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及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
2017-01-06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
(廊坊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北 廊坊065000)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及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张蓓蓓,李会敏,郭莹辉
(廊坊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河北 廊坊065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率较高,但DPN起病隐匿,临床症状晚于病理改变[1],很容易造成漏诊,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于DP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2],具有重复性好且安全无创优点。本文旨在探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诊断价值及评估新型方法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DPN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PN组),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为45-70岁,平均(55.3±6.4)岁,病程4个月-15年,DPN平均病程(4.8±1.8)年,同期入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5-70岁,平均(55.5±5.8)岁,两组入组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
DPN患者诊断标准:(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无活动性视网膜病变;(3)血压>120/60 mmHg;(4)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及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2)糖尿病足;(3)伴有严重肝肾疾病者;(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者如多发性硬化、红斑性肢痛、脊髓疾病、腕管综合征、颈椎病、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痛等;(5)对芪明颗粒过敏者。对照组诊断标准:(1)无糖尿病病史;(2)无家族性神经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史;(3)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4)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及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及食物;(5)无毒物及化学物质接触史,无饮酒史。
1.3 方法
入组人员均于餐后2 h,放松仰卧位,采用丹迪Keypint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室温保持在22℃-25℃,皮肤温度在32℃-37℃,检测方法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与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的肌电图诊断标准检测规范[3]。疾病组患者再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尼莫地平8 mg/次,1天1次,连用1个月,芪明颗粒4.5 g 1天3次,连服3个月,保留常规治疗方法,进行饮食、运动及常规药物治疗,使血糖、血压、血脂达标,常规治疗药物主要为维生素B1、腺苷钴胺等。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PN组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DPN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均明显慢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DPN组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2 神经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血糖<7 mmol/L与≥7 mmol/L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差异不明显,均P>0.05;病程<5年与≥5年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神经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2.3 DPN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DPN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见表3。
表3 DPN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异常改变,1例轻微头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和明显的血糖变化。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多为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可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本病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包括高血糖、醛糖还原酶-多元醇-肌醇途径开放、蛋白糖基化异常、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和低血糖发作等,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血管病变可引起神经组织局部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受到影响,影响神经细胞的代谢,致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目前,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醛糖还原酶抑制剂(tolrestat)或抑制蛋白非酶糖化(氨基胍)、改善神经缺血(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但缺乏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早期确诊是DPN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对周围神经的损害以往多靠病史及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症状/神经缺陷评分(NSS/ND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MNSI)、多伦多评分(TCSS)和定量感觉测定(QST)(包括单丝检测、音叉振动觉检查、温度阈值检测等),但易受主观因素、仪器或刺激特性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且确立诊断时神经的病变多较严重,早期DPN的诊断利于病情的控制,因而,DPN的早期诊治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DPN运动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时间晚于周围神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是公认的DPN诊断最敏感的检测手段,是现阶段DPN诊断的金标准[4],包括MCV和SCV,可直接反映髓鞘功能。DPN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说明运动神经损害最先累及大直径有髓纤维[5],且由于运动神经代偿能力强,所以临床症状不如感觉神经出现的早且明显。本文结果显示,DPN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均明显慢于健康人群,表明NCV的减慢为DPN确实可靠的指标,对糖尿病患者常规进行NCV的检测,能够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病变,在DPN还未出现临床表现时,即可诊断出DPN[6]。
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有效控制高血糖并不能完全预防DPN的发生,除了高血糖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导致DPN的发生。长期高血糖导致代谢紊乱发生,致使许旺氏细胞或髓鞘或轴索受到损伤,引起NCV减慢,长期高血糖又会导致神经内膜上微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神经细胞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纤维的变化[7]。本研究显示,血糖<7 mmol/L与≥7 mmol/L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差异不明显,病程<5年与≥5年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差异明显,表明,NCV的减慢与空腹血糖关系不大,与病程存在明显相关性,病程越长,NCV减慢的程度越大,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是引起NCV减慢原因之一。
尼莫地平是临床常用的安全、有效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阻滞钙内流,降低细胞去极化能力和神经异常自发性活动,同时扩张神经血管,增加神经血流量,且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神经组织内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神经传到速度。Jayaprakas等[8]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能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代谢。Kappelle等[9]研究表明,尼莫地平能够促进糖有氧代谢和氧化利用,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芪明颗粒由黄芪、葛根、地黄、枸杞子、决明子、茺蔚子、蒲黄、水蛭等中药提取精制而成,具有益气生津、滋养肝肾、通络明目,有血液保护、血管保护、视神经保护、视网膜抗氧化四重保护,标本兼治。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和黄芪多糖等,地黄有效成分为梓醇,二者均具有一定降糖作用,葛根能够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作用,水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水蛭素、抗血栓素,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作用,枸杞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枸杞多糖,具有降糖及抗脂质氧化功能,茺蔚子改善微循环,因而,芪明颗粒可同时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达到治疗作用。芪明颗粒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明确的验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两种并发症,由于二者同属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发生时间具有相似性。芪明颗粒可以降低微血管的高通透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多元醇通路异常活跃,增强微循环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损伤,多靶点协同干预微血管病变,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各种症状[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MCV值,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SCV值,表明尼莫地平联合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伴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病程越长,减慢的程度越明显,与血糖水平没有明显相关,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能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临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1]袁 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病理类型以及相关的电生理改变[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8,16(6):321.
[2]蒋秀娟,蒋 红,王 灵.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5):56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一)[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4):279.
[4]王贵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及病理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志,2007,16(1):44.
[5]Sax DS,Kovacs ZL,Johnson TL,et a1.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estimation of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J].Prog Clin Biol Res,1981,52(52):113.
[6]陈阳美,林丽萍.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4,13(2):67.
[7]Spruce MC,Potter J.Coppini DV.The path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a review[J].Diabet Med,2003,20(2):88.
[8]Jayaprakash P, Bhansali A, Bhansali S,et al.Validation of bedside methods in evaluation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1,133(6):645.
[9]Kappelle AC,Biessels GJ,Van Buren T,et a1.Effects of nimodipine on sciatic nerve blood flow and vasa nervorum responsiveness in the diabetic rat[J].Eur J Pharmaeol,1993,250(1):43.
[10]刘爱琴,廖品正,郑燕林,等.芪明颗粒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抗氧化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13(3):128.
[11]叶河江,段俊国,廖品正.芪明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多元醇通路的影响[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1,1(1):24.
1007-4287(2016)12-2112-03
201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