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基础
2017-01-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全党同志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以下简称“四个自信”)。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党的思想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由此也产生出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面对这一伟大使命,习近平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2]当前,搞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四个自信”的理由,对于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源自理论上的清醒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对的困难和挑战从未有过。尤其在意识形态领域,面对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声音,有些党员甚至有党员领导干部看不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分辨不出正确与谬误,甚至个别人还将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拿出来与之比对,认为别人说的有道理,总觉得我们的道路不行、理论不行、制度不行、文化不行,似乎都不如西方国家,由此在部分党员中产生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半信”、“假信”、“不信”和“无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全党坚定“四个自信”,就是针对部分党员、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的不真、信的不诚、信的不坚的问题提出来的。而且,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只有从理论上把坚定“四个自信”的逻辑搞明白、认清楚了,我们的党员干部对“四个自信”才能真正做到坚定不移。这也就是这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增强“四个自信”的意思。
坚定“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艰辛探索的历史性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我们付出过很大的代价,走了很大的弯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之上,我们选择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这清晰点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与实践指南。可以认定,一个没有坚定“四个自信”的中国共产党,其血脉是不通畅的,信仰会坍塌的;而一个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浸润滋养的“四个自信”,是没有寄托之所、没有栖息之地的。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坐标体系中审视“四个自信”,才能真正把握“四个自信”根本所在,也才能透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重要论述背后的深意。我们党提出坚定“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不仅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四个自信”中的核心地位,也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自信”之间的紧密关系,明确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四个自信”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信仰,还具有更为广泛深厚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自信。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证明,无论前进过程会如何漫长、会遇到什么样的颠簸、曲折,社会主义始终顽强地照耀人类社会前进方向。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新进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4]这句话非常清晰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只有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才能产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告诉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是符合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科学信仰。
坚定“四个自信”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四个自信”之最深厚的理论基石。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依然是关于人类社会最科学的学说,迄今有着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与现有的其他社会思想体系相比,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时代前沿,洞察了人类历史发展大趋势,把握住社会发展浩荡潮流,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破解了人类自身发展的重大难题,为人类创建更高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最科学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我们的理论“期望值”定得无限高,认为什么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才去信仰它、坚守它,只要有问题没解决就不去信仰与坚守;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化、理想化,希望“一抓就灵”,看到“立竿见影”的自信效果;更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抱以“对号入座”的实用主义态度,具体问题解决了就认为“有用”,否则就信心不足。事实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就是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论精髓。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源自对历史的敬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不懈奋斗史、探索史、建设史。之所以回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薄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5]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坚定“四个自信”,历史总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维度。“四个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只有认清历史、立足历史,才能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自信,是没有出路的自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国主义列强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中华大地,民族存亡到了最危急关头。要拯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就必须解决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寄托着近代以来无数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夙愿和期盼,汇聚起为之顽强奋斗的中国人民的奉献牺牲精神。为探寻完成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史使命的道路,中国人开始走上学习西方的艰辛之路,付出了难以想象的高昂学费。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进行过试验,最终的结果均是老师不让学生走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向何处去?在苦难徘徊中的中国人民,依然怀有坚定民族复兴之信念,不屈不挠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主义和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成为中华民族无数次挫折奋起之后的唯一历史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6]一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在遵循历史选择、历史文化、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任务进行抉择的过程和结果。实践告诉我们,哪种理论能够正确解答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性课题,就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指导;哪条道路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哪种社会制度能够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中国梦,就会成为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哪种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民完成这个历史任务的人心,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思想精神的力量。在经历无数次艰难抉择、付出重大牺牲之后,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找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希望,从而郑重选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行动指南,自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正是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历史任务,从根本上确立起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历史总是曲折的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历史也不是直线式前进的。我们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照搬书本不行,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行;同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也是充满坎坷的,教条主义不行,照搬苏联模式也不行。事实上,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并不等于找到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并不等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只是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悠久的民族文化,特定的时代环境,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通过回顾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党和人民在长期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遭受过重大挫折,付出了沉重代价,我们才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深刻表明,我们党提出的“四个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重大牺牲所取得的历史性结论。它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在170多年苦难历程的艰辛探索中的形成成果,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经验总结中形成的成果,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成果,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对今天来说,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多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正能量。
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源自实践的伟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自信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中国大地、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己选择、自我设计、独立自主地实现国家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能不能有“四个自信”,要看理论,要看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更要看实践效果。毕竟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
坚定“四个自信”来源于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史历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就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我国经济总量按汇率计算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其体量与当今的日、德、英三国总和相当。外汇储备连续多年超过3万亿美元。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法的测算,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从世界经济增长史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创造了人间“奇迹”。
“四个自信”来源于我们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披露: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加7311元,年均实际增长7.4%;2017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长7%,超过GDP增速0.1个百分点;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比2012年提高2、0.7和1.3个百分点;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比2012年减少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比2012年下降5.7个百分点;2013—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7%,比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快2.7个百分点。[7]中国在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内,就让整体中国人民人的生活水平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历史性飞跃。
“四个自信”来源于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影响力显著增强。当今,中国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前占世界经济份额的4%提高到现在15%,外贸进出口占全球1/10,成为世界出口第一大国、进口第二大国。“十二五”期间,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居首位,达到31.6%。这意味着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实践成就是最好的自信,没有一种抽象的自信能够与之辩驳。彪炳史册的伟大中国成就,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道路所取得的成功实践,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无一不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文化底蕴的凝聚作用。这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正确的。全党同志坚定“四个自信”最根本的实践基础就在这里。
当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尽善完美的。当今中国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历史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如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传统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等等,对此我们应理性客观分析。现今世界哪种社会制度没有一点缺陷呢?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缺陷更大。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变化已经很大了,是哪种主义让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这么快发展起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甚至连一些对中国抱批评态度的欧美学者也承认: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做法是最成功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只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但这一切丝毫不动摇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总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8]
[1][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4][6][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29.
[7]国家统计局党组.贯彻落实新理念,奋力创造新辉煌[J].求是,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