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嵊县进士周汝士生平考略及周氏家族与王十朋因缘述论
2017-01-11钱汝平
钱汝平
(绍兴文理学院 越文化研究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016年11月,浙江省嵊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座南宋古墓,出土了一方墓志①。这方墓志的照片已发布于绍兴e网,笔者得以一见②。从照片看来,这方墓志虽已断裂,但文字尚清晰可辨。据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南宋太常寺主簿、嵊县(今嵊州市)人周汝士。墓志共14行,满行23字,共322字。这方墓志的记载可与地方史料互相补充佐证,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渊源以及南宋年间嵊县一带经济社会情况提供了珍贵的信息。墓志的作者是墓主的上司朝散郎行太常丞李嘉言。笔者不揣谫陋,对这方墓志试作释文,并对涉及的某些问题略作梳理,不当之处,敬请博雅君子不吝赐教。
一、宋故太常寺簿周公墓志
公讳汝士,字南夫,其先义兴阳羡人,避五代乱,因囗乎会稽之剡。曾大父过、大父瑜,皆囗僚,父亿,累赠朝奉郎,母过氏,赠安人。公以绍兴戊辰登进士第,调台州天台县主簿,再调婺州永康县丞。堂除扬州州学教授,改选差充临安府府学教授。丁安人忧,服除,以断制差知徽州婺源县。未赴,抗章丐闲,特差主管台州崇道观。秩满,差充制造御前军器所干办公事。会朝廷因囗,改除皇子魏王府记室参军事。王薨,差监行在左囗(当是藏字)封椿库。待次间,淳熙癸卯闰十一月以大理寺主簿召。明年五月,除太常寺主簿。十一月丙申,以疾卒于官,年六十有五,积阶至朝散郎,赐五品服。娶过氏、娄氏、秦氏,皆赠安人。男五人:长相之,承公遗泽;次本之、述之、格之、植之。女四人,适进士过垍、陈祖尹,馀未行。孙八人,男熺、烨,女皆幼。己酉,公之丧至自临安。明年二月庚申,葬公于邑之东南,乡曰仁德,地曰花田,山曰马鞍,因娄氏安人之藏其掩圹(疑当作“掩其圹”)也。朝散郎行太常丞李嘉言为之志。
二、周氏家世考略
关于周汝士的生平材料,宋王十朋《梅溪前集》卷二十《周府君行状》中有记载,为说明方便,今不嫌繁复全篇引录如下:
公讳瑜,字公宏,先世姑苏人也。高祖避五代乱,徙居于剡。曾祖荀,祖惟,父过,皆不仕。公为人纯厚质直,介然自立,以孝友闻于乡。治家有法,遇长幼以礼,闺门之内肃如也。宣和中魔寇犯邑,人仓遽奔匿,公独拥亲柩噭号,声彻闾里,冒兵刃扶护以毕窀穸,朝夕悲涕,不忍去墓侧。凶徒相戒曰:“无惊周孝子。”贼平,卒无恙。公喜儒学,尝辟家塾数十楹,延四方名士以淑诸孙。又制夫子暨十哲坐像,画七十二子于一堂,俾崇奉之,大书其侧曰:尔其亲师友之渊源,就功名之烜赫。浃日必设具以集之,亲究其能否。有励业者,喜见颜间,面加奖谕,冀其成就;稍怠堕,则谆谆戒敕,俾之自勉,由是咸自力于学。绍兴庚申秋,孙汝士预荐书;乙丑岁,世修肄籍大学。丁卯秋,汝士、汝能、世则联名乡荐。明年,汝士登进士弟。乡人荣之。公喜周急,视饥渴者如己,每盛夏,分命皂隶当往来之冲烹泉以救暍穷。冬集境内饥民,施以金谷。遇岁歉,发廪赈贷,命诸子悉宽逋负。剡之南有巨溪,实为要津,行者病涉,公首创浮梁以济。其子继之,至今蒙其利。初,先君嗜佛,公嗣志弥笃。凌晨焚香端坐,披阅藏经四十寒暑,手录因缘几百卷。每以所得语诸子,借示劝戒。剡有名刹,遭兵寇燔毀无馀,公割己赀,一新其栋宇。时私第犹未筑,家人以为言,公曰:“兹邑人植福之所,渠可後耶?”僧徒德之,祠公于佛舍旁,钦事以报公。又辟别馆,饭贫士及缁黄之流滋久不厌,其乐善好施出于至诚,初不求人知,而称道者不容口,其见重于人如此。公状貌魁伟,见者以为异人,自中年鳏居,不再娶,屏嗜欲,务养精神。平生未尝服药,既老,颜如婴儿,视听不衰,好事者争欲求见以叩养生之术。晚苦足疾,诸子和药以进,公郄之曰:“死生,命也,何以药为?”儿女涕泣以请,恝然弗顾。会孙婿高世絪以赴调告违,公曰:“吾某月日行矣。”至期,沐浴易衣而坐,神色如平时,谓诸子曰:“吾即行,若辈宜自勉。”言毕,奄然而逝,实绍兴二十一年十一月十有六日也,享年八十有八。公薄于世利,初以勤俭自守,不广赀产。自诸子既壮,悉以家事付之。积数年,富甲一邑,公视之恬然,不以经意。晚景门阑益盛,身寿康宁,每岁旦暨诞辰,燕坐高堂,子孙诜诜环列戏彩,甥婿无虑数十人,争先为寿,剡中以周氏为庆门,言五福者,以公为备。公娶里人孙氏,先公三十二年卒。男三人:长仁,承节郎;次侁,承信郎、婺州永康县监酒税,后公一年卒;季亿,先公七年卒。女四人:长适同邑吴宗,次适刘升,次适房先厚,次适过谔,其夫皆早死,诸女孀居,终不改志。男孙九人:世光、汝贤、汝士,左从政郎;汝弼,早卒;世修、汝能、世则、汝砺、世南,皆业儒。女孙六人:长适同邑进士盛卞,次适泰州助教过焌,次适成忠郎、通州支盐高世絪,次适进士商汝霖,次适右迪功郎徐与夔,次适右修职郎、潭州醴陵县尉姚寔。曾男孙十有二人,曰之元、之纯、之文、之纲、之彦、之茂、之奇、之翰、之才、之望、之邵、之美;曾女孙十有二人,长适进士史之才,次适左迪功郎、明州慈溪县主簿陈嘉善,余尚幼。某无似,获与公之孙世修同舍上庠,道岀剡溪,尝登公堂,获承謦欬之余。他日再至而公逝矣。癸酉秋,公长子仁移书谓某曰:“吾将以十二月十八日葬吾父于邑之方山乡马鞍山之原,祔先夫人之陇也。子辱与吾儿游,知其平生之详,愿状其行,吾将乞铭于士大夫以藏诸幽。”某辞鄙陋不获,谨撰次所闻如右。谨状。③
周府君是周汝士的祖父周瑜,是一位乐善好施的富家翁。这篇行状对周氏一族的家世情况记载颇详,也提到了周瑜葬在“马鞍山”,与周汝士墓志提到的“山曰马鞍”可相印证,足证马鞍山乃是周氏家族的墓地。但这篇行状涉及周汝士的记载并不多,只提到了其预荐书、中乡荐、登进士以及曾为左从事郎的情况。传世文献关于周汝士的记载极少,除南宋佚名所编《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有周氏小传及南宋高似孙所撰《剡录》卷一收录有周氏作于乾道癸巳(1173)六月的《修学碑》一文外,几乎空白。对周汝士履历记载较详的要算康熙《嵊县志》,该书卷十《人物志·列传》说:
周汝士,字南夫,上世姑苏人,避五代乱,来家剡。至大父瑜,赀产甚裕,族聚千指,辟舍购书,捐重币延名士训子若孙及宗姻之有志于学者。汝士天资颖出,绍兴间与从兄世修、世则及永嘉王十朋同游太学,世修太学首中选,补内舍生。明年,汝士与世则及弟汝能试乡举,联名荐礼部。汝士遂登进士,授右从事郎、永康县丞、太常簿,进左奉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以忧归。先是,汝士既及第,即招致王十朋为宾师,使其子弟益励学。居数年,汝能中乙科,十朋为伦魁,当事称为盛事。周氏一门登科者七人,与乡荐者十数人,文物之盛,为邑首称,由汝士发之。其行义卓越,亦可想而知也。家有渊源堂,制先圣十哲像,列七十二子,傍为五斋,盖古家塾之遗意云。④
因此,这方墓志的出土为我们考察周氏的生平履历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将上述墓志和《周府君行状》《人物志》相互对照,的确可以获知关于周汝士及其家族的更丰富的信息。墓志与《周府君行状》《人物志》相较,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以往所不知的信息。第一,籍贯。《周府君行状》《人物志》只说周氏上世是姑苏人,说得比较模糊笼统,而墓志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其上世是义兴阳羡人,这就为周氏家族的寻根溯源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第二,仕履。《人物志》对周氏的仕履记载比较简略,而墓志记载较详,基本上已概括了周氏一生的仕履。《人物志》只记载了其授左从事郎、永康县丞、太常簿,进左奉议郎,主管台州崇道观一节,以后的履历概付阙如,而主管台州崇道观之前的履历也还有不少缺略。比如周氏登进士后的第一个实职是天台县主簿,而且在担任永康县丞后周氏还连续担任了扬州州学教授、临安府府学教授等职,并在临安府府学教授任上丁母忧,服除,再差知徽州婺源县,未赴,特差主管台州崇道观,而《人物志》却说是在主管台州崇道观任上丁忧,显然错误,自当以墓志为据。官阶方面的记载《人物志》较详,比如周氏考中进士后,被授左从事郎,从事郎是进士起家的官阶,从八品,后进阶左奉议郎,奉议郎宋元丰改制用以代太常丞、秘书丞、殿中丞、著作郎,正八品,这是墓志所没有的;但墓志提到了周氏最后的官阶,“积阶至朝散郎,赐五品服”,朝散郎,从七品。这一点也为《人物志》所无,两者可相互补充。从中也可知,周氏官阶的晋升其实很缓慢,从绍兴十八年(1148)考中进士被授从事郎(从八品)到淳熙十一年(1184)去世,积阶至朝散郎(从七品),三十六年间只晋升了一品。第三,生卒年。关于周氏生年,史书有记载,但卒年未详。现在学界一般据《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记载,定周氏生年为公元1127年:“(第四甲)第三十八人周汝士,字南夫,小名阿崇,小字宗山,年二十二,八月初六日生,外氏戈。偏侍下,第六十五,兄弟终鲜。三举。娶娄氏。曾祖迂,故不仕。祖瑜,未仕。父亿,故不仕。本贯绍兴府嵊县仁德乡甘棠里,祖为户。”⑤绍兴十八年为公元1148年,当时周氏为二十二岁,则其生年确为公元1127年,比如尚恒元、孙安邦主编的《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杨倩描主编的《宋代人物辞典》“周汝士”条⑥都是这样处理的。而曾枣庄、刘琳主编的《全宋文》所撰的“周汝士”⑦小传则定其生年为公元1126年,未知何据。或许《全宋文》的编者所据的《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本子“二十二”作“二十三”亦未可知,或者算的是实年,而不是虚年。但据墓志,周氏卒于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时年六十五岁,则其生年当在公元1120年,《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的记载显然错误。古代科举考试往往有官年、实年之分,布衣士人在报名科考时,常有隐瞒实际年龄的现象,会尽量将年龄填小,而因此科举文献上的年龄记载往往不足凭信。洪迈《容斋四笔》卷四“实年官年”条对此现象有明确的记载:
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说,前此未尝见于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不幸潦倒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入仕,不得不豫为之图。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然守义之士,犹曰儿曹甫策名委质,而父祖先导之以挟诈欺君,不可也。比者以朝臣屡言,年及七十者不许任监司、郡守,搢绅多不自安,争引年以决去就。江东提刑李信甫,虽春秋过七十,而官年损其五,坚乞致仕,有旨官年未及,与之外祠。知房州章騆六十八岁,而官年增其三,亦求罢去。诸司以其精力未衰,援实为请,有旨听终任。知严州秦焴乞祠之疏曰:“实年六十五,而官年已逾七十。”遂得去。齐庆胄宁国乞归,亦曰:“实年七十,而官年六十七。”于是实年、官年之字,形于制书,播告中外,是君臣上下公相为欺也。掌故之野甚矣,此岂可纪于史录哉?⑧
可见普通士人参加科举考试有把年龄改小的习惯,而那些靠门荫入仕者却往往有把年龄改大的现象。这方周氏墓志为我们考察宋代科举考试的官年实年问题提供了一个著例。另外,《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还说周氏的外家姓戈,但据墓志,周氏外家姓过,其母过氏即是明证,盖戈、过音近而讹。再者,《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说周氏“兄弟终鲜”,其实周氏至少尚有一弟周汝能(此时周汝能早已出生),是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进士,于此亦可见古代科举文献的不足凭信。至于周汝士为什么要这样填写,或许周汝能已过继他人,故而周汝士未将其列入兄弟之数。又,《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说周氏曾祖父名迂,但据墓志,周氏曾祖父名过,自亦当以墓志为据⑨。又,《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说周氏“娶娄氏”,其实娄氏是续娶的,据墓志,周氏的原配是过氏,很有可能就是周氏母家人,大概周氏应试时过氏已卒,故周氏不填过氏而填娄氏。上述种种足可说明这方墓志的文献价值所在。
三、王十朋与周氏家族的因缘
周汝士家族是南宋时期嵊县最有名的科举家族,这是一个父祖几代靠力作治生或货殖起家,为子孙读书创造条件,进而使自身跻身文化士族的典型家庭,说它是嵊县科举史上最为成功的第一家族也不为过。这个家族不说获乡荐者,单登进士科者就有七人。据康熙《嵊县志》卷八《选举志·进士》,除周汝士外,其他六位进士是:绍兴二十七年(1157)王十朋榜周汝能,汝士弟,官至婺州教授⑩;淳熙二年(1175)詹骙榜周之纲,汝士从子,官至婺州教授⑪;淳熙十四年(1187)王容榜周之瑞,之纲弟,官至荆门军教授⑫;嘉定六年(1213)郑自诚榜周之章,之瑞弟⑬;嘉定十年(1217)吴潜榜周宣子(疑为子宣),之纲弟⑭;嘉定十六年(1223)蒋重珍榜周溶孙,宣子(疑为子宣)之子⑮。另,周汝士之子周之相虽未中进士,而靠恩荫入仕,也累官至鄂州观察使⑯。这种科甲连绵的现象,即使放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周氏家族之所以能形成这种科甲连绵现象首先是和周汝士祖父周瑜的努力分不开的。当时的周氏家族在祖上几代的努力下已经家资丰盈,“至大父瑜,赀产甚裕,族聚千指”,这就为周氏家族子孙通过勤奋攻读进入仕途创造了优裕的物质条件。更为难得的是,祖父周瑜虽未取得功名,但其实是一个乡间知识分子,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他性“喜儒学,尝辟家塾数十楹,延四方名士以淑诸孙。又制夫子暨十哲坐像,画七十二子于一堂,俾崇奉之,大书其侧曰:尔其亲师友之渊源,就功名之烜赫”(见上引《周府君行状》),并定期召集子侄询问课业情况,“有励业者,喜见颜间,面加奖谕,冀其成就。稍怠堕,则谆谆戒敕,俾之自勉。由是咸自力于学”(见上引《周府君行状》)。他还大量购书,以备子弟们研读,王十朋赞赏他:“君富端不俗,有钱长买书。家藏三万轴,不怕腹空虚。”⑰正是在“主翁兼种德,要与子孙看”⑱的家庭文化环境中,周汝士终于凭借自身的天资和努力于29岁时得登进士第,“乡人荣之”(见上引《周府君行状》)。
周汝士是周氏家族的第一个进士,他为周氏家族子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可谓催人奋进。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周汝士还有识人的慧眼和不同流俗的教育理念,他不拘成见,把在太学求学时的同舍生、在科名上远低于自己的王十朋请来嵊县教授自己家族的子弟。周汝士之所以能抛开科名高低的成见,“屈尊”请王十朋前来教授,看中的应该是王氏的才华。毕竟王氏与周汝士及其堂兄世则、世修都是多年的太学同学兼好友,彼此相知较深。王十朋也果然没有辜负周氏兄弟的期望,在他的教授和影响下,周氏家族子弟纷纷金榜题名。周汝能竟然和王十朋同中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进士,留下了一段师弟同时获隽的佳话。但是有些文献记载说王十朋与周汝士绍兴间“同游上舍。(绍兴)十八年,汝士第进士,延十朋为义塾师”,“后周氏一门登进士者七人,皆出十朋之门”⑲,其实是缺乏根据的。因为周氏家族的最后几位进士登科已在嘉定六年(1213)、嘉定十年(1217)、嘉定十六年(1223)了,从年辈上看来,不大可能直接出自王十朋之门。其实,王十朋在周氏家族的教学时间也不长,他从绍兴二十三年(1153)三月进入嵊县,到本年七月即离嵊返乡,在嵊教学也就短短数月。⑳或许王十朋对周氏家族的教育影响较深,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可能在精神上实现了代际传承,因此说他们是王十朋的再传、三传弟子,实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说“后周氏一门登进士者七人,皆出十朋之门”似亦无可厚非。总之,王十朋为南宋时期嵊县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说他是嵊县文化教育事业的功臣,并非夸大,而玉成此事的正是周汝士,因此也值得大书一笔。
四、周氏家族的联姻
从墓志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联姻的对象也往往是文化科举家族。他的女儿嫁给了进士过垍和陈祖尹。过垍,其人其事待考。宋代文献中提到的“进士”,含义往往比较宽泛,并不一定指真正考中进士的人,有时也泛称从事进士科考试者,如乡贡进士,就不是真正的进士,因此这个过垍是不是正式的进士,尚是一个问题。因周汝士母家姓过,其原配夫人亦姓过(很可能是周汝士母家人),因此,此过垍很有可能是汝士母家子弟。㉑而陈祖尹,史书确有记载,据南宋陈耆卿《赤城志》,陈祖尹是淳熙十四年(1187)王容榜进士,临海人,字伯任,官终知宣城县。㉒这或许可以看作是周氏家族为维持和巩固科举文化家族所作的一种努力,同时也为我们后人考察宋代嵊县文化家族的联姻现象提供了某些信息。
总之,新出南宋太常寺主簿周汝士墓志是一方颇具文献史料和历史文化价值的石刻资料,它可与乡邦文献互为补充,为研究墓主的生卒年月、家族情况以及南宋年间嵊县一带的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亟应引起重视。
注释:
①古墓位于嵊州市杨港路前园村花园地自然村西侧、亭山东南侧,是在杨港路东延工程施工时发现的。
②钱滨芬:《周汝士墓碑,见证嵊州石文化的精美》,http://gxxw.zjol.com.cn/gxxw/system/2017/03/21/021128102.shtml,2017年03月21日。
③王十朋:《梅溪前集》卷二十《周府君行状》,《四库全书》第115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98-300页。
④《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4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199-200页。
⑤《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四库全书》第44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71页。
⑥尚恒元,孙安邦主编:《中国人名异称大辞典》(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5页;杨倩描主编:《宋代人物辞典》(下册),河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41页。
⑦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5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⑧洪迈:《容斋随笔》,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536页。
⑨据上引王十朋:《梅溪前集》卷二十《周府君行状》:“公讳瑜,字公宝……曾祖荀,祖惟,父过,皆不仕。”则可知周汝士曾祖父确名过,而不是迂。
⑩⑪⑫⑬⑭⑮⑯康熙《嵊县志》卷八《选举志·进士》,《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4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171,171,171,171,171,171,174页。但据墓志,周汝士长子是相之,与《嵊县志》不合,或为改名所致。
⑰⑱王十朋:《梅溪前集》卷六《书院杂咏》,《四库全书》第115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153页。
⑲康熙《嵊县志》卷九《人物志·寓贤》,《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4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版,第197页。
⑳见周洪才:《新发现的王十朋、朱熹轶文及其文献价值》,《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㉑据上引王十朋:《梅溪前集》卷二十《周府君行状》,周氏与过氏通婚频密,周汝士的一个姑姑适过谔,一个妹妹(或堂妹)适泰州助教过焌。这个过氏疑即是周汝士母家。看来,嵊县周氏与江苏泰州过氏有世代联姻之谊。
㉒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十三《人物门》,《宋元方志丛刊》第7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5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