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仰教育维度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2016-11-26余志涛

长江丛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信仰教育思政课堂维度

余志涛



基于信仰教育维度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余志涛

【摘 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信仰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但是在当前阶段下,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有很大的脱离,信仰维度严重缺失,不能很好地激发出大学生的内在信仰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从而更好地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信仰教育 维度 高校 思政课堂 教学改革

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主力军,他们价值观和他们的信仰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经过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整体上还是保持着一个积极健康的势头,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化的不断交融,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转型,社会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社会思潮也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让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更趋于主动与活跃,对于高校思政课堂来说,也意味着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从信仰教育的维度对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对教学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有所偏离

就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来看,很多高校将理论知识的教育与信仰教育画上了等号并且在教育教学上仅仅做到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而没有深入下去,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没有做到理论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没有与实际相联系,这就会使得同学们在对其理解上过于片面不能真正体会认识到这种信仰维度教育的价值所在,忽略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传递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二)忽视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不同个体不同的精神追求形成了自身的信仰,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方面偏重于社会的需求,忽视了个体本身的需求,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仅是一项社会需求,它同时也代表着个人的需求,因此如果不能将大学生个体的需求很好的激发出来,将两者进行有机的整合,对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成果会大打折扣。

(三)课程教学整体统筹不足

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不同的课程之间没有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体性是有很大影响的,一些任课老师只是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没有相联系,这会造成理论教育的不连贯、不统一,不能很好地从全局出发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由于思政课程理论性较强,很多内容就是直接对文件政策的复制,很难激发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些老师对社会问题的呈现较为片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要么只对问题进行呈现但是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积极的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要么引导过程缺乏方法,没有说服力。

二、基于信仰教育维度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明确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目标具体化,对不同课程的以及不同章节进行针对性地进行划分,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目标这一宏观目标融入到各个不同的课程中去,让同学们更易于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以知识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体验为升华,以价值选择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只有打好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涉及到信仰教育,老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一定要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重视起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能够正确的对待并分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体验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信仰教育的方法。具体说来首先就是要对情感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与探索,比如老师可以将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或者相关实例、历史事件等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生动形象的信仰还原,让大学生能够产生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再者老师善于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让同学们自身的体验与感受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二)有效激发大学生内心的信仰需求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要以激发大学生内心的信仰需求为根本,将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统一,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关信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并且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出学生内在的信仰需求;再者老师可以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讲解给大家听,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角度有了转变,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会随之转变,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和认识。

(三)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会议讨论,让老师之间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在老师对自己要教授的内容进行准备时可以安排大家一起,还可以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的方式建立起教学协调机制,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做好不同课程之间的整合与优化,进行课程的教授时能够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成效;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授时一定要注意与实际相联系,从历史事实和社会现实以及大学生本身的情况出发将授课语言表达的更加通俗化,以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语言习惯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再者对于教案的选择老师一定要有的放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社会问题。

(四)建立健全信仰教育的反馈机制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高校都是采用评教这种渠道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与评价,虽然这种教学反馈机制较为稳定,但是学生的整体情况并不能很好的得到反映,在这一点上,高校要积极探索新的反馈方式满足新时期的教学评价要求。首先可以对同学们进行问卷的调查或者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进行了解,并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分析整理归类,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课堂的表现也是间接反映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内外交流,从侧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结语

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对学生的特点与思想状况进行了解,总而言之,高校的思政课具备重要的信仰维度,传统模式下高校思政课程只是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却忽略了信仰教育的重要内涵,随着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作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途径,高校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积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至关重要的,思政教育老师一定要根源上对影响思想教育的因素及时分析并加以改善,将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军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验式学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8~33.

[2]曾杰.信仰教育维度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J].教育评论,2013,29(6):90~92.

[3]姜洁晶.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视角[J].文教资料,2014,43(14):170~171.

[4]黄春英,黄少臣.信仰教育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点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6):104~105.

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猜你喜欢

信仰教育思政课堂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
加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意识研究
信仰教育在哲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途径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问题探析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课堂教学现状及完善对策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