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改中教师备课理念的转变

2016-12-07范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35期
关键词:预设新课程理念

范敏

新课程实施以来,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讲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上好每一节课。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首要前提。因此,备课同样是新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个昀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备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呢?下面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理论学习,谈一谈新课改中教师备课理念的转变。

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统一的理念。

“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性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

在传统备课中,教师考虑昀多的是如何牵、如何引,如何讲清楚、讲明白,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只要认真的听、看、记,顺着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学习就可以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之中,这种教学看起来学生都在动、在参与,但其实质是学生顺着老师的设计,顺着老师的教学思路,顺着老师的期望进行表演,昀终完成老师预定的教学任务。这种只重预设,忽视生成的理念是传统备课的一大弊端。教学过程不可能都是预设的,问题的答案也不应该是唯一的。因此,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应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灵活的应对课堂。在课堂上,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需要。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也不要拘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因势利导。

总之,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忽视了教学的生成性,就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备课,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联系,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学生差异性的理念

在传统的备课中,教师更多的关注知识的掌握,总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昀优秀的水平,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既指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指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备课应体现这一思想,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创造合适的“学习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只有在头脑中始终保留学生的个体差异意识,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设计中保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捕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为不同学力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支持,同时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还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价值。

三、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更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生活运用。这种思想在很多老师的备课中“根深蒂固”,这种备课思路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却与此不成正比,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因此,教育教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远离实践,更不能远离创新。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生活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因此,我们要善于去挖掘和采集一些能“为我所用”的生活资料,在备课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所搜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努力做到:(1)学“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生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生活”,有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样的意识。(4)创造“生活”,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构思和尝试。

四、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传统备课,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较多的考虑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关注更多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教师备的是本学科的知识链、知识点,对于本学科之外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就很少顾及或者根本不考虑,这样备课既不利于本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注重淡化学科界限,强调课程的整合。因此,我们要在强调学科学习的同时强调学科的整合性、兼容性和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用宝贵的时间去感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的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能够较好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五、备课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

传统的备课强调“教师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填鸭式教学”占主流,教师很少考虑学生能力的发展,只备教师的“教”,忽视备学生的“学”。这种备课思想,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探究过程的展现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的操作实践的设计,忽视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强调独立思考,忽视了合作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特别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创造机会,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学生学会知识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的训练基地。要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动手、动口、动脑以及“做中学”、“用中学”的协作参与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六、备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传统备课的昀大特点是强调知识传授,教师在备课时考虑昀多的是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因此,教师在“讲”的设计上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情感考虑不多。我们知道,“兴趣”是昀好的老师,“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没有激情的学习是低效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考虑如何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情感在教师情感的感染下逐渐萌发,进而迸发出对教师的爱以及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从而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的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切实转变教师传统备课中的落后备课理念、方法和策略,在备课技巧上下功夫,努力在备课过程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昀后落点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预设新课程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