都需要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才可能完成。然而,倘若在古筝练习中没有把握好有意注意的度,则容易给演奏者带来压力,产生紧张与焦虑、音色僵硬、手臂酸痛等状况, 因此,我们在练习中不能一味地强调有意注意,还需要与无意注意相结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遥指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松,自如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动作,排除不利的心理因素,用心感受指尖的力度。 演奏技巧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是要经过千锤百炼及长期的练习累积才可能完成的,那么,在这个漫长的练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到注意力的集中,还要注意意识的配合练习问题。

二、想象力对古筝演奏的作用

想象是人在脑子中凭借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乐曲弹得非常流畅,却不知道如何去表现音乐,只是生硬地弹出了音符和节奏,无法使听众产生共鸣,更谈不上对作品的联想和想象。作为古筝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精彩的示范去启发、引导、培养孩子。

(一)利用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与创造

在古筝教学中怎样使学生加快对乐曲内涵的理解,首先让学生通过教师对音乐的解析去想象乐曲的画面,将无形化有形,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如筝曲《渔舟唱晚》,教学时学生可闭眼聆听教师对人与自然画面的描述:夕阳映照,碧波万顷,渔船从远处缓缓驶来,岸边顿时变得热闹起来,鱼虾跳跃,歌声悠扬,脸上灿烂的笑容和浪花 ……正是应了《滕王阁序》中那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画面,学生虽不能身临其境感受夕阳下祥和丰收的情景,但他们可以通过生活体验中积累的事物形象,构造出乐曲中的晚景图,即利用记忆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在课堂上运用音乐作品本身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引导孩子进行想象,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从而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乐曲的内涵 ,这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二)移情对表现乐曲的影响

移情就是人在观察外在事物时发挥想象,置身于情景当中,赋予事物生命力 ,仿佛它也具有了人的感觉、感情、性格、行动等。从而达到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同一的效果。移情是在审美关系的确立下才能够产生的,叔本华曾经讲到 ,音乐不光是画面的呈现,它还表现想象的内在本质。笔者认为,要想以音乐感动听众,必须要先触动自己内心的情感。例如,经典儿童歌曲《小草》中描述的小草虽然朴实无华,但它却遍布大地,装点大地,默默付出,从不索取的伟大精神 ,我们在仔细聆听这首歌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将自身经历与一棵小草联系起来 ,仿佛我们自己就是那棵平平凡凡的小草,并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逐渐达到忘我的境界,这就体现了音符的本质,实现了音乐情景中的移情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筝教学与心理是紧密相连的,只有置身于乐曲情景之中,才能体现音乐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指法技巧的训练外还要加强心理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心理分析,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王玲.论古筝演奏教学中的心里把握与引导.音乐时空教育教学,2015.

[2]蒋琴.钢琴教学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训练.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04):1.

猜你喜欢

指法移情古筝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手用指法髣髴①
—— 唐抄本卷子中记载的前代失传符号化琴用记谱法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次弹古筝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