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动”的艺术
2016-12-07刘俊峰
刘俊峰
摘 要:本文通过论述学生在课堂中如何动起来,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完全是在“动”中学,“乐”中学。而教师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捕捉信息,及时交流,有的放矢的引导,这样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在学生“动”,“想”,“说”,“做”的气氛中学习。达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同学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变“死”学为
“活”学,变“苦”学为“乐”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关键词:有序 出彩 出新
新教材要求教师以新课堂标准的概念来上好数学课,使教师和学生都“动”起来了。而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昀怕的就是学生“动”,“说”,担心这样一来,原先制定的教学方案和程序那难以完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种规矩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新教材彻底改变老教材的面孔,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完全是儿童现实生活的再现,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完全是在“动”中学,“乐”中学。而教师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捕捉信息,及时交流,有的放矢的引导,这样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在学生“动”,“想”,“说”,“做”的气氛中学习。
一、师生互动,“动”中有序
新课堂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表明数学课堂必须是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的。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互动真实的情境。例如,在学习《 5以内减法》时,我意识到这是一节初步感知和减法含义的开始,不能掉以轻心。为此,在课堂讲台上放一盆长有 5朵花的花盆,让学生从 5朵花中摘下 2朵,看一看,还有几朵花,这一件学活动学生机感兴趣,他们边说边摘,有的摘一朵,有的翟三多 ......。 5减几的现实情境在现,可有一个学生上台站在那里不动,我和同学们问他为什么不摘,他却说:“这样好看好香的花我不想破坏它,我摘得是 0个,也就是 5-0=5。”哇!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体现了情感,这种源于学生实践的感性认识比死记硬背强上百倍。接着在练一练中,教师和学生做 5减几的手势练习,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做,说。昀后让小组一人做,大家抢答,整个课堂动起来,这是一种无需渲染的高潮。“5减几”的口算方法,正是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这些有序的师生互动的感性认识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同时同学们的应用意识也提高了,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动手操作,“动”中出彩
皮亚杰说:“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创设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剪剪,拼拼,画画,摆摆中加大信息的接收量,进而在对信息的加工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在创造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画出各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从中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越长,面积越大,反之,则面积越小。接着让学生用 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自由摆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在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的内在联系,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以宽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论。
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启发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感到异常兴奋。有的学生用量角器逐一量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的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板(一种是直角三角板,一种是等腰直角三角板)在拼摆的过程中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是 360度,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度,为学生得出普遍性的结论奠定了基础;有的学生则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切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同样也得出了结论。
三、因势利导,动中出新
新课标在关于数学的教选中指出:“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于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并且“提倡算法多样化”。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第一册“买铅笔”中教学“ 15-8”时,教师没有要学生接受“算 15-8=?想 8加上几等于 15”这种思维。而是充分利用投影展示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看到了小松鼠,小白兔,还有 15支铅笔。”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想小白兔说的“我买 8支铅笔”这句话,提出数学问题:“15支铅笔,卖出 8支,还剩多少只?”列出“ 15-8”的算式,我不急与于讲解算法,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学具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要论,合作交流,竟然得出了 7种算法。
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去想,思考,探索,解答。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在数学课堂中正确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想法,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为此,我在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总结回顾 7种算法,一一说清算理,醒目的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因势利导,及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又能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析或表达的条理性。学生在“动”中很自然的享受了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成功喜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在全面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以现代教育与理念为指导,积极探索,勇于打破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变“死”学为“活”学,变“苦”学为“乐”学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为此,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师必须为学生多创造“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