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

2017-01-24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现代性资本主义马克思

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这句话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传统旧哲学的区别,更在于说明了哲学思想应该用于实践才能真正释放哲学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应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道路,推动中国发展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习近平哲学思想的四重现代性意蕴,进而概括在现代性实践中形成的现代性话语,以期增进对习近平哲学思想现代性话语及其意义的认识。

一、习近平哲学思想的四重现代性意蕴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性概念,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在马克思的视野里,现代性不是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具有整体性的社会问题,比如马克思在讲到“资本主义社会”时,往往会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或者直接说“现代社会”,正如吉登斯所述说的,“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现代性是现代社会或工业社会的缩略语。”[2]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促进中国道路的现代化建设,其现代性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的现代性

从理论层面看,现代性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开启了现代性的篇章,直到当代,伴随着资本主义历经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相应地现代性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世界现代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对和谐的追求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精髓之要。与此同时,和谐与现代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必将助力现代性的快速发展,契合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从实践层面看,世界范围内的暴力犯罪、贪污腐败、局地冲突、经济危机等证明了,在现代性深入发展的今天,世界范围内充斥着不和谐的现象和因素,严重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促进社会和谐及世界和谐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现代性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几乎所有的无论是个别国家还是地区性的不和谐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最终拖累的是世界的整体现代性发展。从以上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性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和谐是影响全球现代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现代性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从邓小平时期就开始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经历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直到今天,习近平同志顺应世界现代性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全球性的眼光看待新时期现代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谐。在国内,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到“五大发展理念”,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和谐自始至终贯穿于习近平哲学思想的内涵和外延。放眼全球,全球化深入发展到今天,世界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习近平充分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现代化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为了促进中国以及世界的现代性发展,为二者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大国关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以人民为主体及促进人类发展的现代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3]人是万物的核心,是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力量。现代性的发展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必然结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离开了人的劳动和价值创造,社会的发展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伴随社会进步同步发展的现代性进程纯属无稽之谈。回溯整个现代性发展的思想史,现代性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和推进过程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无论是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化大生产阶段,还是到现在的信息技术时代,现代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包括工人和农民创造的价值财富基础之上的。按照正常的逻辑,既然劳动人民创造并推动了现代性的发展,那么,现代性的果实也应该由劳动人民共享。的确,在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意识形态里,“自由、平等、博爱”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是充满“爱”的,现代性发展的果实是由劳动人民共享的。这是资本家开的一个天大的、无比滑稽的玩笑,但是这个玩笑并不可笑,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4]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看似平等的买卖关系实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获取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关系,“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5]258中国自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彻底摆脱了过去一穷二白的局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牢记以人民为主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的指引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的重要思想。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顺应现代性发展潮流,推动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让世界人民也能共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红利。而这一切的最终旨趣是人的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最终价值追求。

(三)追求现代化生产及总体性生产的现代性

马克思在具体阐述现代性思想的时候,其侧重点不在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性哲学思想,重点在于从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勾勒出现代性社会发展的理论图景,从而使生产成为其现代性思想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特征。所以,生产是现代性发展的核心。这里的生产指的是生产一般,不具有意识形态的意蕴,因为生产是开启现代性发展的唯一钥匙。没有生产的起步和发展,没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低烈度的生产力发展无法推动传统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种推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当然,如果从后发展的角度进行复调叙事,生产一般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是现代性发展的起点,社会主义生产是现代性发展的更高形式。现代性发展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和扩张,建立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但是,资本主义生产仅仅是现代性发展的过渡阶段,这是有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资本正是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6]这种更高级生产形式就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目前依旧处于上升阶段,在现代性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引领着现代性发展的潮流,“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地位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7]因此,如何面对和处理资本主义生产引领的现代性潮流并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充分发挥哲学智慧,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资本具有双重逻辑:一是创造文明的逻辑,二是追求价值增殖的逻辑,”[8]中国充分发挥资本的文明作用,积极融入现代性发展的潮流,成为世界现代性发展的“弄潮儿”,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摒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差别和意识形态偏见,创新和丰富了世界普遍交往的形式,进而为实现生产一般,即总体性的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世界现代性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四)坚持辩证批判及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的现代性

现代性不仅是一个抽象复杂的理论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形象鲜活的实践概念,因而决定了现代性本身蕴含着的理论内核和实践外延。理论内核所直接牵涉的是我们如何看待现代性的问题,实践外延是关于我们如何发展现代性的问题。关于如何看待现代性的问题,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辩证批判,主要集中在早期的意识形态批判和晚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发展使国家和市民社会二者逐渐分离,人开始获得自由,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进步,但是,资本主义所宣扬的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国家和法律只是资本主义维护阶级统治和独享现代性发展成果的工具而已,正如马克思所深刻揭露的,“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来批判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9];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启并极大推动了现代性,使社会生活和社会面貌取得了极大的变化,这无疑是进步的,但是商品经济又使社会发展呈现某种程度的扭曲和人的发展异化,造成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因此,无论是从哪个领域看待现代性,现代性都具有两面性的特征,利弊鲜明。关于如何发展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而历史的发展总是沿着一定的道路前进,因此,现代性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现代性发展的过程就是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所以说,发展现代性实质上是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和历史实践的共同选择,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习近平同志在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始终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把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结合起来,并努力开创现代性思想的新境界,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0]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最终落脚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路径。

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话语

通过以上分析习近平哲学思想所蕴含的现代性意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习近平哲学思想所蕴含的现代性话语不仅是对传统现代性思想的批判继承,更是一种超越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引领下,在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思想的前提指导下,在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话语,重要的是这些话语不仅适用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进程具有启发意义。

(一)和谐话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把“和谐”看作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马克思在批判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和谐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中和谐因素的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的和谐思想,提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和谐思想。和谐的精髓不在于完全消除差异,而是消除对立,求同存异,允许事物多样性的存在,这也同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是统一的。资本主义在推动现代性发展的过程中,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致力于建立一个同质化、同时化的资本主义现代体系,企图把一切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纳入到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控制之中,消除世界普遍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从而服务于维护资本主义全球范围内的统治,这是由资本扩张和攫取剩余价值的剥削本性决定的。从这个角度观瞻,资本主义的现代性发展进程伴随着侵略、压榨、腥风血雨,是以广大劳动人民的贫困和发展中国家的落后为代价的。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和谐就是奢望。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已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呼唤和谐、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同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和谐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谐的国际环境。在如此情况下,习近平同志力促和谐,从而为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发展创造必要的客观环境。

(二)主体话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

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中国历任国家领导人都矢志不渝遵循这一原则。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1]邓小平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时想着人民,事事为民考虑,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和全面从严治党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理应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基本观点。现代性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奋斗的结果。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现代化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却不能享受对等的福利待遇,反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各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巨大损失,人民群众也日益明白被剥削的客观事实。总而言之,以人民为主体,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才是未来现代化发展的真理,违背了这个真理,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性进程,必然会遭受更大的挫折。

(三)生产话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生产贯穿于现代性发展的始终,正是由于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现代性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邓小平曾经做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按照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此相对应的,生产力的发展也应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双重发展。无论是社会主义生产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其共同的动力机制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但是,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客观上推进了现代性的发展,丰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是,正如前文所述,资本主义生产创造着比其自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注定只是过渡,而不是终极大道。在习近平的现代性话语里,社会主义生产是一种总体性的生产,是摒除意识形态差别和政治对立的有机生产,不单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世界整体现代性进程的根本途径,其最终价值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全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人类的社会理想,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辩证批判话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革命批判精神,批判话语贯穿于马克思思想理论的始终,这与马克思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并用科学的革命理论指导实践密切相关的。现代性的发展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一分为二的看待现代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论的基本观点。现代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只能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规律,趋利避害,使现代性发展朝着造福人类的正确方向前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习近平同志辩证批判的现代性话语包含着两个层面:第一,一分为二的看待现代性,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并认识到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现代性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由人民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而做出的正确选择。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真正做到了执政为民。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也从事实上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道路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就是道路自信。第二,实践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要居安思危,要有辩证批判的革命精神,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实践道路上,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都是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共产党人的自我批判、自我革新、自我发展,努力克服现代化建设的困难和挫折。同时,面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环境,要敢于提出问题、面对问题,并想法设法解决问题。

三、弘扬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意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话语,它们在理论和现实中继承发展并超越了传统的资本主义现代性。弘扬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理论,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的世界梦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和谐话语中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思想暗含的辩证法原则为国家关系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这种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典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新境界。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性话语在继承马克思群众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充分尊重劳动人民为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巨大贡献,同时,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发展所掩盖的剥削事实,也为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广大劳动人民提供了思想解放的新契机。生产话语准确把握了现代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可以总体服务于世界现代性发展的新理论维度,并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辩证批判话语真正继承了马克思的革命批判精神,通过自我审视、自我批判,逐步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习近平哲学思想的一系列现代性话语暗含着最终的价值旨归—人的解放,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性的发展终究要回归到人的现代性发展,而现代性发展的困境与人的现代性发展形成了悖论,分析悖论产生的原因及破解路径,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础的人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建设,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实践的现实指导作用。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首先,和谐话语所要求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环境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也深刻影响着他国的现代化发展。其次,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主体话语所要求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还有利于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再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同时,追求总体性的生产,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交往和普遍发展,提高世界总体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必将推动世界整体现代性的进步。最后,对现代性和现代化道路选择的辩证批判,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代性所带来的利处,努力消除或者削弱现代性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自我的辩证批判对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和开拓现代化建设道路意义重大,也对于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和平发展的世界梦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总之,在当今世界形势纷繁复杂,国内现代化建设面临新形势的大背景下,习近平哲学思想的现代性话语日渐显现出具有中国特色话语权的影响力。这些话语代表着现代性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可信赖的主体、最根本的途径以及道路确立的辩证批判,不仅立足于中国、立足于当代,而且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也为世界现代性发展贡献中国智力和中国方案。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2]安东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尔森.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69.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7.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7]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67.

[8]丰子义.全球化与资本的双重逻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4.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1069.

猜你喜欢

现代性资本主义马克思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浅空间的现代性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