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循问题的本源,提高教师的素养——2016年广州市数学中考第25题思维突破与教学启示

2016-12-07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张青云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托勒密本源勾股定理

☉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张青云

☉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刘翥远

遵循问题的本源,提高教师的素养——2016年广州市数学中考第25题思维突破与教学启示

☉广东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张青云

☉广东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刘翥远

2016年广州市数学中考第25题是一道很有见地的试题,有关它的讨论曾在一些QQ群里热度不减.笔者也很关注这道试题,在此特作一梳理,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研究参考.

试题:如图1,点C为△ABD外接

(1)求证:BD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图1

(3)若△ABC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为△ABM,连接DM,试探究DM2、AM2、BM2三者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一、思维突破

(1)由同弧可知∠ADB=∠ACB.又∠ACB=∠ABD= 45°,则∠BAD=90°.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不难得到BD是该外接圆的直径.

(2)从证明结论上看,本小题似乎不太容易,但实际上证明方法很多.由AC或由结论变化得的形式,联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比为1∶1,可以尝试构造合适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下面我们沿着这种思路介绍两条路径.

路径1:构造以BC、DC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2,作BE⊥AC于点E,DF⊥AC于点F.由∠ACB=∠ADB=∠ABD=∠ACD=45°,可以得到△ABD、△CBE、△DFC都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图2

由已知不难证得△ABE≌△DAF,则AE=DF.

路径2:构造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AC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意味着直角三角形是以点A或点C为直角顶点.由于等腰三角形的“朝向”分布的不同,还可以产生以下四种可能的图形,如图3,但其实每一种都可以达成目的.在此我们选择第一种情形简述.

图3

如图3,作CA⊥AE,延长CB交AE于点E.由∠ACB= 45°可知△A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E=AC.由SAS可证明△ABE≌△ADC,则BE=DC.则CE=BE+BC= DC+BC=AC.

图4

(3)本小题当然最有挑战.三线段的平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勾股定理,所以解题的关键在于努力构造直角三角形.

思路1:考虑选择三线段中的最长线段DM为斜边,构造直角三角形,如图4,延长MB交圆于点E,连接AE、DE.

由BD为直径,得∠BED=90°.则ME2+DE2=MD2.

由∠BEA=∠ACB=∠BMA=45°,可推得△M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ME2=MA2+AE2=2MA2.

由AC=MA=AE,∠MAB=∠CAB=∠EAD,根据弧、弦、圆心角定理或三角形全等可证明DE=BC=MB,所以2MA2+MB2=MD2.

思路2:将线段DM利用旋转变换,如图5,过点A作AE⊥AC,延长CD交AE于点E,连接BE.

图5

图6

易证△AMD≌△AEB,则MD=BE,然后在Rt△BCE中运用勾股定理,通过变换可得到相同的结论.

图6也是类似的旋转变换,在Rt△BME中运用勾股定理.

至于有网友使用余弦定理或正弦定理等,通过恒等变换得到问题的结论,由于超出了初中学生的学力范围,在此不作推介.

二、教学启示

1.对试卷压轴题的难度梯度做到知己知彼

本试题作为广州试卷的压轴题,带有明显的区分度特征是理所当然的,特别是在今年广州数学试卷整体表现平稳的情况下,本试题的选拔意味就更趋强烈,但既使这样,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可为空间,比如第一问对多数学生来说应当问题不大,第二问应当也有不少的学生可以解决.阅卷中发现,很多同学在第二小题便遇到了障碍,询问其原因,认为“所证结论不太常见,一时半会想不到”“没时间细看”等占有很大比例,于是在“争分夺秒”的考场上,眼见所剩时间无几,便选择“战略性放弃”.这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应明确告知学生压轴题设置的常见方式与各小问的难度梯度,并借助一定的典型示例训练感悟,把握各小问的难度分配,以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增强攻克难关的自信.

2.思考要遵循问题的本源

本试题的(2)、(3)较难,但再难的问题也要遵循本源去思考.遵循问题的本源,就是让解法自然产生,也就是从问题的结论或条件出发,自然而然地追寻解决之路径.第二问的本质是证两条线段的和等于另一条线段的问题,难点在于也罢,关键是要将它们转化为新的线段,由题目中丰富的45°,很自然地联想到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其三边关系转化为“a=b+c”型证明问题,再运用“截长补短”的全等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三问虽然难度较大,但仍然要凭着对勾股定理的直觉思维,围绕DM来思考,构造以DM或者旋转后DM的等长线段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当然,由结果回溯,我们依然看到了各小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自然解法,即在正常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思路和解法.所谓“道法自然”,教学中就是要遵循这种解题思想和策略,从解决问题最自然的思路出发,“顺理成章”地往思维更高处延伸.

图7

3.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

有一定学科知识的教师应该知道,本题第二问的实质是托勒密(Ptolemy)定理的特殊情况.托勒密定理:圆的内接凸四边形两组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以图7为例简证如下.

在对角线BD上找一点E,使∠DAE=∠CAB,则可得到∠BAE=∠CAD,进一步可推得△AED∽△ABC,△ABE∽△ACD,分别得到比例式:

即BC×AD=AC×ED,AB×CD=AC×BE.

两式相加可得:

AB×CD+BC×AD=AC×BE+AC×ED=AC×BD.

本试题的第二问为其特殊情况,即AB=AD,且∠BAD=90°,则BD=AB.则AB×(CD+BC)=AC×BD.化简得到:BC+CD=AC.

这个定理,最初是由古希腊数学家克罗狄斯·托勒密(公元90年—公元168年)想出来的,所以叫作托勒密定理,其逆定理也成立.托勒密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就是他,在其著作《天文学大成》中构造了一个“地心说”的“完整”体系,被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尊崇为天文学的标准著作,影响长达13个世纪,同时,这本著作也为三角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托勒密定理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从它出发可以推导出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一系列的三角恒等式,并以此为基础,托勒密给出了从0°到90°每隔15′角的正弦值,创造出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张弦表.

这个定理在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是有渗透的,在一些初中数学竞赛的书籍中也有介绍,现在则是作为普通高中数学选学教材的一个内容呈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它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久而久之,渐为人所遗忘.笔者认为,不教不学的,并不表示可以不知不晓.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尽力防止自己的学科知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萎缩,坚持保有足够丰富的学科视野,唯有这样,方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有的放矢.

三、写在后面的话

本试题三小问,在逻辑关系上是层层递进,渐入佳境,这对身处考场的学生,是一种心理加思维的挑战,而对置身杏坛的我们,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提醒和鞭策.

1.张晓飞,邓迎春.借助托勒密定理,构造圆内接四边形[J].中学数学(上),2014(11).

2.牟强,杨琦.让自然解法绽放更多精彩[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6(6).Z

猜你喜欢

托勒密本源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保函回归本源
追溯本源,自然生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
析错因找方法 溯本源寻对策
托勒密定理的一个妙证
托勒密定理及其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