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说新语》门数考辨

2016-12-14林宪亮

文艺评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世说世说新语读书

○林宪亮

《世说新语》门数考辨

○林宪亮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刘义庆主持编撰的一部描写魏晋名士风度的短篇小说集,刘义庆等人依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将它们分成若干门类,如“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世说新语》历经一千多年的刊行,出现了不同门数的《世说新语》版本,它究竟被分成了多少门类,存在一定的异议。现存的《世说新语》版本都是“三十六门”,不过,也有不少重要目录学著作和学术史支持“三十八门”,据南宋汪藻《世说叙录》记载,在“三十六门”“三十八门”之外,还曾经出现过“三十九门”“四十五门”等说法。本文通过《世说新语》的版本演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三十六”这个数字的特殊认识,以期还原刘义庆在编撰《世说新语》时的原始门数。

“三十六门”说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它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备受后世文人的喜爱。此书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几经文人增删、注释、评点等,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版本。现存最早的《世说新语》版本是保存在日本的“唐写本”《世说新书》,就有很高的文献价值,然而它仅是一个残本,共51则故事,占现存故事1130则的4.51%;门数只有4门,即:“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慧”第十二,“豪爽”第十三。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并无法得知“唐写本”《世说新书》的门数。

北宋《世说新语》版本众多,据南宋人汪藻《世说叙录》记载,当时有晁(文元)本、钱(文僖)本、晏(元献)本、王(仲直)本、黄(鲁直)等十余种,可惜均未流传下来。南宋《世说新语》刻本有三部:绍兴八年董弅刻本,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董弅刻本在南宋末年传入日本,而在国内却长期失传,20世纪初以珂罗版影印的方式又传回了国内,此版本的门数为“三十六门”;陆游刻本今已失传,但依靠嘉靖十四年(1535年)袁“嘉趣堂”刻本得以保存,此版本的门数亦是“三十六门”;湘中刻本流传不广,清初徐乾学的传是楼还曾经藏有此本,后不知所终,并不知门数是多少。明清两代的《世说新语》刊行十分盛行,大体上两个版本,“自明以来,世俗所行凡二本,一为王世贞所刊,注文多所删节,殊乖其旧;一为袁所刊,盖即从陆本翻雕者,虽板已刓敝,然犹属完书”①。无论是“王世贞所刊”还是“袁所刊”,其门数都是“三十六门”,其他所见明清时期刊行《世说新语》的门数亦是“三十六门”。

下卷(上)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丧逝”第十七,“栖逸”第十八,“贤媛”第十九,“术解”第二十,“巧艺”第二十一,“宠礼”第二十二,“任诞”第二十三,“简傲”第二十四下卷(下)“排调”第二十五,“轻诋”第二十六,“假谲”第二十七,“黜免”第二十八,“俭啬”第二十九,“汏侈”第三十,“忿狷”第三十一,“谗险”第三十二,“尤悔”第三十三,“纰漏”第三十四,“惑溺”第三十五,“仇隙”第三十六

上表所示,即是现存《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其先后顺序也是固定化的。《世说新语》成书之后,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之作,如鲁迅所言:“至于《世说》一流,仿者尤众。”②从唐代至民国时期,至少出现了二十余部模仿《世说新语》的志人小说,在这些模仿之作中有许多是完全模仿《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如明代的郑仲夔《兰畹居清言》和李绍文《明世说新语》;清代的吴肃公《明语林》、梁维枢《玉剑尊闻》、江有溶、邹统鲁《明逸编》;民国初年的易宗夔《新世说》和陈灨一《新语林》等,这些仿作门类的名称、顺序、门数与《世说新语》“三十六门”完全相同,这说明他们所看到的《世说新语》版本的门数都是“三十六门”。

由于现存《世说新语》版本都是“三十六门”,因此,建国之后的文学史或小说史等都承认《世说新语》是“三十六门”,如陆侃如、冯沅君编《中国文学史简编》,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中国小说史》,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刘叶秋著《历代笔记概述》,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等。显而易见,《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同。

“三十八门”说

《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似乎没有什么疑问,其实不然,其门数还有其他说法,影响最大的就是“三十八门”说,且支持者甚众。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云:“《世说新语》十卷,右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记东汉以后事,分三十八门。”③《四库全书总目》云:“《世说新语》三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所记分三十八门,上起后汉,后迄东晋,皆轶事琐语,足为谈助。”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亦云:“《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⑤《郡斋读书志》《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小说史略》均是非常有影响的目录学著作或学术史,但是他们却一致认为《世说新语》是“三十八门”,这也不容忽视。从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世说新语》版本,其门类从“德行”至“仇隙”都是“三十六门”,而不是他们所说的“三十八门”或“三十八篇”,也就是说它没有现实版本的依据。

《隋书·经籍志》是最早著录《世说新语》的目录学著作,仅云:“《世说》八卷,宋临川王刘义庆撰。”⑥《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书目》等也没有关于《世说新语》门数的记载。明清以来的《世说新语》版本都是“三十六门”,那么为什么出现了“三十八门”之说呢?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确实存在过“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汪藻《世说叙录》均有记载。南宋汪藻《世说叙录》记载了关于《世说新语》“三十八门”之说,云:“邵本于诸本外,别出一卷,以‘直谏’为三十七,‘奸佞’为三十八,唯黄本有之,它本皆不录。”⑦由此可以看出,“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是在“三十六门”基础上,又增加上了“直谏”和“奸佞”两门。所谓“黄本”,即黄庭坚(字鲁直)本,此本应为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依据的《世说新语》版本。

除此之外,还有“三十九门”之说,汪藻《世说叙录》云:

三十九篇:颜氏、张氏又以“邪谄”为三十八门,别出“奸佞”一门为三十九。⑧

汪藻对此段文字,按语云:

二本于十卷后复出一卷,有“直谏”“奸佞”“邪谄”三门,皆正史中事而无注。颜本只载“直谏”,而余二门亡其事。张本又升“邪谄”在“奸佞”上。⑨

所谓“三十九门”即在“三十八门”基础上又增加“邪谄”一门,但“三十九门”的《世说新语》版本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汪氏仅见到“颜本”“张本”两种版本。

北宋孔平仲《续世说》是一部模仿《世说新语》的作品,它共分“三十八门”,与《世说新语》的“三十六门”相比,少了“豪爽”一门,而增加“直谏”“邪谄”“奸邪”三门。增加的三门正好是《世说新语》“三十八门”“三十九门”所增加的:“直谏”“邪谄”“奸邪”,因此,这三个门类并不是孔平仲《续世说》的原创,而是模仿了当时“三十八门”或“三十九门”的《世说新语》版本。可见,“三十八门”“三十九门”的《世说新语》版本在北宋还是较常见的,不过此类版本在宋元之际就不见传世了。

事实上,无论是“三十八门”说,还是“三十九门”说,都不是刘义庆编撰《世说新语》时的原创门数。汪藻《世说叙录》云:“‘直谏’‘奸佞’‘邪谗’三门,皆正史中事,而无注。”⑩《世说新语》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与刘孝标“注”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不可能出现“三十六门”有“注”,而其他“三门”无“注”的情况,由此可以判断,《世说新语》的门数当为“三十六门”,而“直谏”“奸佞”“邪谗”三门为后人所加。另外,新增加的门类,其艺术性也不高,汪藻评价云:“文皆舛误,不可读,故它本皆削而不取,然所载亦有与正史小异者,今亦去之,而定以三十六篇为正。”⑪汪藻对“三十八门”或“三十九门”的《世说新语》有清醒的认识,即他认为“三十六篇”是刘义庆《世说新语》的原创门数。

除了上述门数之外,还有“四十五门”之说。据南宋董弅刻《世说新语·序》云:“右《世说》三十六篇,世所传厘为十卷,或作四十五篇。”⑫董弅所说的“或作四十五篇”,仅见此处介绍,亦没有传本。但可以肯定的是,此版本的门数也是后人所妄加。

“三十八门”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世说新语》时引用了《郡斋读书志》,云:“晁氏曰: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东汉以后事分三十八门。”⑬《四库全书总目》也是依据《郡斋读书志》著录的“三十八门”之说。鲁迅所说的“三十八篇”受《郡斋读书志》或《四库全书总目》之影响。《世说新语》的“三十八门”,也得到了许多民国著名学术专著或文学史的认可,主要有:范烟桥的《中国小说史》(苏州秋叶社,1927年版),谭正璧的《中国小说发达史》(光明书局,1935年版),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41年版),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北新书局,1933年版),蒋伯潜、蒋祖怡的《小说与戏剧》(世界书局,1942年版)等。民国时期的文学史或学术著作多数持“三十八门”之说,应都是受成书以及出版更早的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1924年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分上、下册出版)的影响。客观的讲,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著录“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并没有问题,因为当时确实存在“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版本(黄庭坚本),并且他所收藏的即是这种版本。但是明清以来流传的《世说新语》版本都是“三十六门”,并且“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版本已经失传,四库馆臣未察这种变化就依据了《郡斋读书志》的记载,这显然是一个失误,并造成了民国学者的一系列的以讹传讹。

“三十六”与数字文化

刘义庆选择“三十六”作为《世说新语》的门数并非偶然,这里有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三十六”,在中国古代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数字,非一般数字可比,例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猪八戒的“三十六变化”;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分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特例,是“三十六”被古人赋予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可以说“三十六”是一个文化数字。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家、道教文化内容十分庞杂,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甚大,鲁迅称“中国根柢全在道教”⑭,“三十六”与道家、道教体系有着密切联系,“走进道教天地,恍如步入一个‘三十六’大观园”⑮。例如天界分为“九霄三十六天”,九霄有“三十六真人”。再如“三十六天罡”,道教认为天罡即北斗星,中有三十六神,所以称三十六天罡,水浒故事中的三十六天罡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体现,例如元代《宣和遗事》宋江在九天玄女庙得一部天书,写有三十六人姓名,末有一行字,云:“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⑯此事又见《水浒传》第四十二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之说,道家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卷下)云:“人间三十六洞天,知名者十耳,余二十六天出《九微志》,不行于世也。”⑰后来又加附会,《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有“三十六小洞天”名目,云:“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⑱宋人张淏云:“道家洞天,自十大洞天之外,有三十六小洞天,故世有洞天六六之语。”⑲道教又如“三十六天”之说,道教称“三十六天”是神仙居住的天界,有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大罗天,共三十六重。《魏书·释老志》云:“二仪之间有三十六天,中有三十六宫,宫有一主。”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诗云:“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元人萧士赟注曰:“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谓三十六天帝也。”⑳

关于“三十六”这个数字,各类典籍也常常使用,例如《韩非子·五蠹》云:“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梁孝王世家》司马贞引《汉官仪》曰:“天子法驾三十六乘,大驾八十一乘,皆备千乘万骑而出也。”《淮南子·墬形训》云:“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北至西南方,有修股民、天民……自西南至东南方,有结胸民、羽民……。”㉑《汉书·西域传》云:“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旧唐书·僖宗本纪》云:“蔡贼秦贤攻汴州,周列三十六砦。”《宋史·河渠志》云:“是年,诏曰:‘闻平江三十六浦内,自昔置牐,随潮启闭,岁久堙塞,致积水为患。”以上所叙“三十六”,或实或虚,并不是一定是实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三十六”是一个非常特殊且有意义的数字。秦建明先生认为“三十六”是一个中国上古时期的天文常数,“自天下之中测天之中,得度数三十六,所以,这个三十六,就成为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中最重要的一个数据……古人视这个天文观测的天度为神圣,故屡屡用之”㉒。

“三十六”这个数字在道家、道教以及其他方面的使用,对中国古代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常常出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如班固《西都赋》云:“离宫别馆,三十六所。”㉓骆宾王《帝京篇》云:“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㉔宋代王珪《宫词》云:“三十六窗明月夜,姮娥浑在水晶宫……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㉕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云:“三十六天罡临化地,七十二地煞闹中原。”㉖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云:“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㉗这里的“三十六”多数仅仅是一个约数,形容数量之多,但是也反映了“三十六”这个数字影响之广泛以及在他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此外,刘义庆等人将《世说新语》的1130则故事分成“三十六门”,每门的数量极不平衡,多的门类达到百余则,少的仅有几则而已,大多数的门类为数十则。从门类的故事数量来看,有些门类的设置有勉强,例如“自新”仅有2则,“谗险”仅有4则,“企羡”只有6则,10则故事以下的共有12门,占到总门数三十六门的三分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门数的数量是有意拼凑的,也就是“三十六门”是作者有意选择的。

结语

现存各种《世说新语》版本的门数都是“三十六门”,这已经是显而易见的,然而《郡斋读书志》《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小说史略》等却认为《世说新语》的门数是“三十八门”,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宋代确实存在过“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版本,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对此书做了提要。据汪藻《世说叙录》“三十八门”的《世说新语》是黄庭坚在“三十六门”基础上增加了两门,并非《世说新语》的原创门数,此版本元代以后就失传了,四库馆臣未注意这种变化就依据了《郡斋读书志》,后来也造成了鲁迅等人一系列的以讹传讹。“三十六”是中国古代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数字,常常为文人所使用,刘义庆在编撰《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接受了“三十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这个角度讲,《世说新语》门数也应为“三十六门”。只有“三十六门”的《世说新语》版本流传了下来,也反映了古代文人、书商的一种自觉的选择。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①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36页,第1836页。

②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53页,第47页。

③[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44页。

⑥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011页。

⑦⑧⑨⑩⑪[南宋]汪藻《世说叙录》[A],《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616页,第616页,第616页,第616页,第616-617页。

⑫[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9页。

⑬[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755页。

⑭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85页。

⑮叶舒宪、田大宪《中国古代神秘数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页。

⑯[元]无名氏《宣和遗事》[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⑰[梁]任昉《述异记》[A],《汉魏丛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05页。

⑱[宋]张君房《云笈七签》[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页。

⑲[宋]张淏《云谷杂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7页。

⑳[唐]李白《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52页。

㉑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55-358页。

㉒秦建明《三十六与七十二》[J],《文博》,2005年第6期,第94-95页。

㉓[梁]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㉔[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834页

㉕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998-5999页。

㉖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21-922页。

㉗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47页。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世说新语与‘世说体’小说流派的建构研究”(编号:15CZW014)和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世说新语与》‘世说体’小说流派的建构”(编号:2015BS2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世说世说新语读书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看“世说学”的这方里程碑
《世说新语》书名新考
论李白诗中《世说新语》典故
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我们一起读书吧
《论语世说》:中华文明的特质、命运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