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开课“出彩”之害

2015-08-11葛小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出彩作假排练

葛小华

《成都8000“柜族”集装箱安家》这一新闻被网络大量转发,引起广泛热议。经央视记者调查,方知此新闻是被炮制出的不实新闻。不实新闻的“导演”过程被《焦点访谈》曝光后,人们感慨这个时代处处是假。由此我很敏感地想到了各级各类“出彩”的公开课,有很多公开课不也类似这个不实新闻,不也是经过这样或那样的反复“导演”“排练”才“出彩”的吗?“导演者”在公开课上出了“彩”,也因此而获得这样或那样的荣誉称号或待遇。今天把这条不实的新闻和众多公开课联系起来,忽觉公开课“出彩”之危害不可小觑。

“公开”是和秘密相对,不加隐蔽、面对大家的意思。公开课应该是公开的常态课,是面向学生和其他来听课的人的课堂教学。由于比一般的常态课多了一些听课的人,而且这些人中有领导或专家或同行,还要对课进行评议。所以,执教人在研读教材、设定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要多下一番功夫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出彩”而导演出“假课”来就令人费解了。

公开课上出的“彩”很多。有的为了给听课教师一种新奇感而大量使用多媒体,如教学《苏州园林》,用屏幕出示了23张园林中的精美图片,看得学生眼花缭乱,之后又观看视频课件上的配乐配画课文朗读,这些课件就占去了学生近25分钟的时间;有的为了给听课教师一种行云流水般完美的顺畅感,课前反反复复地进行排练,如把课文的几个自然段分别依次指定给班级里有限的几个朗读较好的学生,嘱咐这几个学生在公开课上依次朗读出来;回答问题的内容和顺序也都责任到人,就连评价的语言和鼓掌的节拍都有明确的约定;有的为了给听课者热热闹闹的感觉,让学生“演课本”,如教学《背影》时让一位胖学生扮演“父亲”爬月台(桌子)买橘子(拳头大小的石头),结果引得其他学生捧腹大笑,等等。

“出彩课”后,“导演”顺利者庆幸不已,稍有闪失者则怨天尤人。有怪突然停电没能展示精心准备的精彩课件的;有怪学生没按预演顺序出场或没有“背熟”台词的;有怪学生死气沉沉不配合的……总之,没有怪自己不关注学生学习的,没有反思学生读得是否深透、说得是否充分、听得是否投入、写得是否顺畅等等。

我也曾与出过“彩”的教师们深度交流过,他们也说出了内心的无奈:谁平时也不这样上课,这是啥呀,和演戏似的。可是事先不排练,不知学生说还是不说,也不知都说些啥,再说了,你不出点彩,那些听课的领导和评委们看啥呀。原来是为了给听课的人看的,是为了讨好比平常多出来的几个评委、领导、教研人员这些“看客”们才不得已而为之的。“看客”们一走,教师们又恢复了常态。但是,学生呢?学生在校十余年,将经历无数次排练与演出。由此说教师教会了学生作假不为过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如果将来当了记者也去炮制假新闻而提升业绩,可能就不奇怪了!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课堂时间只有45分钟,教师用25分钟时间展示华美的图片、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固然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可惜没有用这些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更没有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反复“排练”,问答对号,是给人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可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成了课前的“导演”,学生成了帮助教师获得“荣誉”的制假的帮手。学生机械地背记台词,没有思考,没有体味,没有疑问,没有共鸣,这样怎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胖胖的学生笨拙地去爬“月台”,是够滑稽;兜回几个拳头大的石头当橘子,是够逗笑。可惜背离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的初衷,更破坏了学生对父子间至爱深情的体味。

作为教研员,听课、评课是日常的工作。在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评选中,我也与评委老师们切磋过课堂教学中的“导演”与“排练”问题。大家也都早已看出课中学生的表现很反常,令人叫好的“精彩”确有明显的事先反复排练的痕迹,大家也都说学生在这样的公开课上学不到什么。但是,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在事先进行“导演”与“排练”,评委们也没办法。最后评出来的“高手”只能是“导演”与“排练”最“出彩”的教师了。久而久之,公开课成功的秘笈无他,谁的“导演”与“排练”技巧高超谁就成功了。细细想来,这种“出彩”将遗患无穷!

语文课“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而如此炮制出的“出彩”的公开课,将误导学生要想“成功”就得迎合领导或评价者的喜好,为了“出彩”可以作假,甚至只有作假才能“出彩”。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淡忘,而教师“导演”全班学生集体作假课来“出彩”的一幕幕可能永远历历在目,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渗透到学生人生的方方面面。因此,公开课必须杜绝作假。

杜绝公开课假“出彩”的关键是看课的人与执教的人有统一认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二者再对公开课的评价达成共识,即在课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师生间的每个听说读写活动,乃至每个细节都要落实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公开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用充足的时间个性化地进行文本研读,并且学生在与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间对话的过程中获取相应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这样,评课时关键不是看教师“导演”与“排练”得是否精彩,而要看学生在45分钟内读得深透与否,想得深刻与否,说或写得充分与否,聆听得投入与否。这是因为耗时的声、光、电课件实在代替不了学生对文本的研读与品味;倒背如流的华丽“台词”触动不了学生的情思;弄巧成拙的表演代替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验,引发不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只有真正走进文本,亲近文本,读出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同时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与生活经历,在阅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独到的思考,进行独有的表达,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这些“感受”“思考”“表达”绝不是谁导演和排练出来的,而是在学生自己的阅读与思考以及合作交流与探究中自然生成的。期间有声情并茂的朗读,有见仁见智的思维碰撞,有无声胜有声的深度共鸣,有角色自失般的愉悦享受。这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也即语文教学之梦。

猜你喜欢

出彩作假排练
舞动未来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人才测评的“伪装者”
——人格测验作假研究述评
两个大忙人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中小银行的“出彩”机会
还敢作假
人员选拔中人格测验的“作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