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睡前护理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效果

2016-12-23文学芳王和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4期
关键词:低血糖住院血糖

方 芳, 文学芳, 王和平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睡前护理干预对预防2型糖尿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的效果

方 芳, 文学芳, 王和平

(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睡前干预; 糖尿病; 夜间低血糖; 预防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在住院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病率普遍较高[1], 其起病急骤、变化快,可造成患者多系统功能的损害[2],造成患者躯体痛苦,产生恐惧心理,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昏迷,导致死亡[3]。研究[4-5]报道,夜间是低血糖的高发时段,大部分为无症状且严重的低血糖。在临床中由于夜间无症状低血糖不易被察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预防患者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本科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睡前血糖水平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现给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分泌科自2015年7—12月收治的符合1999年WHO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纳入标准: 患者意识清楚,生活能自理,定向判断力及理解力正常,表达清晰; 能接受并能正确执行护士健康教育内容,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 经常请假外出,依从性差患者;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有严重肝肾疾病者。研究中视为无效病例3例: 观察组1名经常外出,对照组2例患者因事请假,无法监测血糖。对照组男19例,女26例,年龄36~91 岁,平均年龄(65.0±14.0)岁,病程0~30年,平均(9.0±8.0)年。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3.0±12.0)岁,病程0~40年,平均(8.0±8.0)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按医嘱接受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由糖尿病教育护士给予个体化饮食、运动、用药及低血糖教育,告知低血糖的症状、处理及预防方法。每位患者每周接受2次糖尿病小组常规教育。住院期间除遵医嘱常规血糖监测外,指定1台(强生倍优)血糖仪于睡前、00: 00、03: 00、06: 00点监测每位患者的末梢血糖。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睡前血糖≤6.0 mmol/L,指导患者进食 25 g点心(苏打饼干)或牛奶200 mL加15 g点心,夜间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夜间有无低血糖发生。

1.3 观察指标

低血糖诊断标准,按《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05年对低血糖的定义和分类,把无典型症状但测得血糖≤3.9 mmol/L为无症状低血糖。

1.4 统计学处理

经过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夜间血糖监测情况

2组夜间血糖监测情况比较,夜间0: 00点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夜间血糖监测情况 mmol/L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11.11%, 对照组为3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研究[6-7]显示,病程较长的老年患者,对低血糖反应较迟钝,常在夜间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同时发现晚间无症状低血糖的血糖值常较有症状低血糖的血糖值偏低[2], 提示无症状低血糖比有症状的低血糖危害更大。邓丽芳[8]研究分析,患者夜间睡眠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夜间生长激素、胰升血糖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分泌处于低水平,夜间胰岛素需要量减少。夜间胰岛素抑制肝糖原的释放,血液内葡萄糖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导致发生低血糖。患者在夜间睡眠时肾上腺素对低血糖的反应比日间非睡眠时降低,对自主神经症状的反应不敏感,因此夜间睡眠时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3]。夜班医护人员相对较少,导致晚间无症状低血糖不易被发现,故增加对夜间血糖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9]提出,血糖<3.3 mmol/L为住院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关于睡前血糖预警值的界定,有不同的观点。国外研究[10]报道,血糖低于6.1 mmol/L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睡前血糖低于6.0 mmol/L时,可叮嘱患者适量进餐。李鸣等[11]认为,睡前血糖<5.9 mmol/L时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增加。《中国糖尿病教育指南》中强调,为了预防夜间低血糖,睡前血糖<5.7 mmol/L者可适当加餐。本组研究取睡前血糖6.0为干预点,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夜间低血糖的发生。何建敏等[1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是导致无症状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当碳水化合物产能比例低、脂肪产能比例高时,有发生无症状低血糖的危险。关于睡前加餐,目前文献报道及临床上尚无统一标准。徐勤容等[13]研究运用睡前加餐牛奶或加主食水煮凉拌面25 g, 降低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本组研究当睡前血糖≤6.0 mmol/L指导患者进食苏打饼干、牛奶等食物,苏打饼干不含糖且为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减慢食物的消化吸收,进餐后不会引起血糖急剧升高,使血糖维持一定的时间。加餐牛奶,可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牛奶属高蛋白食品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对预防夜间低血糖有利[14-16]; 对于睡眠不好的患者,牛奶有助于改善睡眠。饼干及牛奶取材方便,易准备,好保存,患者易于接受。观察组患者28例进食饼干,17例进食饼干加牛奶,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大降低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2组无症状低血糖在夜间各时间点均有发生,发生率较高的时间点在00: 00和03: 00,与杨存美等[2]报道提出的夜间低血糖高发时间为00: 00~04: 00点基本一致。其中00: 00点发生率最高,可能与住院患者晚餐进餐时间相对固定,一般17: 00~18: 00进餐,经过6~7h消化代谢,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已下降,而夜间胰岛素抑制肝糖原输出,加上00: 00正是熟睡期,机体对低血糖反应迟钝,易发生无症状低血糖[17-19]。对照组发生8例,观察组干预后发生1例,提示睡前干预可有效降低夜间尤其是00: 00的无症状低血糖。研究结果提醒夜间值班人员,要经常巡视患者,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表现,如突然视力模糊、行为异常、反应迟缓等异常情况时,立即监测血糖,以便尽早发现不典型或无症状性低血糖。夜班护士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加大夜间高危时间段的血糖监测。在宣教时注意反复发生低血糖及老年患者血糖控制标准[20-22],不可过度减少晚餐进食量。

综上所述,对住院患者增加夜间血糖监测频次,同时做好低血糖重点教育,夜间密切观察,可有效降低夜间无症状低血糖的发生。但本研究的病例数尚有限,夜间监测频次虽有4次,但显示血糖为瞬时静态血糖,如能用动态血糖仪监测,可更加全面动态地观察夜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具体情况[6]。

[1] 沈莉莉, 张宁.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 2012, 19(3A): 50-51.

[2] 杨存美, 马燕兰, 亢君, 等. 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段的调差及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3): 303-307.

[3] 王平.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1, 9(9B): 2080-2081.

[4] Cryer P E, Davis S N, Shamoon H.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J]. Dibetes Care, 2003, 26(6): 1902-1912.

[5] 欧阳淑一, 王琼莲, 吴雪艳. 住院患者低血糖发病状况调差[J]. 华西医学, 2012, 27(5): 727-728.

[6] 闫巍, 王全录, 郑峥.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1): 318-320.

[7] 张静, 贺艳, 薛克栋, 等.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8): 1322-1324.

[8] 邓丽芳. 88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 当代护士: 下旬刊, 2010, 16(8): 33-34.

[9] Durao M S, Mara A R, Mours D F, et al. Tight glucose control versus intermediate glucose control: a quasi-experrimental study[J]. Anaesth intersive Care, 2010, 38(3): 467-473.

[10] Griesdale D E, De Souza R J, Van Dam R M, et al. Intersive insulin therepy and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 ill paitients: a meta-analysis including NICE-SUGAR stdy data[J]. CMAJ, 2009, 180(8): 821-827.

[11] 李鸣, 周健, 包玉倩, 等. 睡前血糖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夜间低血糖的发生[J]. 中国医学杂志, 2010, 90(42): 2962-2966.

[12] 何健敏, 陈超刚, 戚以勤, 等. 2型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膳食结构分析[J]. 护理学报2009, 16(6A): 1-3.

[13] 徐勤容, 吴丽琴, 陈育群. 加餐干预与饮食强化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13, 20(1B): 30-32.

[14] 何文霞, 叶新华, 沈默宇, 等. 住院患者糖尿病低血糖发病状况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4): 87-88.

[15] 胡红艳, 任启芳, 顾娟, 等. 糖尿病肾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2): 1986-1987.

[16] 段晶蕊, 徐锡春.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4): 130-131.

[17] 孙慧伶, 张瑜, 向光大, 等. 多学科护理合作在住院患者低血糖风险控制中的应用[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5, 33(11): 824-826.

[18] 杨碧玉.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2): 8-10.

[19] 耿留珍, 王敏, 戴月美, 等.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中的应用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 121-122.

[20] 叶山东. 2 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达标对策[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 17(1): 1-2.

[21] 黄恋川, 林垦, 叶晓平. 老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7): 110-112.

[22] 邵侃, 黄珊, 汤瑜斌, 等. “双C”强化治疗下2型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3): 42-44.

2016-06-25

王和平, E-mail: whping0624@163.com

R 473.5

A

1672-2353(2016)24-132-03

10.7619/jcmp.201624049

猜你喜欢

低血糖住院血糖
妈妈住院了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猪的血糖与健康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