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12-08景雅玲刘小荣陈彩云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投影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治疗前后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前牙覆覆盖关系基本正常,SNB角增大,ANB角减少,软组织面角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减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有明显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矢状关系。
安氏Ⅱ1类错;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头影测量
安氏Ⅱ1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其主要特征为下颌骨发育不足,侧貌表现为下颌后缩,鼻唇颏之间的不协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临床表现磨牙关系多为远中、前牙深覆盖,并常伴有前牙深覆,同时还伴有面部肌功能异常。因此大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治疗是必要的,可改善下颌骨的生长发育。Twin-block矫治器是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功能矫治器,通过前移后缩的下颌骨改变髁突周围组织的张力刺激下颌生长,从而改善患者的侧貌,达到单纯固定矫治器不能获得的效果。我们对15例安氏Ⅱ1类错患者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矫治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探讨其软硬组织变化特点。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5~2012年在我院正畸科应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15例,男9例,女6例。治疗开始年龄10.2~12.5岁,平均11.2岁。患者矫治前均处于恒牙早期,为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患者面型侧貌为明显下颌后缩,牙模型测量显示前牙覆盖≥7.5mm,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头影测量分析ANB角通常大于5°,上颌基本正常或轻微前突。所有病例无正畸治疗史,亦无重大系统疾病及全身障碍等。
1.2 矫治方法
1.2.1 矫治设计。第一期矫治均选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器临床制作相对容易,是一种塑料咬合垫,上下垫咬合接触时呈45°,通过力使下颌功能性移位,能全天戴用,对支持骨产生持久的功能刺激[1],从而改善侧貌;一般经过4~6个月左右的治疗,切牙达到对刃关系,即可逐渐磨低上后牙垫以便下后牙萌出;同时需注意保留上下垫的斜面关系1~2个月左右,以稳定牙弓的矢状关系,第二期固定矫治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弓,调整磨牙关系,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
1.2.2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的临床制作及应用常规取上下颌工作模型,并用蜡堤进行口内咬合重建,嘱患者下颌前伸,下颌一般前移5mm左右,在矢状
方向上,尽量建立后牙中性或偏近中关系,在垂直方向上切牙区打开2mm,矢状前移量与垂直打开量之和不超过10mm,通过蜡记录将咬合关系转移到架固定,制作完成Twin-block矫治器。制作完成的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口内试戴。当Twin-block矫治器上下垫咬合接触时引导下颌前伸,患者侧貌明显改善,如果有上颌宽度不调,可在患者上颌基托中线放置扩弓装置,嘱患者初戴的前3天进食时摘下矫治器,待不适消除后全天戴用。4~6周后即可分次磨低上垫使下磨牙萌长,使上下磨牙建,进而改善远中和垂直向的关系。再分次磨除下垫,使前磨牙建。在磨低垫时要注意使上下颌间的板斜面关系维持不变,磨牙中性关系后,下颌不能后退时取模做斜面导板来维持新建立的关系。
1.2.3 直丝弓矫治阶段。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结束后,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排齐整平上下牙弓,调整关系,做进一步的合理调整。同时配合Ⅱ类牵引,此疗程平均15个月。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治疗前后测量数据的配对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例患者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后,侧貌均取得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基本正常,颏唇沟基本消失,治疗前后X线测量结果比较:SNB角增大,下颌骨长度(Go-Pg)增加,软组织面角(NS-Sn-Pos)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H角减少,反映出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少,而上颌骨位置不变。见表1。
表1 15例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s)
表1 15例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值比较(±s)
测量项目SNA SNB ANB Y轴角U1-NA U1-NA(mm) L1-NB L1-NB(mm) U1-L1 Go-Pg(mm) Go-Co(mm) L1-MP MP-FH NS-Sn-Pos FH-Ns-Pg H角Pos-Pog B'-H UL-U1 LL-L1矫治前80.61±2.60 74.81±2.27 5.74±1.07 65.57±1.77 26.44±3.06 6.58±0.98 23.97±1.75 5.72±1.55 113.10±5.86 70.95±3.52 54.30±3.56 93.19±4.06 23.21±3.27 18.60±1.70 84.27±1.79 18.22±1.32 12.12±1.17 6.41±0.82 12.47±1.08 15.79±1.37矫治后80.28±2.60 77.90±2.51 2.38±0.86 66.66±1.70 24.36±2.93 4.85±1.00 26.86±1.81 7.84±1.49 117.46±5.52 72.68±3.27 55.57±3.67 95.59±3.68 26.35±2.90 15.97±1.57 86.21±1.81 15.27±1.25 13.47±1.13 4.48±0.73 14.02±1.53 16.93±1.21 t 5.147 -11.356 11.837 -5.361 17.849 13.105 -19.171 -18.355 -25.687 -15.760 -12.832 -2.429 -9.553 21.590 -10.868 8.776 -16.351 11.096 -10.065 -6.985 P<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5<0.01<0.01<0.01<0.01<0.01<0.01<0.01<0.01
3 讨论
下颌发育不足或后缩是安氏Ⅱ1类错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此类错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发育,改善矢状关系不调,建立磨牙中性关系。而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前导下颌,刺激下颌髁突的生长,并调整下颌骨的位置,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充分利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潜力,通过上下颌间垫向斜面的颌间咬合锁结,使下颌功能性前移,改善了上下颌骨间矢状关系的不调,并使自然牙列中导向有利于颌面正常生长的方向[2],最大发挥了下颌骨生长潜力,大大减轻了后期进一步治疗的难度。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功能矫治器,是Clark教授于1982年为弥补肌激动器的不足发明的一种双垫功能矫治器,在口内是一种上下塑料咬合垫,咬合接触时上下垫呈45°,通过力使下颌前移,并使下颌在此位置上进行功能活动,可刺激髁状突的生长,功能性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能全天戴用。经Twinblock矫治及后期固定矫治后,SNB角增加,ANB角减少,下颌骨长度(Go-Pg)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不但能使下颌骨的位置前移,而且还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3]。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功能治疗,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口唇闭合基本自然,这是由于肌肉平衡改变和矫治器全天戴用而发生了快速软组织调节。与侧貌美学密切相关的软组织面角(NS-Sn-Pos)、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H角都发生了显著改变,颏唇沟深度变浅,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严重影响面下1/3的发育及美观,在恒牙早期利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使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调整了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纠正了下颌后缩,刺激了下颌骨的生长,解决了因不利于颌骨生长的因素,同时产生了有利于正常颌面生长的矫形力,引导颌骨向正常方向生长。通常4~10个月戴用后,下颌前移达较好的前移位,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垂直关系,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侧貌美观。从而大大降低了第二期矫治的难度,在此基础上应用高效能的直丝弓矫治技术,对牙位进行科学合理调整,使矫治达到美观、协调、稳定的效果。
[1]张彦,王林,赵春洋.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软组织侧貌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1,31(6):365-367.
[2]左艳萍,徐宝华,刘学聪.双垫矫治器矫治安格尔Ⅱ类错的体会[J].口腔正畸杂志,2000,7(1):31-33.
[3]陈睿,柴红波,陈永吉.Twin-block联合MBT双期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27(2):103-104.
A
1004-2725(2016)11-0837-03
737103甘肃 金昌,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医院口腔科(景雅玲、刘小荣);730030甘肃 兰州,兰州市口腔医院牙周科(陈彩云)
景雅玲,E-mail:6317445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