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的应用效果
2017-01-05吴东丽
吴东丽
(新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医院 妇产科 河南 郑州 452370)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的应用效果
吴东丽
(新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医院 妇产科 河南 郑州 452370)
目的 分析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76例生殖器萎缩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1)。观察组先给予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再进行取环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环术,比较两组宫颈软化效果、取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宫颈软化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应用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可促进宫颈扩张,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戊酸雌二醇;生殖器萎缩妇女;米非司酮
宫内节育器在我国具有半个世纪的使用史,是目前育龄女性常用的避孕工具,可避免意外怀孕给女性带来的较大伤害。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机体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量减少[1],进而出现绝经现象,不会发生再次妊娠,若继续将节育器留置宫内,可能对机体不利,因此提倡将其取出,但绝经后妇女子宫弹性下降,萎缩变硬[2],使取环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本研究分析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接收的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76例生殖器萎缩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31)。其中观察组年龄51~72岁,平均(62.07±5.48)岁,节育器放置年限10~32 a,平均(21.44±3.60)a;对照组年龄50~72岁,平均(61.92±5.45)岁,节育器放置年限10~3 a,平均(21.46±3.62)a。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取环术进行操作,取出宫内节育器,术后给予药物预防感染。观察组:于取环术前给予1 mg/d戊酸雌二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99)和50 mg/d米非司酮(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戊酸雌二醇连续使用1周,米非司酮连续使用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宫颈软化情况,以优良率表示宫颈软化效果,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优:宫颈口扩张,直径3 mm扩张棒可顺利进出;良:宫颈口未扩张,但探针可顺利进出;差:不满足以上标准者。记录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2 结果
2.1 宫颈软化效果 观察组宫颈软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软化效果比较[n(%)]
2.2 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宫内节育器基本不会对女性的生活造成影响,能达到较好的避孕效果,可使用年限较长,具有安全、可逆、有效的特点,易被广大女性所接受。随着绝经期的延长,女性子宫和宫颈发生萎缩,宫腔变小,宫颈管消失,易引发感染、宫内节育器移位、出血等并发症,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3-4]。
表2 两组取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宫颈软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取环术前应用戊酸雌二醇和米非司可促进女性宫颈的扩张,有利于取环术的进行。戊酸雌二醇归属于天然雌激素制剂雌二醇的前体,口服后可增加黏膜弹性,促进子宫内膜轻度增生,有利于节育器的松动,使宫颈黏液分泌增加,对萎缩的阴道和宫颈具有软化作用,从而提高取器的成功率。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可改变基质组成物质,降解胶原纤维,促进子宫内膜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降低子宫颈对机械性扩张的阻力,减少取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
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应用在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可促进宫颈扩张,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1] 杨海英,刘新英.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术前42例[J].中国药业,2015,24(9):111-112.
[2] 纪静,时秀洁,纪昕.尼尔雌醇和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439-441.
[3] 李琳,刘云华.3种药物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86-88,91.
[4] 杨红,陈红,王珣,等.戊酸雌二醇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系统评价[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651-656.
R 715.2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2.079
2016-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