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养阴宁心法、补益心肾宁心法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2017-01-14梁雪邓洪恩毕珺辉段富津

中医药信息 2017年6期
关键词:柏子仁心法

梁雪,邓洪恩,毕珺辉,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经验传承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养阴宁心法、补益心肾宁心法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梁雪,邓洪恩,毕珺辉,段富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收集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近5年治疗不寐病的病案,按病证与治法归类,以治法为纲,概括为八种治法,并从中总结导师的学术思想,组方用药特点,以及相关药物的配伍意义与临床应用。着重介绍养阴宁心法和补益心肾宁心法,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国医大师;段富津;不寐;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

段富津教授为第二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国家级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创始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重点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方剂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笔者有幸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临证,亲聆教诲,总结出导师治疗不寐的治疗经验八法,即补血宁心法、益气宁心法、养阴宁心法、补益心肾宁心法、肝宁心法、化痰和胃宁心法、泻火宁心法、袪瘀宁心法。笔者将此八法进行病案分析,阐明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处方用药,组方原理,配伍关系,以及同类病案的相互关联,相互区别,同病异治的缘由,本文着重介绍养阴宁心法与补养心肾宁心法治疗不寐之验案,分析传承吾师之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1 养阴宁心法

养阴宁心法主治心阴虚之不寐。症见:失眠心悸,心烦不宁,梦多纷纭,潮热面赤,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

1.1 验案一

马某某,男,77岁,2009年9月29日初诊。主诉:不寐9年。自述于10年前患糖尿病及心律不齐,继而出现失眠。现入睡困难,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咽干口渴,耳鸣目暗,盗汗,大便秘结,唇色略黯。现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 mol/L。舌黯红少苔,脉结、促并见。处方:白参15 g,麦门冬20 g,五味子15 g,黄芪30 g,丹参20 g,山药30 g,山茱萸15 g,生地黄20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瓜蒌15 g,炙甘草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09年10月21日二诊,诸症好转,又自行按上方继服7剂,舌上有少许白苔,脉时而二三动一止。上方生地黄加10 g,7剂水煎服。2009年10月28日三诊,睡眠好转,但胃脘不舒,舌不红有少许白苔,脉偶尔一止。上方加陈皮15 g,7剂水煎服。2009年11月4日四诊,眠略差,脉较规整,上方加百合20 g,生地黄减10 g,7剂水煎服。

按语:该患因消渴病日久,燥热耗气伤阴,损伤心肾,心之气阴两虚,则心神失养。肾阴不能制阳,虚火上扰心神,神不守舍,而病不寐。正如《温病条辨·下焦篇·半夏汤》方后引汪按云:“不寐之因甚多,有阴虚不受阳纳者,有阳亢不入于阴者……有心液虚者”。[1]阴津亏少,心失濡养,心动失常,故见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营阴亏虚失于濡润,故咽干口渴、大便秘结;汗为心之液,阴虚生内热,虚热蒸迫营阴外泄,故而盗汗;心阴亏损,气血运行无力,则生血瘀,而见唇黯、舌黯;阴津不足则舌上少苔;心气不足,阴血亏虚,脉气不续,故见结、促脉。此案为心之气阴两虚兼有血瘀之不寐,宜用益气生津,养阴宁心之法。选用生脉散(《医学启源》)加减。方以人参为君,回元气于无有之乡,以复气虚之本而生津;臣以黄芪补气固表,助人参补气。麦门冬、生地黄养阴生津,《珍珠囊》谓麦门冬可“生脉保神”。四药配伍,参、芪补气,冬、地养阴,非但气阴双补,且能益气生津,使元气大旺,阴津速生。佐以五味子敛气生津,《医林纂要》称其可:“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与人参、麦门冬配伍即生脉散,大有补气益阴生脉之功。山茱萸、山药配合生地黄补养肾阴;丹参活血祛瘀,清心安神;瓜蒌利气宽胸,润肠通便;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与君臣配伍,且有缓急止悸之用。二诊舌上已见少许白苔,脉时而二三至一止,仍是气阴不足,故再加生地黄以滋阴养血。三诊时,觉胃脘不舒,加陈皮健脾理气。四诊时而睡眠略差,加百合养阴宁心安神。

1.2 验案二

彭某某,女,22岁,2012年8月26日初诊。主诉:不寐4年余。4年前高考后出现失眠,并伴心烦心悸,体瘦气短,口渴口干,夜间睡眠不足4 h,且醒后难再入寐,午后时有潮热,经来腹痛,量少,并伴有血块,面色淡黄。舌质淡尖微红,脉弦细数无力。处方:生地黄20 g,当归15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茯苓20 g,蜜远志10 g,丹参15 g,枸杞子15 g,白参10 g,麦门冬20 g,炙甘草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012年9月2日二诊,心悸失眠均好转,但脉略数。上方加地骨皮20 g,7剂水煎服。

按语:朱丹溪云:“人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该女子久读过劳其心,致使累及心血亏损,心失所养,神不守舍,故心悸不寐,且醒后难再入寐;为阴血亏虚之不寐。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心神,则心烦不安,《素问·痹论》中云:“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阴血虚少,营血失润而生血瘀,故经来腹痛而夹血块。久伤耗气,故见气短。气血不足,形体失养,故身体瘦弱。阴血不足故月经量少。舌质淡尖微红,脉弦细数无力,亦为阴亏血少及虚热之象。治宜补养阴血,宁心安神法。方选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减。清·吴澄在《不居集》中言“劳心焦思,耗血损气,致动心火而为烦热不寐干渴者,宜天王补心丹或资成汤。”方中用甘寒之生地黄、麦门冬入心经养阴生津除烦,清虚热为君药。臣以当归、枸杞子补血,与君药配伍,可阴血并补。臣以人参补气,配伍以上三药,以收益气生阴养血之功。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亦为臣药。佐以五味子之酸收固涩既可宁心安神,又能益气生津,且更有补而不失之用。茯苓、远志宁心益智安神;龙骨、牡蛎镇心安神,与诸补养宁心之品相伍,有标本兼治之能。少佐丹参入心经,养血活血,既可“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滇南本草》),又能活血调经。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共奏清热养阴、宁心安神之效。服7剂后,诸症好转,但脉略数,仍有虚热,故加地骨皮退虚热。

2 补养心肾宁心法

补养心肾宁心法主治心肾不足之不寐。症见:失眠少寐,不易入睡,睡而不安,头晕耳鸣,健忘恍惚,意志不定,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尖微红,脉细数。

2.1 验案一

高某某,男,18岁,2013年4月28日初诊。自述平素记忆力较差,长期学习紧张过度,逐渐发生失眠。近半年因迎接高考不寐加重,夜寐多梦易醒,头晕恍惚健忘,心烦易怒,纳食不佳,头胀目眩,面部易起痤疮,色红而痒。舌微淡,脉弦细。处方:龟板15 g,煅龙骨30 g,石菖蒲15 g,蜜远志10 g,五味子15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酒白芍15 g,茯苓20 g,炙甘草15 g,生薏苡仁2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嘱其适当休息,做些户外活动。2013年5月5日二诊,服药后,头脑有些轻松,入睡较快,但睡眠时间仍少。上方加合欢花20 g,14剂水煎服。

按语:该患素体偏瘦学习成绩欠佳,又因准备升学考试,学习压力较大,忧思劳神太过,耗伤心肾而不寐。心藏神,肾藏志,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心肾不足则神志不充,而病健忘。《类证治裁·健忘》曰:“人之神宅于心,心之精依于肾,而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性所凭也。”[2]学习压力过大,力不从心,诵读劳心,心神失守,故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心肾亏虚,神志失养,故头昏、目眩,恍惚健忘;思虑伤脾,脾主湿,湿郁则生痤而痒。脾运失权故见食少纳差。舌微淡,脉弦细亦为心肾不足之象。治宜补肾宁心之法,方选孔子大圣知枕中方(《备急千金要方》)加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中以血肉有情之龟板为君,其味甘性寒,入肾、心、肝经,滋肾养肝,养血补心,安神定志;《本草通玄》曰:“龟板咸平,肾经药也。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本草纲目》中又云其:“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再以味甘性平,入心、肝、肾经之龙骨为君,取其收敛固涩之力,收敛浮越之气,以其重镇安神之功,镇守躁动之心;《医方集解》曰:“此手足少阴经药也。龟者介虫之长,阴物之至灵者也;龙者,麟虫之长,阳物之至灵者也;借二物之阴阳,以补我身之阴阳。”石菖蒲芳香清冽,开通心窍,醒脑益智,《重庆堂随笔》中说:“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远志益智宁心之佳品,通肾气,达心气,二药用以为臣,四药配伍,交养心肾、镇心安神。佐以五味子、酒白芍滋阴养血,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茯苓、生薏苡仁健脾渗湿。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二诊加合欢花以悦心安神,治健忘失眠。

2.2 验案二

王某某,女,35岁,2009年5月7日初诊。主诉:患缺铁性贫血10年余,因惊恐后不寐多梦 4月余,胆怯易惊,常有畏惧感,不能独处,精神有时恍惚,腰髋酸痛,毛发逐渐疏稀,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略细。处方:熟地黄20 g,炒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枸杞子20 g,五味子15 g,茯苓25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黑芝麻25 g,炙甘草15 g,白参15 g,陈皮15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并嘱其振作精神,保持心态平衡,适当饮食调养。2009年5月14日二诊,诸症好转,但时有颜面潮热。上方加牡丹皮15 g,7剂水煎服。2009年5月21日三诊,基本无梦,但腰微痛。上方加山茱萸20 g,14剂水煎服。2009年6月4日四诊,睡眠佳,每夜睡眠7 h以上,发不脱。效不更方,继用上方7剂巩固疗效。

按语:此案为心肾不足之不寐。心藏神,主生血,血舍神,素患虚血,血虚则神不内守而不寐。肾藏志,主生精,精能化血,血能化精,血少则精亏,精为神之本,精亏则神不宁。《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恐伤肾”,肾伤则精亏,精不养神则不寐。《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惊恐伤神,神不守舍则不寐。神浮精亏则精神恍惚,善惊易恐。腰为肾之府,肾其荣在发,肾虚则腰痛,毛发脱落。舌淡,脉细皆为虚象。治宜补养心肾,方选仁熟散(《医宗金鉴》)加减。方中熟地黄甘温,补肾填精,养血安神,《药品化义》称其“益心血……养心神,宁魂魄”,《本草正》云其:“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臣以柏子仁,补心气,养心血,安心神;酸枣仁,养心血,益肝血,宁心安神,枸杞子甘润,补肝肾,益精血,坚筋骨,《药性论》称其“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五味子酸甘温,补肾固精,宁心安神。以上君臣配伍,大有益精,补血,养心安神,心肾同补之功。佐以人参、茯苓补脾益气,既可补气生血,又能补气生精,补后天以养先天,且有安神益智之用。龙骨、牡蛎,镇惊安神,收敛耗散之神。黑芝麻,补益精血并能乌发,少佐陈皮理气,使之补而不滞。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二诊时,因颜面时有潮热,故加丹皮以治无汗骨蒸。三诊时,因肾精不足故仍腰痛,加山茱萸以补益肝肾。服药4周后,神魂安定,恐畏不生,其寐安然。

[1] 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134.

[2] 林佩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1.

R249

A

1002-2406(2017)06-0110-03

黑龙江省整理、传承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课题(No.CZ14-15)

梁雪(1979-),女,高级实验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主要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段富津*(1930-),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

2017-05-03

修回日期:2017-05-30

猜你喜欢

柏子仁心法
柏子仁提取液对小鼠生发作用研究
柏子仁本草考证
柏子仁化学成分和药理成分的发展研究
论在禅宗思想影响下青花瓷“心法”之提升
我家秘方
我不知道的事(外一首)
寻找文本解读的“心法”
五味子茶治失眠
小模大样
邵雍先天之学对时代的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