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2016-10-09
张美秀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 学生个性 数学课堂 课堂活力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活力。否则,课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记忆、模仿,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下面我谈谈几点看法:
一、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促进教学,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如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新教材编排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二、营造氛围,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丏尊曾经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注重方法指导,培养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高要求。
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形式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和讨论习惯。特别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探索规律这一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重视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观察。如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性质,使学生体会观察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课堂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谭能霄.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学教学参考,2009.
[2]蔡志刚.如何强化落实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
[3]徐建华.如何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考试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