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辩证法视域中的“全面深化改革”

2017-01-24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唯物辩证法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创新。理性与价值的良性互动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

一、凯恩斯主义改革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形而上学本质

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主要有两种:凯恩斯主义改革和新自由主义改革。两种改革在短期内缓解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两种改革都只是抓住了辩证法的一极,凯恩斯主义改革依赖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依赖个人自由,所以两者都没有跳出形而上学的窠臼,注定会造成新的危机。

192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放任自由的发展方式已经走进死胡同,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改革,以度过经济危机的难关,凯恩斯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凯恩斯认为“需求会创造自己的供给”,社会的有效需求决定商品的产量和社会的就业量。由于受到消费者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有效需求会降低,常常导致生产过剩和大规模的失业。凯恩斯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必须直接进行投资来使社会的投资量等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储蓄量,以便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2]

受到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西方国家普遍建立了覆盖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网,形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事故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社会保障制度。市场没有提供公共品和社会保障的功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过分强调国家干预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和通货膨胀。比如,在高福利的社会环境中,部分人宁愿失业也不愿意去应聘工资水平较低的工作;部分人存在小病大医,浪费医疗资源的现象;过高的累进税率又会造成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抑制社会发展的动力。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和欧洲大多陷入了低增长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悲惨境地,凯恩斯主义对此束手无策,资本主义又遇到空前危机。

在危机的逼迫下,资本主义不得不再次提出新的改革方案,纷纷转向与凯恩斯主义相对立的、更加强调市场作用的新自由主义。英国撒切尔夫人的“回春术”和美国的“里根经济学”是其中典型代表。新自由主义改革立足于个人自由,强调国家不能干预,主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但由于忽视了个人与社会、市场与政府的辩证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失衡问题。动力与平衡的关系陷入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无法达到优化平衡。

撒切尔夫人紧缩银根,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福利开支,打压通货膨胀,使得汇率和利率恢复到正常水平,迫使企业家把稀缺的资金投到价值高的地方,从而拉抬经济增长。对企业采取市场化和民营化的方法,增加竞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彻底出售竞争性行业,经营业绩好的国有企业直接上市,中小股民可以直接购买其股票;业绩不够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直接出售给民营企业。

里根认为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扭曲了资源配置的信号,导致盲目信贷,把人为压低价值的资本投资到一些没有效率的产业上,大萧条由此产生。他大胆提高利率,使资金的价值恢复到正常的水平,扭转投资的方向,避免有限的资金流向无法创造价值的领域。同时,放松经济管制方面的规则制度,强调新的规则制度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分析标准。把市场机制引向能源、电信、铁路运输、航空等政府干涉的领域,使其不得不调低价格、增强服务质量。

新自由主义改革由于过分迷信市场理性和个人自由,必然走到与凯恩斯相对立的一极,从而引发新的危机。英美在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之后纷纷出现了股市泡沫、私人部门债务膨胀、财政赤字不断扩大等现象。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为糟糕,纷纷陷入拉美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新自由主义不仅没有缓解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且由于它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并在更广大的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也就大大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主要矛盾。”[3]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没有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按照哈贝马斯的理解,形而上学的特征表现为“本源哲学的同一性主题”。[4]即追求千差万别现象背后永恒的本质,从有限的具体走到无限的统一。凯恩斯主义把国家干预当作改革的不变本质,新自由主义把个人自由当作改革的固有本质,两者只是追求同一的基点不同,而追求同一的形而上学本质是一样的。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全面深化改革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批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基础之上,全面深化改革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一)唯物辩证法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批判

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第一次把自然、社会、人和精神看成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黑格尔哲学(我们在这里只限于考察这种作为从康德以来的整个运动的完成的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5]但黑格尔无法克服体系哲学的束缚,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体系哲学一定要以绝对真理来完成,而绝对真理与辩证法是相互矛盾的,革命的辩证法被僵硬的教条所窒息。

由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本身蕴含着矛盾,所以黑格尔去世之后就解体了,但青年黑格尔派并没有从根本上反驳黑格尔的整个体系,而只是抓住某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真正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批判态度的人是费尔巴哈。“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作出了真正的发现”。[6]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取消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根基,恢复了感性存在的权威,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代替了绝对精神,“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实在的科学”。[6]但费尔巴哈的人学辩证法也存在巨大缺陷,用人的异化逻辑代替绝对精神的异化逻辑,只是用一种词句来代替另一种词句,并没有改变异化逻辑本身的抽象性和形而上学性。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既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也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对感性只是从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从感性活动或者是实践的角度来理解。“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7]但唯心主义只能理解精神的能动性,却不能理解感性对象性活动。所以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超越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人学辩证法的基石。马克思的“实践”并不是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人本学概念,也不是强调感性的实体性概念,而是两者的统一。实践一方面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另一方面强调这种实践要受到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7]只有从实践的两重性出发才能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才能实现对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二)全面深化改革对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批判了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形而上学缺陷,既没有立足于市场自由,也没有立足于国家干预,而是从实践的两重性出发,在市场自由和国家干预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实现改革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统一。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这就需要挖掘市场潜力,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但还存在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等理性不足问题。要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就必须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让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动。根据价值规律,资源在市场价格的引导下,会自动流向最能够创造价值的地方,而无需政府的直接干预。政府的直接干预反而会扭曲市场价格,资源在扭曲价格指引下会做出效率低下的配置。政府职能不是直接干预经济,而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以及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建立公平竞争的理性市场,但在建立理性市场的同时,也要注重价值维度,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生产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拉大的负面作用,所以必须运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对市场和资本进行制约,使其始终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不断增值,增值部分又被纳入到扩大再生产中,所以资本可以不断推动生产的发展。由于劳动力可以创造出来比本身更大的价值,工人的购买力相对于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而言是不足的,所以必然会出现生成过剩,这种过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经济危机。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都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新自由主义完全放任资本的增值,短时间内可以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无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引发新的危机。凯恩斯主义过分依赖国家干预,表面上拉抬了经济,缓解了阶级对立,但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抑制生产资料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为代价的,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足,最终引发滞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在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社会公共服务支出方面实现合理的分配,这样就可以避免生产过剩和剥削,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三、理性与价值良性互动中的全面深化改革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实践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坚持理性与价值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内在地包含两重维度,即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人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而人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这种规律。同时,人的实践活动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改变世界是为了人的自身发展,环境的改变与人的改变是一致的,具体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首先,要实现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的统一。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即物的发展。目前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人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已经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这就为人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当物的发展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要相应地提高。在信息化时代,人的发展能够为物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人的素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实现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的统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

其次,实现物质生产与公平正义的统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活动,“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7]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提高物质生产资料的配置效率,使同样的物质资料在市场机制配置中产生更大的价值。社会发展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的增长,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同样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8]物质生产是把蛋糕做大,公平正义是把蛋糕分好,两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最后,实现市场理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全面深化改革要尊重市场理性,破除包裹在市场理性身上的束缚,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在供给侧,给企业和个人更好的投资环境,通过自由竞争激发市场潜力。改变以往更多地在需求侧做文章的习惯,把个人和企业当做创新的主体,金融和财政政策要更多地面向市场,服务于市场,支持更多的、充满活力的微小企业的创新和进步。全面深化改革也要对市场理性进行制约,不能任其发展,对改革成果的分配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不能依据资本逻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样才能避免两极分化,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全面深化改革是要解决改革进入深水区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在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总结出来的革命性成果。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全面深化改革只有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才能在理性维度和价值维度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灵活处理现实问题,唯物辩证法只有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当代意义。

[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2]高鸿业.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译者导读(上)[J],高校理论战线,2000.01

[3]何秉孟.新自由主义:通向灾难之路——兼论新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渊源和区别[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

[4]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凯恩斯主义唯物辩证法全面深化改革
钢琴教学与演奏的唯物辩证法思考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运用哲学思想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需求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