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2016-12-07姜婷
姜婷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手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意义深远。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生活教学的内涵及作用,然后就如何在课程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构建课堂中的生活情境、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活情境 生活问题
数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昀为核心的课程,长期以来是教学难点所在,这一方面和数学知识本身的抽象性、逻辑性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教师教学中的策略失当,对此,生活化教学是有效的矫正措施,《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数学问题,以之作为课程开展的动力,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难点的突破等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就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本质是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各种因素的限制,数学课堂氛围通常较为沉闷,教师教得无精打采,学生学得有气无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便成为数学课程有效开展的前提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昀为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也是影响课堂氛围昀核心的要素,师生关系不平等,或者说教师过多地主导了课堂教学进程,是当前数学课堂氛围沉闷的主因。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作课堂中的主体,并努力与之建构一种以平等、包容为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课堂生活化氛围形成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学生的答案不正确,教师也不宜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应该从侧面引导学生反思错误,总结经验。总而言之,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就是使学生将课堂视作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尽可能减少课堂对学生的束缚感、压抑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释放天性,展现自我,这不仅是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其创新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二、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的一种抽象总结,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数学元素,这些数学元素是学生学习的利器,只是学生习焉不察而已。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还需要致力于生活中数学元素的发掘,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膈膜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程教学之中,还能借助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就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尽管学生到四年级才开始学习小数知识,但其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经接触甚至使用过小数,笔者在教学前,首先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小数现象,比如小明感冒发烧,却医院量体温,温度计的显示为 37.9°,又如小明跟妈妈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商品标有各种各样的价格,其中大部分有零有整,如水杯 15.5元、练习簿 2.5元等,这其实也是一种小数。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表面上学生到五年级学习负数,但实际生活中使用负数的情形也比比皆是,比如冬天天气预报零下多少度,又如电梯楼层的负一楼、负二楼等。这些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资源。
三、构建课堂中的生活情境
数学课程之所以长期作为教学难点存在,和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之间的矛盾有着密切关联,对此,生活情境的构建则是化抽象为直观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还要落实生活情境的构建工作。就以《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的教学为例,人民币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生活属性,人民币知识教学既是强化学生数的认知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生活技能,加深其对不同币值人民币认知的有效方法。笔者在人民币教学中就采用了情境构建法,具体的构建途径则是情境表演。笔者从小学生爱玩游戏的天性出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表演,学生分别饰演顾客、收银员通过往返来回的交易活动来强化学生对不同币值兑换关系之间的认知,这样不仅有效地活跃了数学课堂的气氛,也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能。当然,除了游戏表演法以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于数学情境的构建,典型的有背景介绍法、故事导入法、视频营造法等,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教学应用中的普及与深化,以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已然成为当前教学的主要趋势。
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是双向的,它既指运用生活要素,服务课程教学,也指借助课程知识,服务实际生活。也就是说,生活化教学还要从课堂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将课程教学的内容、技能应用到生活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一种有效的检验,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予以针对性的矫正。就以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超市、菜场购物等,经常会碰到此类问题,以此作为教学问题,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对于其生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也大有裨益。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以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小红和妈妈去菜市场卖鱼,鱼 2.2元一斤,小红妈妈买了一条 3斤重的鱼,并给了鱼贩子 10元钱,那么,鱼贩子应该找给小红妈妈多少钱?这其实就是一道简单的先乘除后加减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小数乘法的技能,也能强化其对四则运算规律的认知。又如,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测量饭桌、地面瓷砖、床铺等的边长,进而计算其面积。
二、结语
随着教学实践的日益深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愈加突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乃至素质提升。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生活氛围的营造、数学元素的发掘等多个要素出发,采取好切实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董红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J].学理论,2015(06):122
[2]严培朝.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甘肃科技,2010(12):195-196
[3]张应贵.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2012(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