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姬际可创形意六合拳及传承之研究

2016-11-28李晓颖刘定一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传人笔者

李晓颖,刘定一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姬际可创形意六合拳及传承之研究

李晓颖,刘定一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姬际可在中国形意六合拳的舞台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就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关于姬际可的生平事迹已有很多考证,许多问题都已经得到解决。但笔者在探究姬际可与形意六合拳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学术界对于其是否创立了形意六合拳以及其传人之说仍众说纷纭,尚未有肯定而明确之定论。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考查等研究方法,以姬际可创形意六合拳及传承为研究对象,对姬际可籍贯、名、字、生卒年、创拳史及传人等问题做了新的考证,论证了形意六合拳确为姬际可所创立,且姬际可的传人并非最广为认可的曹继武。希望此论证能为有关姬际可的相关学术问题做出贡献。至于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待继续整理相关资料。

姬际可;形意六合拳;曹继武

形意六合拳是国内的四大内家拳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通过形意六合拳几代传承的努力,已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武术界最为广泛流传的拳种之一。姬际可在中国形意六合拳的舞台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笔者在探究姬际可与形意六合拳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学术界对于其是否创立了形意六合拳以及其传人之说仍众说纷纭,尚未有肯定而明确之定论。笔者对这些问题做了新的考证,希望能为有关姬际可的相关学术问题做出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姬际可创的形意六合拳及传承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北大学图书馆、山西省新华书店的相关资料,利用中北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系统检索期刊,查阅、搜集和整理分析了大量关于姬际可、形意六合拳方面的文献资料,其中文章23篇,书籍10部。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姬际可的生平及形意六合拳的起源,为本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关数据、方法理论和文字资料。

1.2.2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实地考查等途径获得的有关资料,对形意六合拳的起源和姬际可的传人作出合乎逻辑的具体分析和归纳总结,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达到本文的研究目的。

1.2.3实地考查法笔者于2016年5月中旬与刘定一(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院长)去往姬际可籍贯地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尊村进行了实地考查,走访了当地的形意六合拳协会,深入地了解了形意六合文化, 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拜访了姬际可的后人,进行了面对面交谈,了解了形意六合拳的传承现状,对形意六合拳的起源及姬际可的传人等问题做了新的考证。

2 姬际可籍贯、名、字及生卒年的考证

笔者在检索整理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记载姬际可籍贯、活动区域、字、号及生卒年的材料主要有:《六合十大要序》:“……拳之类不一,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先生,明末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1]。戴龙邦《六合拳序》:“……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为蒲东诸冯人……”[2]。近代资料中,孙业民先生于1982年4月27日在运城永济市尊村姬氏家族中发现了《姬氏族谱》,据其第2册上记载:“姬氏九世,名际可,并有旁注:“技勇神纶,老年破流寇于村西,人称神枪,为训之次子,字龙峰,至今后人以夫子事之。”[3]从《族谱》记载上分析,姬氏始祖姬从礼是从明朝初年由洪洞县迁到了蒲州。姬际可是第九世。黄新铭《形意六合拳起源考》中有载:“姬际可(1602-1683年),生于明万历30年,卒于康熙22年,山西蒲州(今永济市)人。姬氏祖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居蒲州。姬从礼为一世祖,姬训为八世祖,姬训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际可”[4]。

仔细阅读以上史料,笔者认为,较为可信的是:姬际可,字龙峰,生于1602年,卒于1683年,籍贯为山西蒲州(今运城永济市)。笔者于2016年5月中旬与刘定一去往姬际可籍贯地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尊村进行了实地考查,走访了当地的形意六合拳协会并拜访了姬际可的后人,也印证了这一说法。

3 形意六合拳来源的考证

关于形意六合拳的起源说法不一。目前有3种说法影响较大:

3.1 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其依据是戴龙邦《心意六合拳谱》序言:“余尝拟论为着,此心耿耿,易其有极,见岳武穆王拳谱,意即纯之粹,语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诚……王(即岳飞)当童子之时,受业于师,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以古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代鲜有其技……独姬公,名际可,字隆峰,生于明末清初,为蒲东诸冯人氏。访名师于终南山,得武穆王拳谱。后授于曹继武先生于秋蒲,先生习武十年有二,技勇方成。”[5]

3.2 形意六合拳为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开创其依据是曾有诗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因此有人会认为心意六合拳是达摩所创。

3.3 形意六合拳的创始人为姬际可其依据是近代武术史大家唐豪所写的《行健斋随笔形意六合拳鼻祖与谱》,据其《心意六和拳序》中明确记载:“拳之类不一,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六合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而另一依据是根据王自诚攥写的《拳论质疑序》:“(武艺)类不同也,他端亦不知创于何人,唯此六合之拳传自山西姬龙、姬凤(姬龙、姬凤应属讹传,姬际可字龙峰,实系一人)。二人乃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虞焉,以为……若太平之日,刀兵销伏,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哉?于是将枪法为拳法,会其理为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曰六合。”[6]

通过对以上史料的梳理,笔者认为第3种说法中对于形意六合拳创始人的可信程度较高。第1种所说“意拳”既不确定是岳飞所创,也不能确定就是“心意拳”;第2种仅凭“心意”二字断定是达摩所创则太过牵强,笔者认为此处的“心意”应是副词而非名词;从时间上看,《拳论质疑序》距姬际可去世(1680)仅55年时间,时间短,可信度强。另有先辈唐豪在《六合拳谱》序言说道:“六合拳出于山西姬龙凤先生”[7]。唐豪在中国的近代武术史研究的权威专家。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姬际可为形意六合拳的始创者较为可信。虽然在形意六合拳的创始者有着众多的说法,但姬际可创拳之说已为广大的形意六合界同仁所认可。

4 姬际可创拳的考证

姬际可从小就热爱武术,他天资聪颖且勤奋刻苦,在先生的指点和家人的支持下成为了一个精熟文武的少年。某天姬际可像往常一样在黄河滩上练武,不知何处走来了一位白发老者,该老者一言不发地观看着姬际可练武,在他练到汗流浃背时,这才慈祥地对他说:“年轻人,你的武功功底很好,拳脚招式也不错,但就是眼神不够敏锐,你去池里洗洗眼睛再练吧。”姬际可虽有疑惑但还是照做了。待他洗完眼睛再回到河滩时,老者已无踪影,他半信半疑地试了试拳脚,果然行动轻快了许多。他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是遇到了高人指点。在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中,姬际可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他的“飞马点椽头”更是闻名乡里,因此得来“神枪小将”的称号。

明朝末期,各地烽烟四起,时局动荡不安,各州县官和地方乡绅纷纷请少林寺武僧担任武师以保其安康,更是将后辈子弟送往少林寺学习拳棒技击,乃至少林寺成为了其培养武装力量的训练场所。受当时思潮和学武之风的影响,姬际可拥有强烈的学武思想。据史料考证,姬际可大概于天启5年拜师河南嵩山少林寺之中学艺,后曾在少林寺与永济尊村之间多次往返,大概有10年的时间[8]。六合拳和心意把都属于少林绝技,辗转至今犹存。如今的心意把和心意六合拳虽在具体称谓上有所不同,然而其动作在姿势、特点、路线及练习要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相似之处。清朝孙丕基对与形意六合拳也有类似评价,据史料记载其在为形意六合拳大师车毅斋所撰碑记,写道“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9],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皆言形意六合拳乃化枪为拳,这也应为事实。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中有论:“或问曰:‘人动称少林棍,今观图诀,俱是枪法,何也?’余曰:谚云:‘打人千下,不如一扎’,故少林三分棍法、七分枪法,兼枪带棒,此少林为棍中白眉也。”[10]

姬际可在少林寺之中精习拳术、器械、棍法、枪法等武术,本已可以一展抱负,但满清入关后,为了更好地统治,防止叛乱发生,朝廷多次下令禁止民间百姓习武。可能因受形势所迫,姬际可另辟蹊径,将形意与六合拳结合起来,再融合少林寺的枪棒精髓,创造出六合拳。姬际可在创造形意六合拳的过程中,巧妙地将五行星克相关学说融入进来,将十二形(具体包括龙、虎、猴、马、笼、鸡、鹤、燕、蛇、驼、鹰、熊)作为基本功夫。[5]再吸收五行拳的劈、崩、钻、炮、横等分别以金、木、水、火、土的作为功夫的“神”。[10]如,《六合十大要序》中的记载:“先生曰:‘吾处乱世,执枪卫身则可,若处平世,兵刃消灭,倘遇不测,何以御之?’于是变枪为拳,理会一本,形散万殊,拳名六合……”[1]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5 姬际可传人的考证

有关姬际可的传人之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目前最广为流传的当属“曹继武乃姬际可传人”一说,但笔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根据有:最早列曹继武为姬际可传人,源于戴龙邦的《六合拳序》:“……(姬际可)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无人不知其勇,先生习练十有二年,技勇大成。清康熙癸酉年科,联捷三元,钦命为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之职,致仕归籍。余游至池州,先生以拳授余,余学之十易寒暑,先生喜曰:‘子艺成矣。’命余回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书于谈势甚洽,嘱余为序……时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岁次庚午荷月,山西昭馀戴龙邦书于河南洛阳县马公书屋。”[2]根据整理的文献,研究形意六合拳的武术史学家在其研究资料中纷纷写出曹继武师承姬际可。如,孙禄堂《形意六合拳学·自序》载:“当明末清初之际,有蒲东诸冯人姬公先生讳际可,……得岳武穆王拳谱数编,融会其精微奥妙。后传授曹继武先生。曹先生即康熙癸酉科武试联捷三元,供职陕西靖远总镇者是也。”[11]再如李剑秋《形意六合拳术·自序》曰:“(姬际可)得武穆王拳谱,以授曹继武先生,曹以授姬寿先生。”[12]

上述文献之中,均提及曹继武是姬际可的传人,但笔者对此持有疑惑,依据有:

1)据《贵池县志·卷二八·人物志·武功》记载:“曹曰玮,字继武。父光国,倜傥不羁,游都门,占籍京卫。授长子曰瑛以文,授次子曰玮以武。曰玮习骑射,兼通经史。康熙三十二年举顺天武乡试第一,明年会试中式,廷试,弓马对策,莫与俦者,上亲拔一甲一名,赐武进士及第,授二等侍卫,直禁中……曰玮至官,日督军士昼夜巡防,感寒疾卒,年三十六。上闻悼惜,赐祭葬如例。”[13]由此可知,曹继武卒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时年36岁,可以推断其出生于康熙十年(1671年)。依据前文的论断,姬际可极大可能生于1602年,若据《六合拳序》记载:“(姬际可)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于秋蒲,无人不知其勇,先生习练有十二年,技勇大成。”[2]据此推断曹继武习武12余年,从时间轴上分析,姬际可离世时,曹继武刚满12岁,意思是曹继武从出生便开始随姬际可练武。这显然不合常理。

2)《贵池县志》有记:“曹曰玮,字继武。父光国,占籍京卫。授长子曰瑛以文,授次子曰玮以武。”[14]清朝时期,外地迁入当地,成为当地居民后并取得户籍称之为“占籍”。这说明曹继武的父亲曹光国在清朝时迁入定居北京已有很长世间。“授次子曰玮以武”,说明曹继武的武艺由其父传授,现今发现的曹继武的策论试卷中就有落款“直隶大兴人”字样,这表明曹继武极有可能出生户籍便在京卫大兴。[15]再把与其父传授武艺的事实联合起来,就得到了青年时期的曹继武必然在北京生活。而曹继武登科后又在晋、浙、陕等区域又是其主要活动地方。因而,姬际可与曹继武活动在不同的地域。

3)通过对《贵池县志》、《安徽通志》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记录中鲜有有关曹继武练武的记载。有记载的也是说曹继武习武的主要是为了参加武举应试,那么根据当时的应试要求开硬弓、步射、掇石、马射等就成为其主要的练习内容。所以《贵池县志》中有“曰玮习骑射,兼通经史”的记载。[14]而根据史料所载,姬际可早年习练枪法,但受清朝颁布禁武令的影响,才“以枪化拳”,转向了研习形意六合拳,与曹继武应试所习练的武术内容截然不同。由此可以推断出,曹继武跟随其父习武具有很高的可信程度,但随姬际可练形意六合拳不可信。综上所述,姬际可在生卒时间、活动区域以及练习武术的主要内容方面都与曹继武鲜有交集。故笔者认为曹继武不是姬际可的传承者。

笔者参阅文献发现,有关姬际可的传人还有一种说法:黄新铭于1982年11月5日到永济尊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后,记录了与姬氏子孙姬祥和先生的谈话要点,并整理为《先祖姬际可传略》,其中有载:“有的拳书上说,际可传艺于子姬寿。经查《族谱》,际可有六子,无单字名寿的。在十一世里,有个姬全寿,际可的侄孙。全寿得际可之技,也是有可能的。”[16]笔者认为此种说法也不无可能,但有关姬际可传人之说的文献少之又少,相关问题还有待继续考证。

6 结 语

形意六合拳(即形意六合拳),是国内的四大内家拳之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通过形意六合拳传人几代人的努力,已将其发展成为我国武术界最为广泛流传的拳种之一。姬际可在中国形意六合拳的舞台上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笔者在探究姬际可与形意六合拳的相关文献中,发现学术界对于其是否创立了形意六合拳以及其传人之说仍众说纷纭,尚未有肯定而明确之定论。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实地考查等研究方法,对这些问题做了新的考证。

姬际可的传人并非最广为认可的曹继武,笔者经研究发现,姬际可在生卒时间、活动区域以及练武的主要内容方面都与曹继武鲜有交集。而笔者在研究过程中有另一发现,认为姬际可的传人有可能是其族谱十一世中姬际可的侄孙姬全寿。但因相关文献资料极少,此观点还有待继续考证。

笔者希望以上研究能给形意六合拳界平静的湖面上丢去一块石头,希望能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能够对有关姬际可的传人问题的研究做出贡献,希望能借此文抛砖引玉,望有知之者可正本之缺漏,诚为幸事。

[1] 唐豪.行健斋随笔[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5-58.

[2] 董秀升.岳氏意拳十二形精义下册[M].太原:晋新书社,1934:2.

[3] 姬兰廷藏.姬氏族谱·卷二[Z].乾隆五十五年.

[4] 黄新铭.形意六合拳起源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3,9(1):5-11.

[5] 姬上兵.对形意六合拳起源流派与发展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 35-37.

[6] 姬传东.姬姓史话[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204 -205.

[7] 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324.

[8] 孙业民.形意六合拳源首考阐真(上)[J].武魂,1991(2):5-7.[9] 张用武.记拳师车毅斋及李复贞[J].体育,1932(1):12.

[10] 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1.

[11] 孙禄堂.孙禄堂武学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5.

[12] 李剑秋.形意六合拳术[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3.

[13] 王攀峰,刘定一,梁冲焱.戴氏心意拳起源考辨[J].体育文化导刊,2014,6(6):168-171.

[14] 郭华东.曹继武和心意拳无关[J].中华武术,2003(5):40.

[15] 郭春阳.戴氏心意拳起源考略——基于传承人研究的视野[J].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2014,48(3):70-75.

[16] 姬祥和,黄新铭.先祖姬际可传略[J].体育文史,1983(4):21-22.

Research on the Ji Jike's Xing Yi Liu He Quan and Inheritance

LI Xiao-ying, LIU Ding-y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 Centr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51, Shanxi China)

Ji Jike in China's Xing Yi Quan stage w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o see the story of life on the JI Jike can be a lot of research,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resolved. However, the author in the study of Ji Yi and Xing Yi Quan related literature, found that the academic community for its creation of Xing Yi Quan and its successor is still different opinions; there is no clear and definite conclusion.The author makes a new research on the origin, the name, the character, the birth and death year, the history of the fist and the successor of the manuscrip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study. It is proved that Xingyi Liuhe Quan can be created for Ji Ji,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related academic problems. However, due to limited data, this study cannot deeply develop the research, but also to continue to organize relevant information.

Ji Jike; Xing Yi Liu He Quan; Cao Jiwu

G852.14

A

1004 - 7662(2016 )10- 0078- 04

2016-07-27

李晓颖,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国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传人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传人(节选)
精武精诚 惟扬惟武:传统武式太极拳传人钟振山访谈录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非遣”传人的行业担当
守一方匠心 修三世壶情——访宜兴华派紫砂第十二代传人钱盈盈
性能相差达32%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