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

2017-01-04文家春卢炳克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审查员专利审查实质

文家春,卢炳克

(1.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 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

文家春1,卢炳克2

(1.同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上海 200092;2.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本文从专利申请自身特征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微观因素。随机选取2001—2010年在中、美、日三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族为样本,构建两水平模型分析技术领域、申请人特征、专利文献特征与专利实质审查周期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专利实质审查周期不仅与技术领域关系密切,而且与申请人的国籍、权利要求数、引用数量、申请途径显著相关。研究成果一方面对政府在完善专利申请制度、健全审查员培训制度以提高实质审查效率方面具有借鉴意义,另一方面对专利申请人如何缩短实质审查周期、获得更快的专利授权具有指导意义。

实审周期;申请人特征;专利文献特征;两水平模型

据《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15年版》,2015年世界专利申请量268万件,授权量118万件,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10万件,占世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41%[1]。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已高于专利审查审结的速度,201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日本特许厅、欧洲专利局、韩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待审量分别为60万件、36万件、31万件、20万件,2013年四大局专利待审量分别为59万件、37万件、19万件、18万件[2],专利审查机制运行中出现了审查积压、审查时滞问题,审查周期受到了较大影响。专利审查周期的长短影响企业对市场的可预期性和专利系统对技术创新的产出和扩散的激励作用,过长的专利审查周期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预期和获利周期,从而使得专利系统的运行困难,阻碍技术创新[3]。因此,在保证专利审查质量的同时,缩短专利审查周期成为各国面临的日益紧迫的问题。

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长短是外部宏观因素和内部微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专利系统运作的基础是专利申请,微观层面的专利申请从根本上影响专利审查系统的运作,另一方面宏观政策的制定也以微观的专利申请为规制对象,因此微观因素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4-9],并没有从微观层面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进行探讨。本文针对研究中的空白,从专利自身特征的微观层面出发,随机选取2000—2010年在美国、日本、中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作为样本,构建两水平模型,探讨专利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国籍、专利申请人经验、专利权利要求数、专利文献引用量、专利申请途径等因素与专利实质审查周期之间的关系。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专利实质审查周期是指专利申请提交实质审查日与其授权日(驳回日)之间时间长度的平均值。影响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诸多因素按照其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是指来自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因素;微观因素是指来自专利申请自身的影响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因素,如图1所示。为了确保专利技术与专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人、专利文献的对应性,本文选择简单专利族作为研究对象,简单专利族是指一组专利族中所有专利都以共同的一个或者几个专利为优先权。

图1 专利实质审查周期影响因素

1.1 技术领域与实审周期的关系

技术领域对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技术成熟度和技术复杂程度对实质审查周期的效应。首先,由于专利审查员的技术知识是一定的,当新的技术领域出现时,审查员需要学习并适应新技术的特点,因此新型的技术领域其专利实质审查周期要长[10]。其次,不同的技术领域审查员检索所获得的技术不同,如计算机领域审查员能接触到的大部分为形式的现有技术,如现有专利和在线期刊,却很难接触到产品目录、计算机源代码类的现有技术,相比之下在机械领域、化学领域,审查员可检索到的现有技术就全面得多[11]。最后,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的复杂度不同,尤其是化学、制药和半导体领域,一般其技术发明周期长,投入成本高,创新度高,对专利保护的要求程度高,其技术复杂程度高[12]。因此H0: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审查周期存在较大差别。

1.2 申请人特征与实审周期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国家专利局的专利审查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13-14]。但是每个专利局接收到的专利申请在申请文件的质量、技术领域、权利要求、引用数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不同国家专利局专利审查时间的简单测量只能反应被研究的国家专利局在专利审查方面的平均速度,不能反映在实质审查过程中专利局对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利申请是否具有统一标准,其审查实质过程中是否存在对本国专利申请的战略保护,即专利审查周期和申请人国籍之间是否存在关系。为了研究专利申请人国籍对专利审查周期的效应,我们以简单专利族为对象,研究简单专利族中的专利在本国申请是否比在国外申请更快被授权。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同一简单专利族中,申请人在国籍国的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周期短。

申请人的经验是指该专利申请提交前,申请人在受理局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数量。由于申请人对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以及与专利局的交互经验不同,专利申请过程中申请人的经验可能对专利审查时间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问题,在理论研究上存在争论,而实证研究一直未证实。一种观点认为,本国的申请人比国外的申请人更了解本国专利局的审查标准和要求,更能在技术方案中凸显技术的优越性,因此申请人的经验对实质审查周期影响不大[15]。但是另有研究认为日本专利特许厅建议在日本申请专利所聘请的代理人中,应包括具有本国国籍的专利代理人,另外欧洲专利商标局也强烈建议聘用本国的专利代理人,这样就削弱了申请人经验的优势[16]。基于以上观点分歧,假设H1:同一专利族中,申请人在其国籍国申请的专利的实质审查周期短;H2:同一专利族中,专利申请人在受理局的申请经验越丰富,被申请专利的实质审查时间越短。

1.3 专利文献特征与实审周期的关系

专利的实质审查时间还受到专利技术特征的影响,专利文献特征是专利技术特征的直接反映。

权利要求是申请文献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申请人在专利申请中请求保护的技术范围,是区分被申请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以权利要求为基础进行检索、对比,因此权利要求数多的专利审查可能耗费等多的审查时间。另外,研究发现权利要求数反映了被申请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越复杂耗费的实质审查时间越长[17]。因此我们假设同一专利族的专利其权利要求数越多,其实质审查时间越长。

在专利审查过程中,专利审查员通过审查申请中的引用文献,来分析一项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因此专利申请中的引用数量越多,审查员的阅读、分析量越大,所耗费的实质审查时间越长。已有研究发现专利申请文献的引用量与专利技术的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有关,申请文献中引用数量越大,说明该技术的重要性和技术的复杂程度越高,在专利审查员素质一定的情况下,技术的重要性和复杂度也直接审查所耗费的时间[18-19]。因此,我们假设同一专利族的专利,专利文献中的向后引用数越大,实质审查时间越长。

向国外申请专利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国外申请,一种是通过《国际专利合作条约》(即PCT)的途径。PCT申请中国际局对国际申请进行国际检索,并出具检索报告说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指定国在决定该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时可以参考该报告,从而简化了国际发明专利的保护方法,使其更为有效和经济,提高专利审查效率。可以预见,通过PCT,专利申请过程中更加容易落实国民待遇原则,PCT的实质审查中本国人的优势并不明显;国际检索报告对受理局的专利审查具有参考价值,从而缩短了实质审查周期。因此假设H3:同一专利族的专利,专利文献中的权利要求数越多,实质审查时间越长;H4:同一专利族的专利,专利文献中的向后引用数越大,实质审查时间越长;H5:通过PCT申请的专利,其实质审查时间短。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微观因素对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为了测量专利申请人国籍、申请人经验对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我们在分析同一技术在不同国家申请专利的审查周期和该专利申请人国籍、申请人经验之间的关系时,需要选择在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国家申请过专利且具有单一优先权的专利族,确保了同一技术在一个专利局的优先申请和在其他专利局的专利申请的一对一关系。另外,由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和技术创新程度的不同,专利审查员对不同技术的审查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减少专利技术异质性导致的审查差异的影响,在测量专利权利要求数、专利文献引用数、PCT申请对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时,也需要以专利族的形式研究专利自身的特征对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

每个专利族中包括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专利,由于被选择的专利族是基于同一优先权,因此每个专利族中的专利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不同的专利族之间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数据呈现层次结构,如图2所示。传统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假设不能适合此类数据的要求,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会产生较大的估计误差,得出错误的推论。如果对专利族和专利个体分别进行数据分析,对于个体水平而言,注重了个体特征,但忽略了专利族间的变异;对于组水平而言,注重了组水平特征,忽略了组内变异和个体水平变异,使得样本量大大缩小,降低了模型的统计功效。另外,专利个体水平上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随专利族不同的变化而变化,即存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关系异质性问题。

图2 数据结构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使用多水平模型对该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多水平模型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美、英的教育统计学家探讨并应用于教育学领域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随后在社会学、卫生及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经济学领域,多水平模型的应用并不多,只有国外少量学者将其用于研究多国净收益增量估计等问题[20]。但在国内未见多水平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外均未见多水平模型在专利计量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图2的数据结构,我们建立两水平线性分析模型。yij表示第i个专利族(第二层次)第j个专利(第一层次)申请的观测变量,j表示水平1,i表示水平2。

水平1:yij=β0i+β1ixij+eij

水平2:β0i=β0+u0i,β1i=β1+u1i

总模型为:

yij=β0+β1xij+μ0i+μ1ixij+eij

式中,我们引入更多的解释变量x1ij、x2ij、x3ij、x4ij、x5ij,分别表示第i个专利族第j个专利的权利要求数、申请人国籍、申请人经验、是否为PCT、引用数量,模型(1)为:

yij=β0+β1x1ij+β2x2ij+β3x3ij+β4ij+β5x5ij+μ0i+eij

2.2 样本选取和数据收集

研究样本的专利族数据具有以下特征:①样本为2000—2010年在美国、日本、中国进行了专利申请并已审结的专利申请及其专利族;②为了研究技术领域与实审周期的关系,我们选择了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排前五名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计算机、通信等新技术领域和电器机械等传统技术领域;③由于本研究的专利审查周期是指实质审查时间,因此样本的选取均为发明专利;④为了确保同一技术在一个专利局的优先申请和在其他专利局的专利申请的一对一关系,我们排除复杂优先权,选择单一优先权的专利族。

本文通过Incopat数据库检索上述专利族,并根据IPC分类号筛选出“计算机”“电器机械”“数字通信”“测量”“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族,随机选取其中的280个专利族作为样本。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日本特许厅网站和欧专局的网站对280个专利族中专利的专利号进行检索,通过阅读专利文献统计每个专利的专利申请人、申请人国籍、权利要求书、引用数量、是否为PCT申请。通过Incopat数据库,把“专利申请人”作为检索词,检索其在不同国家申请该专利前,在不同国家申请的专利数量来衡量申请人的经验。通过对280个专利族的检索,共检索专利857个。

2.3 变量描述

(1)专利审查周期。本文将专利实质审查时间作为因变量,研究专利审查周期和专利各特征之间的关系。专利特征主要是影响发明专利的实质审查时间。专利的实质审查时间是指专利局进行实质审查日到专利授权日之间的时间段。

(2)专利申请人特征。专利申请人特征包括专利申请人的国籍和经验。专利申请人的国籍可以在专利文献中获得,专利申请人和受理局是否为同一国籍均以0~1来测量。我们用截止专利申请日专利申请人在该申请国申请并获得授权的专利的数量来衡量专利申请人经验,该数据通过Incopat数据库获得。

(3)专利文献特征。专利本身的特征包括技术领域、专利权利要求数、专利引用数量、申请途径。

按照权利要求的形式,权利要求可以划分为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独立权利要求是从整体上反映技术方案,并记载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需的必要技术特征。从属权利要求只是对独立权利要求的进一步限定。另外,通过与审查员座谈我们发现审查员主要是对独立权利要求进行实质审查,因此选择独立权利要求数来衡量技术的复杂程度。

专利引用数量包括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向后引证专利数、该专利引用的科技文献数量、该专利引用的非科技文献数量,我们用三者之和来表示专利引用数量。专利引用数量的多少代表了该专利技术的重要程度和复杂程度。

国际专利的申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向每一个国家递交申请,另一种是PCT国际专利申请。PCT国际专利申请制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节约审查成本、提高审查效率,因此国际专利是否为PCT申请可能会影响专利审查周期的长短。是否为PCT申请我们用0~1来衡量。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

对原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其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图3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国、日本的专利平均实审时间差别较小,然而三国的国内申请人专利实质审查周期明显小于其平均实质审查周期,这初步说明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存在国家保护审查的倾向,本国的专利申请可以获得更快的专利授权。图4的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实质审查周期存在较大差异。通信领域的审查周期最长,电器机械领域的审查周期最短。这可能是由技术的成熟度和复杂程度决定的,数字通信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技术复杂度越高,专利审查员在审查过程中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技术,专利实质审查周期越长,H0得到证明。

图3 不同国家和本国人专利申请的平均实审周期

图4 不同技术领域的平均实审周期

3.2 分析结果

运用两水平模型可以分析专利特征对专利审查周期的影响,表1和表2是利用MLwiN软件分析的结果。

表1 模型(1)的IGLS估计及检验

表1给出了模型的 IGLS 估计及检验的P值,可以看出,权利要求数效应的P值为0.00,可见权利要求数与专利审查周期显著相关,专利权利要求数越多,专利实质审查时间越长,H3得到证明。这说明专利权利要求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审查员工作量的大小,从而影响专利审查时间。申请人国籍效应的P值为0.04,专利申请人国籍与实质审查周期显著相关,申请人在本国申请专利比在国外申请能获得更快的授权,H1得到证明。这说明国民待遇原则在专利审查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专利审查成为国家保护本国优势产业的战略手段之一。引用数量效应的P值为0.03,引用数量和专利实质审查周期显著相关,专利的引用数量越多,该专利的专利审查周期越长,H4得到证明。这说明技术越复杂,审查员对技术的理解越困难且相关技术对比量越大,专利审查时间越长。PCT的效应很小,并且不显著,但是其P值为0.06,接近置信水平0.05。申请人经验的P值为0.93,与置信水平相差较大。

为了进一步明确PCT和申请人经验对专利实质审查时间的影响,将其他变量从模型中剔除,拟合两水平回归模型后的IGLS估计及检验结果列在表1的后两列。可见,PCT效应的P值是0.01,在置信区间范围内,PCT与专利审查周期显著相关,PCT的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权利要求数、国籍、引用数量较为显著掩盖了PCT的影响,H5得到证明;而申请人经验的P值为0.99,与专利审查周期并不显著,H2没有得到证明,原因可能有二:①很多国家规定在该国申请专利需要由本国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理,从而避免了由于专利申请人不熟悉申请国专利审查流程和标准造成的审查时间延长;②及时专利申请人在该国的申请经验匮乏,但是由于其专利申请科学合理,审查过程中补正次数少,因此其耗费的审查时间较短。

表2 模型(2)的IGLS估计及检验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发现,专利自身的微观特征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长短有重要影响。通过统计性描述发现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实质审查周期差别较大,新技术领域比传统技术领域的实质审查周期长。基于数据的层次性,利用两水平模型研究发现专利申请人的国籍、权利要求数、引用数量、是否为 PCT 申请对专利实质审查周期的影响效应较大,而专利申请人经验对审查周期的影响因素并不显著。

以上研究对国家缩短专利审查周期有以下启示:第一,适当提高权利要求附加费的收费标准。权利要求的数量直接影响审查时间,适当提高权利要求附加费的收费标准可以避免申请人对权利要求的滥用,缩短“一通周期”。第二,加强国际合作,互相利用专利审查结果,不仅有利于减少国家保护性审查,使本国申请人快速获得国外授权,而且有利于减轻国内审查员的工作压力。第三,保证专利审查员的数量和质量,改革审查员的激励机制。引用数量代表了技术的复杂程度,技术越复杂,审查时间越长,因此需要扩招审查员并加强现有审查员再培训和技术更新工作,增加审查员的晋升空间,减少审查员的离职率。第四,实施专利检索与翻译外包措施。研究发现专利审查员的工作负担较大是造成专利审查周期延长的重要原因,可以考虑将专利检索与翻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以减小审查员的工作量,使审查员的精力集中在技术对比和授权决定方面。

以上研究对专利申请人如何更快获得专利授权有以下启示:第一,提高申请人自身的专利信息利用能力。中心化引用量和平均引用量的交互效应的系数为负,说明一个专利族的专利引用数量比较多的专利族,其中专利引用数量比较少的专利其审查时间更长,这是因为该技术涉及的相关技术较多,专利文献撰写过程中没有提及,审查员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检索、对比,导致其审查时间增加。因此,提高申请人的检索能力,在撰写专利申请书前首先自行检索现有技术,从而提供更为全面的引用文献,在专利技术复杂程度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节省专利审查时间,加快审查速度。第二,科学利用 PCT 申请。PCT申请途径可以缩短专利审查时间,因此企业在进行国外专利申请前应做好专利战略布局,通过 PCT 途径申请专利以获得最快的授权。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数据.世界知识产权指标2015年版[R/OL].(2015-12-14)[2015-12-20].http://www.wipo.int/ipstats/zh/wipi/.

[2]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信息.世界五大知识产权局年度统计报告[R/OL].(2015-09-01)[2015-12-11].http://www.sipo.gov.cn/tjxx/wjndbg/201509/t20150901_1169018.html.

[3]文家春.专利审查行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6):848-855.

[4]RÉGIBEAU P,ROCKETT K.Are more important patents approved more slowly and should they be?[J].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3(6):1-29.

[5]XIE Y,GILES D.A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approval of U.S.patent applications[J].Applied economics,2011,43(11):1375-1384.

[6]ZEEBROECK N V.Patents only live twice:a patent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examination lags,grant decisions,and renewals[D].Bruxelles:Université Libre de Bruxelles.

[7]PAUL H J,ALFONS P,ELIZABETH W.Application pendency times and outcomes across four patent offices[R].Melbourne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8,No.01/08.

[8]徐伟杰.试论我国专利审查程序的优化[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9]文家春.专利授权时滞的延长风险及其效应分析[J].科研管理,2012,05(33):139-145.

[10]RÉGIBEAU P,ROCKETT K.Innovation cycles and learning at the patent office:Does the early patent get the delay[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10(9):222-246.

[11]BURK L B,LEMLEY M A.Is patent law technology specific?[J].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2(4):338.

[12]MARK Schankerman.How valuable is patent protection? Estimates by technology field[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8,29(1):77-107.

[13]LERNER J.150 years of patent office practice[J].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2005,7(1):112-143.

[14]PALANGKARAYA A,JENSEN P H,WEBSTER E.Patent examination decisions and strategic trade behavior[J].Access & download statistics,2006,42(4):1347-1360.

[15]LIEGSALZ J,WAGNER S.Patent examination at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in China[J].Research policy,2013(2):552-563.

[16]BATABYAL A,DEANGELO G J.Average patent pendency and examination errors:a queuing theoretic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sight and innovation policy,2008,4(1-2):112-128.

[17]CAILLAUD B,DUCHNE A.Patent Office in innovation policy:nobody’s perfec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1,29(2):242-252.

[18]HARHOFF D,WAGNER S.Modelling the duration of patent examination at the European Patent Office[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5,55(12):1969-1984.

[19]POPP D,TED J,DANIEL K N Johnson.Time in purgatory:determinants of the grant lag for US patent application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3,4(1):1-45.

[20]杨珉.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常用多水平统计模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5-150.

(责任编辑 沈蓉)

Factors Analysis on Period of Patent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en Jiachun1,Lu Bingke2

(1.Law Schoo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chool,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micro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eriod of patent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from the features of the patent application itself.It selected patent family randomly which applied in China,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from 2001 to 2010 as the sample.It constructed two-level model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chnical field,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nts,the features of patent document and the period of patent substantive examin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patent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period related closely not only with the technical field,but also with the applicant’s nationality,the number of claims,the number of references,the type of applicat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patent applications,using patent examination of policy tools reasonably,and sounding examiner train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On the other hand,the results can provide guidance on how to be authorized faster.

Period of substantive examination;Characteristics of applicants;Features of patent document;Two-level mode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审查时滞控制的专利授权机制优化研究”(G030704),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基于申请行为控制的专利审查积压缓解机制研究”。


D923.42

A

猜你喜欢

审查员专利审查实质
税法中的实质解释规则
专利审查高速路的运行态势及对策研究*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专利审查协作模式创新与路径优化:审查效率与审查质量导向下的制度演变
浅析基于博弈论视角下专利审查员与代理人间的意见分歧及弱化措施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提升专利审查质量 支撑知识产权建设
新加坡启动专利审查非正式沟通渠道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期待实质进展
对《专利审查指南2010》第二部分第4章第2.2节所述的“有限的试验”的一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